<tt id="ww04w"><rt id="ww04w"></rt></tt>
  • <tt id="ww04w"><table id="ww04w"></table></tt>
  • <tt id="ww04w"><table id="ww04w"></table></tt>
  • <tt id="ww04w"></tt>
  • <tt id="ww04w"><table id="ww04w"></table></tt>
  • <li id="ww04w"></li>
  • 安世“失控”車企叫苦 中企出?!帮L高浪急”

    2025-10-26 08:51

    一場始于荷蘭政府“部長令”的跨國監管風暴,讓聞泰科技對安世半導體(Nexperia)的控股權在48小時內陷入“癱瘓”,供應鏈危機引發歐美車企對荷蘭政府的一致聲討。

    然而事件背后,有證據表明美荷之間曾進行過提前“溝通”,美向荷提出更換安世半導體中方首席執行官及“調整治理結構”等干預企業內部治理的不合理要求。對此,荷蘭政府和法庭竟以70多年前的冷戰時期頒布的法律為依據,對安世半導體妄加干預。

    目前,聞泰科技雖暫時失去了對其花費重金買下的荷蘭子公司的控制權,但中國政府、行業協會等相繼發聲力挺,并出臺“反制措施”及積極尋求解決方案,為公司的正當海外權益“保駕護航”。同時,安世事件也為所有中國出海企業再次敲響了警鐘。

    聞泰突遭粗暴對待

    9月30日,荷蘭經濟事務與氣候政策部對安世半導體下達“部長令”,要求安世半導體及其下屬所有子公司、分公司、辦事處等全球30個主體對其資產、知識產權、業務及人員等進行為期一年的“凍結”,不得進行任何調整,這意味著安世半導體全球供應鏈體系和技術采購活動面臨全面限制。

    安世半導體(Nexperia)作為中國A股上市公司聞泰科技旗下的全資子公司,是一家總部位于荷蘭奈梅亨的半導體IDM公司,此次突遭變故,其實有跡可循。

    早在2024年12月,聞泰科技被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列入實體清單,荷蘭方面則在此之前與美國聯合收緊“實體清單”。2025年9月29日,美國商務部發布新一輪出口管制“穿透規則”,對被列入美“實體清單”的企業持股超過50%的子公司追加同等出口管制制裁。

    10月1日,安世半導體控股以及安世半導體法定董事兼首席法務官在其他兩位外籍高管的支持下,向企業法庭提交了啟動對公司調查與采取臨時措施的緊急請求。

    企業法庭在未開庭的情況下,頒布了即時生效的臨時措施:暫停聞泰科技創始人張學政在安世半導體相關公司的所有董事及CEO職務;同時,將聞泰科技全資子公司裕成控股所持有的安世半導體股份管理權,移交至獨立第三方進行托管。

    10月6日企業法庭作出終裁,正式暫停張學政在安世半導體控股及安世半導體的所有董事職務;任命一名由法院指派、擁有決定性投票權并可獨立代表公司的外籍人士擔任非執行董事;將安世半導體幾乎全部股份(僅保留一股)交由指定人員托管。

    值得關注的是,荷蘭相關法院10月14日公開文件顯示,荷美雙方曾就“穿透規則”進行過溝通協調,美向荷提出更換安世半導體中方首席執行官及“調整治理結構”等要求。

    據報道,縱觀整個事件,荷蘭以國家安全為由直接干預企業內部治理,援引頒布于冷戰時期的《物資供應法》,聲稱安世半導體對荷蘭及歐洲本土關鍵技術知識與能力的連續性和保障構成了威脅,但并未詳細說明何以認定安世半導體的運營存在風險。

    中國各方精準反制

    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中國第一時間進行“反制”。

    10月4日,中國商務部發布出口管制公告,禁止安世半導體在中國境內的子公司及分包商出口特定成品元器件和組件。安世在國內的產能占比約為80%,該出口禁令的實施,將直接削弱荷蘭政府“保障供應鏈安全”政策的實際效果。

