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25年小鵬科技日上,新一代人形機器人IRON以女性形態亮相,憑借高度仿生的外觀和流暢的“貓步行走”引發關注。
IRON具備82個自由度,搭載先進AI芯片和全固態電池,展示了復雜步態與精細操作能力。不過,盡管部分網友質疑其步態真實性,線上評論區有一半以上的人說:是不是女機器人里面藏了一個真人。
面對網友“100%真人在里面”的猜測,小鵬汽車董事長6日上午發微博回應說:“這真的是讓我們機器人團隊既高興,又哭笑不得?!?/p>
“真人扮演”猜想
在11月5日開幕的小鵬科技日上,新一代人形機器人IRON的亮相引發了廣泛關注。這款機器人首次以女性形態示人,憑借高度仿生的外觀設計與“貓步行走”般的流暢步態,迅速成為焦點。
何小鵬稱,全新一代IRON是最擬人的人形機器人,擁有“骨骼—肌肉—皮膚”:仿人脊椎、仿生肌肉、全包覆柔性皮膚、頭部3D曲面顯示、仿生靈動雙肩、實現22個自由度的靈巧手。
IRON引發了關于機器人能否實現復雜步態、產品能力究竟如何等討論。IRON以自然流暢的動作完成了“貓步”行走,步伐輕盈絲滑,仿佛在太空漫步。研發團隊通過增加腳尖被動自由度,使IRON的步態更加貼近人類。
然而,正是這種過于擬人的步態,引發了部分觀眾和專家的質疑:IRON的走路形態是否真實?是否存在真人扮演的可能?
質疑的聲音主要集中在幾個方面。首先,IRON的腿部設計被指過于復雜。從現場視頻來看,其走路時小腿先外擺再內收,形成了獨特的外八+貓步模式?!斑@種步態在人類中常見,但對于機器人而言,卻需要極高的關節靈活性和控制精度?!币晃粰C器人專家說。
類似爭議并不少見,例如早期某些公司展示的“AI產品”后被曝光為人工操作,小鵬作為一家以智能汽車聞名的企業,跨界機器人領域本就需要面對更多審視。
從視頻細節分析,機器人關節運動略顯僵硬,步頻均勻,這與真人步態的微小波動有所不同;但另一方面,其上半身擺動自然,又增加了懷疑的合理性。小鵬官方尚未對此做出詳細技術澄清,未來需通過公開測試或第三方驗證來消除疑慮。
“恐怖谷效應”待破
當前公眾的質疑也反映出人形機器人發展中的普遍挑戰:如何打破“恐怖谷效應”,讓技術表現既具突破性又符合大眾認知。此前,宇樹科技10月20日發布了新一代 Unitree H2 人形機器人,高 180cm,重 70kg,首次配上了擬人仿生臉。對此,有部分網友表示這個仿生臉有點嚇人,出現了“恐怖谷效應”。
“恐怖谷效應”是一個關于人類對機器人和非人類物體的感覺的假設,在 1970 年由日本機器人專家森政弘提出。森政弘的假設指出,由于機器人與人類在外表、動作上相似,所以人類亦會對機器人產生正面的情感;直到一個特定程度,他們的反應便會突然變得極為負面。哪怕機器人與人類只有一點點的差別,都會顯得非常顯眼刺眼,僵硬恐怖。
可是,機器人和人類的相似度繼續上升,相當于普通人之間的相似度的時候,人類對他們的情感反應會再度回到正面,產生人類與人類之間的移情作用。
事實上,從技術角度來看,機器人實現“貓步”行走并非不可能,但挑戰巨大。貓步作為一種專業模特步態,要求身體重心靈活轉移、步伐穩定且富有韻律,這對機器人的平衡控制、關節靈活性和算法規劃提出了極高要求。
面對網友的“質疑”,小鵬方面并未直接回應,而是通過技術細節展示了IRON的實力。IRON的身體具備82個自由度,手部采用行業最小諧波關節,實現22個自由度的精細操作。這種設計使得機器人不僅能夠完成行走、抓取等基礎動作,更能實現深度思考與自主決策。
目前,全球領先的機器人公司如波士頓動力已展示過機器人跑跳、后空翻等復雜動作,但專注于時尚步態的研究較少。小鵬機器人實現“貓步”,可能依賴于高精度傳感器、實時運動規劃算法以及輕量化材料,但需注意,視頻中的機器人行走環境平坦,尚未展示在復雜地形下的適應性。
向更具想象力方向延伸
在智能層面,IRON搭載了3顆圖靈AI芯片,算力達2,250TOPS,并結合VLT+VLA+VLM三類模型構建出“高階大小腦系統”。這種軟硬件結合的設計,為IRON的復雜動作提供了強大的算力支持。
此外,IRON還率先應用了全固態電池技術,兼顧高能量密度與安全性。這一技術突破不僅提升了機器人的續航能力,更為其商業化應用奠定了基礎。在商業化路徑上,小鵬計劃優先將IRON引入導覽、導購等服務場景,并與寶鋼集團合作,探索工業巡檢等復雜場景的應用。
目前,小鵬汽車已在廣州建立了首個具身智能數據工廠,致力于進一步提升機器人的智能水平和應用場景。何小鵬表示,全新一代人形機器人IRON將優先進入商業場景提供服務,目標在2026年底實現規模量產高階人形機器人。
近年來,小鵬的產品能力呈現多元化拓展趨勢。從智能汽車到飛行汽車,再到此次引發關注的人形機器人,其技術生態布局逐漸清晰。分析指出,IRON的推出不僅展示了小鵬在AI算法、運動控制等領域的積累,更凸顯了其探索“車機協同”的戰略意圖——未來或通過機器人與智能汽車的數據互通,構建更完整的科技生態鏈。
盡管質疑聲尚存,但不可否認的是,IRON的登場已為行業提供了新的思路:當機器人能夠復刻人類的細膩動作時,其應用場景可能遠超傳統工業領域,向服務、娛樂等更具想象力的方向延伸。
IRON高度擬人的設計和動作控制技術,可以說已經達到了以假亂真的程度。正如何小鵬所言:“雖然只短短的幾十步,小鵬機器人團隊走了7年?!?/p>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