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外賣平臺正在內測的生活Agent“小美”,讓用戶一句話就能完成外賣下單全流程,不僅能快速搞定“來份雞絲涼面加溏心蛋”這類需求,還能記住過往消費偏好,一句“點上次那家牛肉粉”就能精準匹配。
這類人工智能服務帶來了本地生活服務的范式躍遷,既把“搜索瀏覽比價下單”的復雜鏈路,簡化成“我說它做”的高效模式,又能基于消費行為實現個性化決策,還打通了外賣、閃購、到店等服務,完成多任務編排。
另一邊,高德地圖推出的“掃街榜”覆蓋全國300多城,專注幫用戶“發現好吃的地方”,與“小美”形成“讓你想去”和“幫你買到”的互補。未來兩者若打通,將形成“發現決策下單履約”的服務閉環,標志著人類不再圍著App菜單跑流程,而是AI圍著人的需求調動各類資源。
不止生活場景,AI也在重塑辦公協作模式,從簡單工具升級成貼心的“職場搭子”。過去做匯報要翻數據、做PPT、修圖、寫文案,耗時又費力,如今的Notion AI、飛書等工具能根據自然語言一鍵生成項目計劃、會議紀要、市場調研報告;更別提Canva、Beautiful.ai還能自動完成排版,大幅降低非設計師的創作門檻;大模型還能直接讀懂表格,用自然語言解答“銷售利潤率為何下降”這類問題。
這些辦公AI的核心變化,是從“聽話執行指令”轉向“理解上下文、會推理、能提建議”,不僅提升了工作效率,還意味著企業的人力結構正在被重構,初級重復性工作被自動化替代,人力可以更多投入創造性決策,崗位職能也隨之被重新定義。
在關乎健康的醫療領域,AI同樣在發力,從過去的“診后輔助”走向“診前陪伴”。海外知名搜索機構旗下醫學大模型,已能在專業醫學考試中達到人類醫生水準,相關AI醫生助手也在多地社區醫院落地。它們的應用貫穿診療全流程:診前幫患者初步分診、評估風險、推薦就診科室;診中輔助醫生讀片、提醒避免漏診、生成病歷文書;診后提供智能隨訪、用藥提醒和康復建議。未來,這類AI甚至可能成為每個人的個人健康小管家,對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的地區而言,既能降低診療門檻,也能為醫生釋放寶貴時間。
創作領域的AI同樣在升級,從“被動執行者”變成“多輪共創伙伴”。谷歌最新圖片生成大模型在創作圈爆火,幾秒內就能渲染出精美的圖文、分鏡、角色,還能憑借原生知識理解指令,通過多輪對話幫用戶微調效果直至滿意。作家能和它推敲情節,讓它先寫初稿,視頻博主可用它一鍵生成分鏡腳本、配音臺詞和封面海報,設計師借助它能快速嘗試多種風格,幾分鐘內產出幾十個創意方案。這既大幅降低了內容創作的“生產力”門檻,也釋放出“創造力”的長尾供給,未來或許每個人都能成為內容創作者。
把這些場景串聯起來,我們已經能清晰看到AI的進化趨勢:無論是生活、辦公、醫療還是創作領域,AI都在從被動工具,轉變為能主動理解、規劃、執行任務的“通用智能代理”。這意味著,未來平臺的核心競爭力不再是“有沒有貨”,而是“誰的AI最懂用戶”,數據壁壘從“流量數據”轉向“行為偏好上下文”,生態模式也從“用戶找服務”變成“AI調度服務”,用戶只需提出目標即可。
落實到投資維度,AI應用投資可按人力替代情況分為“可用好用替代”三個階段。當前AI Agent還處于輔助可用階段,這個階段“鏟子股”和落地快的應用是投資首選;到了輔助好用階段,重點找流程貫通的全面性公司、深度垂類一體化公司,尤其是率先跑通垂直行業模型和場景閉環的玩家;進入替代階段后,流量與運營成為關鍵,需關注新流量入口公司與場景運營類企業。
農銀匯理基金經理 邢軍亮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