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上海、武漢等地最熱門的火鍋,大概都有茶火鍋的一席之地。
北京的壺?茶館火鍋常年穩居大眾點評 “北京火鍋熱門榜”“打卡人氣榜” 前列,晚間一般都要排隊兩三小時,是北京妥妥的 “火鍋排隊王”;
從成都開到上海的卿庭?成都鮮貨火鍋,同樣引發了排隊熱潮, 工作日排隊超 200桌,周末峰值直逼600桌。

蘇州的蘇見山?蘇式山野茶火鍋、武漢的共爐?茶湯火鍋局、南京的碳山河?茶湯火鍋局、成都的蓉城小將千層肚?茶火鍋等品牌,也紛紛憑借茶火鍋引發打卡熱潮,成為當地的熱門品牌。
不僅新興品牌發力,連鎖火鍋頭部品牌也紛紛入局加碼。今年4月,湊湊火鍋推出 “龍井清潤茶香鍋”,以龍井茶為基底搭配食材熬煮,成為其特色有料鍋底的代表;季季紅火鍋則聯合淳茶舍,用冷萃茉莉花茶(無糖)融合香辣植物油鍋底,在部分門店推出“春茶火鍋”。
茶火鍋,顧名思義,就是在傳統的紅油鍋底里面注入茶湯。為何這個微創新火鍋能在一二線城市掀起排隊熱潮?
茶火鍋最初從川渝起家。兩三年前,圍爐煮茶的走紅,催生了一批“火鍋+茶館”模式的門店。
北步園老火鍋拿下非遺老鷹茶授權,不僅鍋底自帶茶韻,還研發出 “茶泡魷魚”“大三炮蓋碗奶茶” 等適配茶味的特色菜品;矮冬瓜紅茶火鍋以 “火鍋+紅茶” 為核心賣點,煮鍋底前,店員會當著顧客的面萃取紅茶,將頭杯茶湯敬客,讓 “飲茶” 成為用餐前的儀式感;鄭記普洱茶火鍋則主打 “麻辣 + 普洱清湯” 的鴛鴦鍋,用普洱的陳香平衡辣鍋的燥感,適配不同食客的口味偏好。
隨著茶底火鍋走出川渝,近一兩年又迎來新一輪進化,更貼合年輕消費者對 “新鮮感”“氛圍感” 的追求。
有了和奶茶一樣長的名字。
茶香毛肚三脆卷、桂花烏龍千層肚、綠茶流沙蛋黃麻將、大紅袍熏三線肉、抹茶茶破冰鴨腸......看到越來越長的火鍋產品名,恍惚以為誤入了哪個奶茶店。網友直言:“啥時候火鍋名和奶茶名一樣越卷越嗲、越來越長了”。
和云貴川Bistro一樣的“漂亮飯”。
產品設計上,這些品牌也更注重視覺沖擊,比如壺茶館的 “手剝山竹茉莉雪” 憑借清新造型成為爆款;共爐的 “普羅旺斯番茄蜜肉”“百香果牛肉” 直接以番茄、百香果為容器,既顯新鮮,又自帶 “打卡屬性”。

還有和山野風火鍋一樣的園林呼吸感。
由三出山、山緩緩等品牌帶火的山野風席卷了這個餐飲圈,也包括茶火鍋。像共爐·茶湯火鍋局、碳山河?茶湯火鍋局、蘇見山?蘇式山野茶火鍋等,都是主打的山野風。以共爐·茶湯火鍋局為例,融合了工業侘寂風與綠植,在感受茶湯火鍋的同時,又能沉浸于充滿自然野趣與藝術氛圍的空間。

