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總覺得安全教育就是聽講座、看視頻,一不留神就走神了。沒想到這次,我在沉浸式體驗劇情的過程中,就把逃生技能和預警知識全記住了?!?月19日,一位剛走出《鵲返計劃》劇本殺現場的北京科技大學學生笑著說道。而就在同一活動現場,北京科技大學團委書記王海波在致辭中熱情點贊:“今天的活動是安全教育實踐的新形勢、新路徑,期待以此為契機,在后續與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中國平安各方強化聯系、深化合作,不斷深化公益組織指導、企業資源賦能、高校育人實踐的協同發力,持續提升育人實效?!币贿吺菍W生的興奮投入,一邊是校方對劇本殺創新呈現形式的打call——這場別開生面的“防災減災科普進校園”活動,正以充滿“反差感”的形式重新定義高校安全教育的打開方式。

寓教于樂新模式,軟硬結合助力防災科普
“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這是近年來全國“安全生產月”的鮮明主題,也是構建全民應急能力體系的核心目標。如何讓這句深入人心的口號,真正轉化為青年學生的安全意識與應急能力?中國平安與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中國青基會)在本次活動中給出了創新答案:以“軟體驗”激發興趣,以“硬科普”夯實認知,推動安全教育從“被動灌輸”走向“主動內化”。 中國青基會學生項目負責人表示,“希望同學們珍惜學習實踐機會,做自身安全的第一責任人;永遠保持解決問題的勇氣,于挑戰中不斷成長,在協作間收獲碩果;做奮發有為的創新者,讓青春在科技強國建設中綻放異彩!”
在防災減災主題劇本殺《鵲返計劃》中,學生們化身“未來災害救援小隊”成員,扮演計算機、醫學、建筑、心理等不同專業角色,在模擬地震、火災等災害場景中協作逃生、實施救援。劇情任務層層推進,應急知識悄然融入決策過程——緊急情況如何應對、怎樣進行心理疏導……學生在沉浸式參與中完成了一次“無感學習”?;顒蝇F場還設置了火災逃生模擬艙、防災減災地圖互動等環節,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技能,真正做到“邊玩邊學、學以致用”。不止于“玩”,更注重“懂”。
為提升活動的專業深度,中國平安和中國青基會特別邀請相關領域專家現場授課。中國地質大學王美美老師帶來“多模型災難事前防預技術”分享,通過AI模擬展示災害演化路徑,揭示預警背后的科學機制;中國人民大學保險系主任、中國保險研究所所長魏麗教授高度認可這次以劇本殺形式呈現的防災減災科普活動,稱其通過沉浸式體驗有效提升了學生對防災減災、風險減量的認知。她進一步呼吁學生應主動培養深度思考和情境應變能力,以適應風險減量時代對復合型人才的新要求。專家們的分享讓學生們意識到,安全不僅是個人技能,更是社會系統工程?!耙婚_始以為只是玩游戲,沒想到真的學到了怎么在火災里逃生,”來自北京科技大學的同學分享,“這種邊玩邊學的方式一點都不枯燥,我們組好幾個人都說以后還想參加這樣的活動!”這場寓教于樂、軟硬結合的安全課堂,正在悄然改變年輕人對應急教育的認知。
系統化布局青年安全教育,多措并舉構建防災減災育人新生態
這場別開生面的校園活動,并非一次孤立的公益嘗試,而是中國平安與中國青基會推動防災減災教育常態化、體系化的重要一環。2025年,“勵志計劃”設立78萬元專項獎勵資金,專項支持大學生圍繞巨災預警、應急響應、風險減量等方向開展學術研究與實踐創新,引導青年學子關注國家重大安全議題。圍繞這一議題,系列活動層層推進:6月,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辦“災害應對的決策權是否完全交給AI?”主題辯論賽,激發青年科技人文思辨;9月,推出國內首檔沉浸式防災科普公益節目《逆流而上的少年》,節目通過模擬臺風、暴雨、城市內澇等真實災害場景,帶領青年學子完成應急逃生、物資調配、心理疏導等任務,以紀實手法展現“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的實踐路徑。
在本次北京科技大學活動現場,學生們集體觀看了節目精彩片段,進一步強化“體驗—學習—內化”的教育閉環。未來,勵志計劃還將走進全國多所高校開展項目路演、校內觀影活動,深化學生應急安全意識,組織學生開展海外實踐,學習國際經驗,拓寬全球視野。
勵志計劃持續賦能青年,搭建青年成長成才公益平臺
自2003年啟動以來,“勵志計劃”始終以賦能青年成長為使命,累計獎勵學生超6000人次,發放獎金2200余萬元,持續為青年在成長、成才、就業路上“搭梯子”。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在共青團中央的指導下,勵志計劃首次納入第十九屆“挑戰杯”競賽2025年度中國青年科技創新“揭榜掛帥”擂臺賽,發布“基于多模態的巨災預警及減損技術研究”榜題,鼓勵廣大青年學子運用AI、大數據等前沿技術,破解極端天氣下巨災預警與風險預判等現實難題。
從沉浸式劇本殺到科普節目《逆流而上的少年》,從防災主題辯論賽到校園項目路演、海外實踐探索,中國平安與中國青基會正以系統化、品牌化、年輕化的方式,推動科技防災理念在高校落地生根。未來,雙方將繼續深化青年教育創新實踐,為培養新時代高素質人才貢獻力量。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