    10月13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一貫反對泛化國家安全概念、針對特定國家企業采取歧視性做法。有關國家應切實遵守市場原則,不要將經貿問題政治化?!?/p>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也于10月14日發表聲明,將持續關注事態發展,堅定支持會員單位捍衛自身的合法權益,反對濫用“國家安全”概念、對中國企業海外分支機構實施選擇性和歧視性限制的做法。

    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聞泰科技也迅速啟動了法律與外交途徑的雙線應對。10月13日,聞泰科技在微信公眾號發布了一篇《關于荷蘭政府干預聞泰科技旗下安世半導體運營的嚴正立場》的聲明,稱聞泰科技作為安世半導體的控股股東,堅決反對將商業問題政治化。

    聲明稱,荷蘭政府以莫須有的“國家安全”為由,對安世半導體實施全球運營凍結,是基于地緣政治偏見的過度干預,而非基于事實的風險評估。此舉嚴重違背了歐盟一貫倡導的市場經濟、公平競爭和國際經貿規則,對這種針對中資企業的歧視性待遇表示強烈抗議。

    同時,安世半導體中國區也緊急啟動獨立運營預案,聞泰科技相關負責人10月18日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中國區不得不采取獨立的自救行為,加緊拉通國內供應鏈,確保國內客戶的供應。

    10月19日,安世半導體中國公司在其公眾號發布《安世中國致全體員工》的公開信。信中指出,在任何時候,安世中國公司都是獨立經營、決策的中國企業,董事會和管理層始終全力保障公司正常運轉,不會允許外部力量影響公司運營或損害員工利益。

    10月23日,安世半導體中國有限公司再發聲明,近期荷蘭總部單方面免去張秋明銷售市場部副總裁職務的決定,在中國法律下不發生法律效力。

    值得注意的是,10月22日荷蘭媒體報道,荷蘭安世半導體已經向其客戶發出警告,稱無法再保證來自其中國工廠的芯片質量。對此,23日安世半導體中國有限公司官微發布雙語版《致客戶信》駁斥了上述言論,并表示公司所有在華生產并交付的產品均符合中國法律法規及相關監管部門的要求,完全滿足安世一貫的技術標準、生產工藝及品質要求,符合與客戶合同的各項約定。

    歐美車企或缺芯斷料

    荷蘭的強制接管迅速引發了產業鏈的連鎖反應,同時揭開了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相互依存的現狀。安世半導體作為聞泰科技2019年收購的核心資產,長期為寶馬、大眾、通用等歐美車企提供車規級MOSFET芯片。

    據環球時報報道,法國智庫雅克·德洛爾研究所研究員薩沙·庫爾蒂亞日前表示,荷蘭政府的這一做法將經濟安全置于自由市場投資原則之上,這可能會引得其他國家政府效仿?!霸谖C情況下,中資企業可能會受到中國政府的壓力,被要求停止供應芯片或優先向中國出售,這將嚴重打擊歐洲汽車制造、電子制造等行業?!彼f。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白皮書顯示,安世半導體汽車電子業務占比45%,是全球第三大功率半導體廠商。IC Insights報告指出,中國出口禁令實施后,安世倉庫里數億美元芯片發不出去,寶馬單月損失10億歐元,16家車企聯名警告“生產線將被迫停工”。

    大眾汽車公開承認,芯片庫存僅能維持三周,德國沃爾夫斯堡工廠已瀕臨停工,寶馬和奔馳的新能源生產線也因缺芯陷入停滯。北美地區同樣不能幸免,福特甚至威脅要追究荷蘭政府責任并保留索賠權利。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ACEA)急切呼吁政府“迅速采取應對措施”,否則歐洲汽車制造業將陷入斷料困境,對整體經濟造成重大沖擊。

    目前,就安世半導體問題中荷兩國高層已經交換意見。10月21日,商務部部長王文濤應約與荷蘭經濟大臣卡雷曼斯通話時表示,荷方針對安世半導體采取的有關措施,嚴重影響全球產供鏈穩定。中方敦促荷方從維護全球產供鏈安全穩定的大局出發,盡快妥善解決問題,保護中國投資者合法權益,營造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

