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 id="ww04w"><rt id="ww04w"></rt></tt>
  • <tt id="ww04w"><table id="ww04w"></table></tt>
  • <tt id="ww04w"><table id="ww04w"></table></tt>
  • <tt id="ww04w"></tt>
  • <tt id="ww04w"><table id="ww04w"></table></tt>
  • <li id="ww04w"></li>
  • 老東家力帆未回購質押股權 奔馳“七五折”入股千里科技

    2025-09-25 17:54

    因協議到期后未能回購被質押的股權,重慶力帆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力帆控股”)與相關方達成協議,以“七五折”的價格將持有的千里科技(601777.SH)3%的股權轉讓給奔馳。

    9月25日,主營汽摩制造和智駕科技的千里科技公告稱,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力帆控股,將其持有的合計1.36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3.00%,以9.87元每股,總計約13.39億元的價格,通過協議轉讓方式轉讓給梅賽德斯—奔馳(上海)數字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奔馳數字技術”),以償還相關債務。買賣雙方確認,標的股份的購買價格為本轉讓協議簽署日前一交易日標的股份收盤價格的75%,奔馳數字技術還承諾,自股份過戶登記至其名下之日起12個月內不減持。

    千里科技原名力帆股份,原實控人為重慶知名企業家尹明善家族,2020年力帆股份破產重整成功,吉利控股成為其戰略投資者。2025年2月,公司名稱及證券簡稱正式變更為千里科技。與奔馳交易前,力帆控股仍持有千里科技13.68%股權。

    本次股權交易源于力帆控股未按照協議約定完成股票質押回購交易,質權人申萬宏源、華創股份兩家證券公司,采用協議轉讓方式處置力帆控股所持上市公司股份。

    據25日公告,力帆控股于2017年10月25日與申萬宏源簽署《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業務協議》,并分別于2017年10月27日和2018年11月26日就該協議簽署了兩份補充協議。根據前述質押協議,目前力帆控股所持千里科技86,726,127股股份(占千里科技已發行股份總數的1.92%)為申萬宏源之利益設立質押。此外,力帆控股還于2018年6月14日與華創股份簽署相關協議。根據前述質押協議,目前力帆控股所持千里科技101,340,000股股份(占上市公司已發行股份總數的2.24%)為華創股份之利益設立質押。

    此后,力帆控股于2020年被實施重整,根據重慶五中院當年12月裁定批準通過的重整計劃,力帆控股質押股票設立24個月保留期,即質押股票自重整計劃獲法院裁定批準之日起24個月內不進行處置,自第24個月滿后次日起股票處置小組可以根據二級市場情況進行有序處置。

    而在重整計劃獲批近5年后,力帆控股質押在券商手中的千里科技(原力帆股份)股權找到了買家。

    25日公告披露,經股票處置小組決議,力帆控股擬將其持有且質押給華創股份的101,340,000股上市公司股份及其持有且質押給申萬宏源的34,293,002股上市公司股份,合計135,633,002股上市公司股份(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3.00%),轉讓給受讓方,以償還相關債務。

    值得注意的是,這筆交易公告前一段時間,千里科技股價持續摸高,僅2025年8月,千里科技股價單月上漲43.8%,九月以來,公司股價也屢屢創下改名后的股價新高,截至9月25日收盤,千里科技總市值超過580億元。

    公告顯示,奔馳數字技術由梅賽德斯一奔馳(中國)投資有限公司100%持股,業務涵蓋人工智能應用軟件開發、人工智能基礎軟件開發、汽車零部件研發等。近年來,千里科技的主營業務則由原先的汽車摩托車制造,轉向終端業務與科技業務并舉,公司提出以“科技業務作為核心增長引擎,協同戰略合作伙伴,重點深耕智能輔助駕駛與智能座艙領域,共同打造面向整車制造企業的‘AI智行開放平臺’”。

    據千里科技2025年半年報,在智駕領域,公司6月發布面向L2+的“千里智駕1.0”智能輔助駕駛解決方案,該方案最低標配100TOPS算力,旗艦版搭載700TOPS算力平臺,具備多場景自主決策與復雜交互、車位到車位等核心功能。上半年公司還成立合資公司千里智駕,并與吉利汽車聯合推出“千里浩瀚”智能輔助駕駛系統,已實現多款量產車型搭載;聯合生態伙伴推出智能座艙AgentOS系統(預覽版),該系統基于AIAgent原生打造,采用了最新的AIAgent協作協議和架構,能夠為AIAgent的運行、調用與協作提供底層基礎設施與服務。

    千里科技提出,公司將在智能輔助駕駛和智能座艙解決方案的基礎上,布局并拓展智能出行業務,構建“AI+車”全棧解決方案和開放平臺;同時,通過深化與主流車企的戰略合作,穩固雙方合作關系,共同推動“AI+車”技術的應用與發展。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從業10余年,2012年加入《經濟觀察報》,不敢妄言新聞理想,但求專注、專業。
    日本人成18禁止久久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