其實茶火鍋的創新,并不是單純地“以茶入鍋”,而是融合多元茶文化、創新用餐場景,茶底火鍋的演變,可以說是一場“體驗升級” 的創新。
消費者求鮮、求健康的需求,進一步催化了茶火鍋的熱度。
其實,茶火鍋的誕生,本身就帶著健康基因。茶與火鍋的結合,最早源于川渝人對 “吃辣不上火” 的需求。
當地傳統火鍋以牛油、麻辣為核心,口感醇厚卻易油膩,而老鷹茶自帶清熱解膩的特性,成為搭配火鍋的經典飲品。此外,茶葉中富含茶多酚等抗氧化成分,能在享受火鍋美味時起到一定的抗氧化、防上火功效。
久而久之,人們開始嘗試將茶葉直接融入鍋底, 或用茶葉與香料同炒,茶底火鍋的雛形就此誕生。
圖注:壺?茶館火鍋寫在墻上的slogan
除了不上火,茶火鍋的鍋底也更適合涮“鮮食材”。無論是毛肚、鴨腸等經典火鍋涮菜,還是牛肉、羊肉等肉類,在茶湯麻辣牛油鍋底中涮煮后,都能增添獨特茶香,提升食材風味。
卿庭店內的產品大都是鮮貨鮮菜,包括鮮豬血、毛肚、鴨腸、鮮鴨血等,鮮貨與茶底的搭配,很容易讓消費者感知到產品的價值感。
不只是茶火鍋,今年水火鍋、粥底火鍋、菌菇火鍋等細分品類的走紅,都有著類似的邏輯。
尼爾森 IQ(NIQ) 近日正式發布《2025 年全球健康與保健洞察報告》,從市場規???,全球健康經濟 2023 年已達6.3 萬億美元,2023-2028 年復合年增長率預計為7.3% 。消費者對于健康、新鮮飲食的追求將持續升溫,茶火鍋等自帶健康屬性品類很容易受到消費者青睞。
公開數據顯示,近一年火鍋門店凈增長為-27126家?;疱佇袠I正處于激烈洗牌期,競爭之殘酷、廝殺之無情,在餐飲各品類中首屈一指。
再加之,消費趨勢往理性消費與情緒消費兩端發展,餐飲客單價集體下滑?!吨袊惋嫲l展報告2025》顯示,火鍋人均消費從2022年的86.7元,跌至2025年的77.4元,四年降幅達11%?;疱佋缫堰M入了微利階段。
火鍋賽道,口味、食材、模式幾乎被“窮盡”,新的品牌只能往“毛細血管”里找增量。

在創新見頂背景下,眾多火鍋品牌轉向 “小而美” 的細分賽道尋求突破,茶火鍋便是典型代表。
一方面,茶火鍋在餐飲微利時代,幫老板們省下了一部分成本。茶火鍋、水火鍋等,在鍋底成本上可以“摳出”部分牛油的成本。以水火鍋為例,一般,牛油鍋底的原材料和熬制成本占比可達 25%-30%,改成“三分油七分湯”,成本瞬間壓到 10%-15%。
另一方面,茶火鍋通過上文提及的從產品到氛圍場景的體驗升級,目的就是滿足消費者的情緒價值,讓他們愿意為此花錢。
《2025 Z世代情緒消費報告》顯示,超9成年輕人認可情緒價值,超5成青年主要從社交中汲取情緒價值。消費決策正在從“價格-功能”轉向“意義-體驗”。人們愿意為能表達自我、帶來自我實現感的消費品或服務買單,茶火鍋的體驗式升級,正是滿足了年輕人的情緒消費需求。
可見,火鍋行業在創新見頂后步入 “小而美” 發展階段。
像茶火鍋這種“小而美” 模式賦予了火鍋品牌獨特優勢,能精準聚焦目標客群,深入洞察其需求,從產品、服務到體驗全方位定制,提升顧客忠誠度。
但市場規模相對有限,這些品牌難以像大規模連鎖品牌那樣獲取高額利潤,擴張步伐緩慢。且在食材采購、品牌議價能力上弱于大型連鎖品牌,成本控制壓力大。
在這一趨勢下,火鍋品牌需在細分賽道深度挖掘、精準定位,以產品品質與特色體驗為核心,逐步積累品牌勢能,同時探索高效運營模式,平衡成本與效益,方能在激烈競爭的火鍋江湖中立足 。
整體來看,茶火鍋不一定會“速死”,但也難真正“火遍全國”。
業內人士直言:茶火鍋沒有打造出獨特且鮮明的味覺記憶點,反而把營銷重點過度傾斜到網紅包裝,以及場景氛圍包裝上。再加上性價比不高,消費者新鮮感很容易褪去。
目前,茶火鍋尚未跑出大規模的連鎖品牌,門店數最多的矮冬瓜紅茶火鍋總門店數也僅有20多家。這個品類大概率像山野火鍋、粥底火鍋一樣,成為區域市場的精致小店、小連鎖,給一二線城市一小部分追求“新奇+健康+出片”的年輕人一個選擇。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