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盡管今年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才結束,但全球債券的發行量已飆升至了年度歷史新高。從人工智能項目的蓬勃發展到并購活動的復蘇,借款方正利用寬松的市場環境為各類項目融資。
業內匯編數據顯示,2025年大部分時間里債券發行都一直勢頭迅猛,截至周三已創下5.94萬億美元的年度新紀錄,超越了2024年的歷史峰值。同時,在距離年底尚余一個多月之際,華爾街正準備迎接十多年來最繁忙的11月發債潮。

債券發行主要由金融機構主導,同時各國政府為資助不斷膨脹的預算赤字也增加了發債規模。
數據顯示,最近一波由谷歌母公司Alphabet和Meta等科技巨頭掀起的巨額發債潮,正使通信行業脫穎而出,其債務發行量比去年增加了三分之二。
Meta于10月30日發行了總額300億美元的債券,這是自2023年以來規模最大的美國高評級債券銷售,吸引了高達1250億美元的認購需求,創下了公司債認購訂單峰值的紀錄。人工智能領域的支出同樣推動了Alphabet于11月3日發行巨額多幣種債券,日本軟銀集團也于10月發行了雙幣種債券。
“完全有理由認為,你將看到很大一部分資本支出以債務形式出現,”高盛集團美洲投資級銀團業務負責人John Sales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他指出,這些科技巨頭擁有狀況極佳的資產負債表,因此在美聯儲降息且利差處于低位時,它們具備加杠桿的能力。
盡管全球信用風險指標徘徊在2007年以來最低水平,但債券利差已開始擴大。不過市場需求仍遠超債券供應量,債券投資者今年總回報率接近7.5%,創五年來最佳表現。
Fox Legal Training公司的杠桿融資專家Sabrina Fox指出,“當前市場對信貸需求、靈活性及負債管理的需求均處于歷史峰值,三者同時發酵,市場定價已臻完美?!?/p>
有跡象顯示,目前債券市場的需求正超越凈供應量(即發行量減去到期或被回購的現有債券)。以美國市場為例,法國巴黎銀行9月的估算顯示,投資者可用于再投資的現金比企業發售的債券多出約740億美元。
除了公司債之外,自疫情沖擊顛覆各國預算以來,政府借貸規模的擴大也正助推債券發行創下紀錄。一項業內的統計顯示,今年政府關聯機構發行的投資級債券占比達69%,創2010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高水平。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上月的報告中就曾提到這一趨勢,提醒財政赤字擴大正推動債券發行。該機構警告全球公共債務占GDP的比例將在2029年突破100%,創下自1948年各國從二戰后重建以來的最高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美國高評級債券在9月和10月均創下銷售紀錄,11月開局依然火爆,但隨著12月假期臨近,發行窗口預計將收窄。
景順投資管理公司北美投資級信貸主管Matt Brill表示,“若能保留足夠資金撐過未來兩周,你很可能獲益匪淺,因為屆時供應將趨于枯竭?!?/p>
來源:財聯社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