    據公開資料顯示,聞泰科技原本是智能手機ODM(原始設計制造商)巨頭,2019年以約340億元對價完成了對安世半導體100%股權的收購,此后公司逐步向半導體業務轉型。

    10月24日晚間,聞泰科技發布2025年第三季度報告。財報顯示,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4.27億元,同比下滑77.38%;歸屬凈利潤10.4億元,同比增長279.29%。

    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97.69億元,同比下降44%;歸屬凈利潤15.13億元,同比增長265.09%。據公告信息,若安世控制權在2025年末前無法恢復,公司可能面臨收入、利潤及現金流階段性下調風險。分析認為,這將進一步加劇當前的形勢,未來對歐美車企的沖擊和影響會更加明顯。

    中企出?!帮L高浪急”

    事實上,聞泰科技近年來在海外運營上屢遇挑戰。此前,聞泰科技收購英國NWF公司,2022年5月,英國商業、能源和工業戰略部依據新生效的英國《國家安全和投資法》,行使法定權力追溯審查本次收購,被強制要求剝離NWF。

    這并非孤例。2025年初,美國最高法院維持了《保護美國人免受外國對手控制應用程序侵害法》下對TikTok處置的決定,字節跳動面臨TikTok“非禁即售”的局面。

    而華為的海外征程同樣充滿挑戰。2010年,在禁止華為向美國Sprint Nextel銷售產品之后,美國政府又禁止了華為向任何美國運營商出售電信產品套件。2025年,澳大利亞政府更是出于所謂的“國家網絡安全”的考慮,拒絕就國家寬帶網絡項目與華為進行合作。

    面對復雜的國際環境,中國正在加快構建和完善海外綜合服務體系,并旗幟鮮明地多次申明,反對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反對將經貿問題“政治化”,反對通過保護主義手段脫鉤斷鏈。

    近日,商務部、外交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務院國資委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海外綜合服務體系的指導意見》。該《意見》以提升出海企業國際競爭力和維護企業海外正當權益為目標,致力于打造形成央地聯動、區域協同、資源集聚、內外貫通的海外綜合服務生態,為出海企業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維護企業海外正當權益提供有力支撐,共提出了6方面16項具體舉措,成為中國首個海外綜合服務領域的指導文件。

    盡管遭遇困難,但是在全球經濟逐步復蘇和區域合作深入推進的背景之下,中國企業近年來積極出海拓展合作“朋友圈”。商務部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1438.5億美元,較上年增長10.5%;2024年派出各類勞務人員40.9萬人,較上年增長17.9%。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和鄧白氏中國今年9月聯合發布的《2025年中國企業出海風險觀察報告》顯示,2025年以來,已經有2300多家中國企業踏上了“出?!敝?,前往海外市場投資建廠。

    但報告同時指出,“出?!钡闹袊髽I需要面對地緣政治、逆全球化、環境變化、文化差異等宏觀層面的風險,尤其是中美經貿摩擦的當下,中美競爭加劇迫使當地政府和企業“選邊站”,中國企業出海風險不斷提升。?

    此外,出海企業在收款風險、信用管理等傳統領域也面臨著新的挑戰。例如,在海外主要市場中,企業遲付風險呈現出明顯的區域差異。亞太地區的大部分主要國家和地區的及時付款企業占比在2024年有所升高,其中印度的及時付款企業占比增幅達到11.1個百分點,為區域內最高。在各個市場中,菲律賓、俄羅斯等國家的及時付款企業比例都達到75%以上,而阿聯酋的及時付款企業占比不足30%,顯示出該市場中的企業付款延遲情況較為嚴重。

    業內人士建議,中國企業在投資和出口前,應充分了解目標市場的信用環境、政策法規和市場動態。在合作過程中,企業應建立完善的信用評估體系,對合作伙伴的經營狀況進行持續監控,還可利用專業的風險管理工具和服務,降低合作風險。(實習生楊婷婷對本文亦有貢獻)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日本人成18禁止久久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