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 id="ww04w"><rt id="ww04w"></rt></tt>
  • <tt id="ww04w"><table id="ww04w"></table></tt>
  • <tt id="ww04w"><table id="ww04w"></table></tt>
  • <tt id="ww04w"></tt>
  • <tt id="ww04w"><table id="ww04w"></table></tt>
  • <li id="ww04w"></li>
  • 易綱:發展普惠金融應堅持商業可持續原則

    2025-09-25 23:27

    9月25日,中國金融學會理事會會長、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易綱在“2025年中國普惠金融國際論壇”上發表主旨演講時指出,商業可持續,是發展普惠金融應堅持的基本原則。政府支持政策要建立激勵相容機制,通過帶動市場機構參與,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易綱表示,普惠金融本質上也是金融,根本上還是要發揮好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和決定性作用,必須充分發揮金融機構作為市場主體的作用。財政和央行的資源總是有限的,社會人士對于普惠金融的捐贈非常重要、但規模也是有限的,只有堅持普惠金融的商業可持續性,才能最大限度的動員金融機構和社會資本服務于普惠金融,支持三農和小微企業。而只有堅持商業可持續,才能有效理順激勵約束機制,金融機構才能持續向普惠客戶提供有質量和效率保證的金融服務;同時,商業可持續也是金融機構不斷發展和開展業務創新的必要前提,從而不斷開發更好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更好滿足普惠客戶的金融服務需求。

    以下為易綱主旨演講全文:

    各位嘉賓上午好。很高興參加此次中國普惠金融國際論壇,我發言的主題是:發展普惠金融應堅持商業可持續原則。

    一、普惠金融的中國實踐

    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機會平等要求和商業可持續原則,以可負擔的成本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在我國,給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如存、貸、匯、移動支付等)金融服務,以及支持三農、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是普惠金融的重點領域。

    早在20世紀30年代,中國就已經有了普惠金融的實踐,如費孝通提出發展信貸合作社,梁漱溟在山東鄒平鄉村建設試驗區設立農村金融流通處等。20世紀50年代,我國建立了以農村信用社為主體的農村金融體系,推動普惠金融發展。20世紀90年代,出現了發展小額信用貸款支持扶貧的探索,如1993年杜曉山、茅于軾建立的河北易縣、山西臨縣小額信貸實驗等。2003年,黨中央、國務院決定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人民銀行以“花錢買機制”為政策目標,提供1800億元央行專項票據資金支持,強化正向激勵,經過五年多的努力,在農村信用社滿足改革要求的前提下,兌付成為農村信用社的資本金,填補了歷史上體制原因造成的資不抵債窟窿,鞏固提升了農村信用社支農服務主力軍地位。2013年黨的十八界三中全會將發展普惠金融確定為國家戰略,普惠金融實踐不斷深入。2023年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做好普惠金融等“五篇大文章”,指明了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方向。

    二、商業可持續,是發展普惠金融應堅持的基本原則

    普惠金融本質上也是金融,根本上還是要發揮好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和決定性作用,必須充分發揮金融機構作為市場主體的作用。財政和央行的資源總是有限的,社會人士對于普惠金融的捐贈非常重要、但規模也是有限的,只有堅持普惠金融的商業可持續性,才能最大限度的動員金融機構和社會資本服務于普惠金融,支持三農和小微企業。而只有堅持商業可持續,才能有效理順激勵約束機制,金融機構才能持續向普惠客戶提供有質量和效率保證的金融服務;同時,商業可持續也是金融機構不斷發展和開展業務創新的必要前提,從而不斷開發更好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更好滿足普惠客戶的金融服務需求。

    與此同時,普惠金融的服務對象往往資產規模較小、收入水平較低,需要的大多是基礎性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難以負擔過高的價格,單個客戶的需求規模也比較有限。因此,金融機構開展普惠金融業務,需要采用“保本微利、薄利多銷”的模式,運用多種技術手段盡可能精準有效地實現信貸投放和管理,但歸根結底仍要考慮商業可持續問題,形成良性互動循環,努力實現普惠金融的商業可持續發展。

    三、政府支持政策要建立激勵相容機制,通過帶動市場機構參與,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普惠金融具有較強的社會效益,政府部門往往會提供一定的政策和財務支持,這是普惠金融發展的重要助力,要把支持性的資金配置向最需要支持的普惠方向。例如,財政政策通過財政貼息、貸款損失分攤機制、政策性融資擔保公司等,激勵金融機構擴大弱勢群體金融服務。結構性貨幣政策是中央銀行通過建立激勵相容機制,運用優惠利率再貸款或激勵資金,激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將金融資源配置到特定領域。在政策支持方面,最核心的問題是如何把握好政策支持的力度,有效防范道德風險,確保市場仍然發揮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

    例如,在疫情期間的2020年6月,針對當時小微企業貸款償還困難和缺乏抵押品的實際問題,人民銀行創設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計劃兩項工具,向實施普惠小微企業貸款“應延盡延”政策的地方法人銀行提供其延期貸款本金1%的激勵資金(而不是由政府對商業銀行小微貸款的壞賬兜底),并按照實際發放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本金的40%,向地方法人銀行提供期限1年的優惠利率再貸款。兩項工具發揮了“四兩撥千斤”的撬動作用。2020年6月至2021年末的一年半時間里,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支持工具累計提供激勵資金217億元,撬動地方法人銀行延期普惠小微企業貸款本金2.2萬億元,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延期同類貸款16萬億元;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計劃累計提供優惠利率再貸款3740億元,支持地方法人銀行發放普惠小微信用貸款1.1萬億元,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發放同類貸款超過10萬億元。

    總的來看,我國結構性貨幣政策通過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運用優惠利率再貸款或激勵資金,引導金融機構自主決策、自擔風險,以市場化方式將金融資源配置到特定領域。在充分促進普惠金融健康發展的同時,保持了政策的總量適度、任務完成了就及時退出,保障市場機制持續發揮作用,有效防范了道德風險,支持了普惠金融商業可持續發展。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日本人成18禁止久久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