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食品行業的公眾輿論場中,“科技與狠活”“預制菜”等話題一直成為討論核心。這也折射出一個如今消費者的需求轉變——人們不再僅關注食品好不好吃,并開始關注“它是怎么做出來的”。
當消費者頻繁在社交平臺上曬配料表并相互討論時,他們對“干凈透明”和“無添加”的追求,早已從情緒化表達,演變成一場消費品市場變革。
這種變化同樣在調味品行業發生。醬油,作為餐桌上最常見的基礎調味品,長期以來是標準化的成熟品類。然而,在消費觀念更新、政策導向和供應鏈技術升級的多重推動下,這個傳統行業也正迎來新一輪迭代。
在配料干凈這一新賽道上的引領者千禾味業,再次曾為全行業關注的焦點。
10月31日,千禾味業在四川省眉山市舉行了產品煥新暨清潔標簽產品0級認證發布會。
在會上,該品牌宣布其千禾0系列醬油釀造僅使用4種、5種及其他食品配料,配料干凈無添加,通過了中國質量認證中心的現場審核、抽樣檢測和跟蹤審核,榮獲中國調味品行業首個清潔標簽產品0級認證。此外,你或許已經在貨架上看到了千禾味業產品的包裝煥新——它成為行業首家將配料表放置在包裝正面,清晰標示釀造所用配料的品牌。
千禾味業正在以“配料干凈”和“清潔標簽”雙重標準,推動中國調味品行業的健康創新。它的一系列動作釋放出一個重要信號:隨著新國標實施、食品添加劑“雙減”政策落地,以及信息透明化的社會共識形成,配料干凈正在成為醬油賽道未來的競爭高地。
讓醬油成分干凈且看得懂
要讀懂這一信號,先從“清潔標簽(Clean Label)”入手。清潔標簽理念源自歐美食品工業,它要求配料表簡潔可讀、拒絕人工添加,并強調加工工藝的自然與透明。
簡單來說,它要求成分表具有“可讀性”與“親和性”,例如,使用“蘋果泥”作為甜味劑和保濕劑,而非“果葡糖漿”和“丙二醇”。此外,“無人工”也是關鍵,“清潔標簽”要求拒絕人工合成色素、香精、防腐劑和甜味劑——從核心意義來看,清潔標簽的深層邏輯是超越“無添加”的全面透明。
市場研究機構英敏特(Mintel)的調查則顯示,86%的中國消費者表示希望看到更簡單易懂的配料表。由此可見,中國消費者對于清潔標簽食品的接受度很高,認為這是更安全健康的選擇。
目前,中國質量認證中心將清潔標簽等級分為兩個等級:0級清潔標簽和I級清潔標簽。0級清潔標簽的產品標簽配料中,不含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中允許使用的添加劑(食品用天然香料除外),加工過程不能人為添加和帶入添加劑——千禾0系列醬油此次獲得“清潔標簽產品0級認證”,則是最高等級的認證。

事實上,在歐美市場,清潔標簽已成為食品工業的“隱性門檻”。例如美國、英國和日本等國家早已將其作為衡量食品工業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標。而在中國,這一理念過去更多停留在高端乳制品、嬰配粉和植物基食品領域,尚未在傳統發酵行業實現落地。
因此,千禾味業的“0級認證”的突破意義在一,它不只是一次企業層面的升級,而是中國調味品行業與國際食品工業標準接軌的標志性事件。
千禾味業的突破不僅僅在于清潔標簽,在如今的消費品賽道,清潔標簽與食品添加劑“雙減”倡議、預包裝食品標簽新國標的落地同頻共振,逐漸成為政策引導下的產業共識。
換句話說,配料干凈正從一個不可逆的市場趨勢。對于調味品行業而言,這一轉向意味著新的標準體系正在重建,安全、真實和透明正為不同品牌競爭的底層邏輯。
在這一維度上,千禾味業率先于2025年9月啟動了產品包裝的全面煥新。與傳統醬油“信息隱藏式”包裝不同,千禾味業首次將配料表移至包裝正面,以醒目、簡潔的形式直接標注水、大豆、小麥、鹽、白砂糖等4種、5種及其他食品配料。這樣的設計讓消費者不再需要“翻瓶找信息”,而是可以一眼讀懂醬油的成分結構。

這一變化看似細微,實則解決了當前消費者最敏感的痛點,避開“配料表陷阱”。這種主動的信息公開,不僅符合清潔標簽和新國標的監管導向,也使“看得懂的醬油”成為消費者心智中的品質判斷標準。
攻破配料干凈醬油的“三座大山”
一張標簽背后的變化,事實上是一場系統性技術挑戰。清潔標簽和配料干凈意味著絕對的零添加,而這就要求品牌同時攻克三大難題:風味、防腐、品控。而這三者恰恰構成了傳統醬油工業的“安全區”。
長期以來,醬油分為“有添加”和“零添加”兩大品類。前者是當下市場的主流。
有添加醬油的發酵周期通常僅需兩三個月,品牌可以通過味精、呈味核苷酸、焦糖色、山梨酸鉀等添加劑來穩定風味、提升鮮度、延長保質期,“通過配方彌補工藝”的模式成為行業普遍選擇。這種路徑雖然效率高,卻犧牲了釀造的自然性和透明度,也讓釀造品行業在消費者信任重建的周期里,面臨更大的健康度壓力。
相比之下,零添加醬油依靠天然配料的發酵來實現風味積累,不得使用食品添加劑,這使得發酵周期必須足期——比如180天、280天,380天。相比有添加醬油,這種更長的時間意味著更高的固定資產投入、更大的設備折舊與倉儲壓力,也意味著更長的資金占用周期。對于醬油品牌而言,這既是技術挑戰,也是長期主義的考驗。
在現代食品工業的視角下,醬油釀造早已不只是“食品加工”,而是一門現代生物工程科學,其復雜度與制藥工藝相近——控制變量、反應過程、菌種管理,均需依托精準的技術體系。
而千禾味業的破解辦法則是重構整條產業鏈。
它從菌種、用水、制曲、發酵,到全流程智能監控體系,形成一套以科研為支撐的現代生物工程系統。
千禾味業依托岷江與青衣江交匯處獨特的微生態環境,結合自研的“千禾醬曲”,通過智能恒溫發酵系統和二次發酵工藝實現足期釀造;此外,其特殊的不銹鋼恒溫發酵罐使得簡單的配料依舊能釋放出豐富的氨基酸與醬香物質。它還在生產過程中,通過上百個傳感器實時監控發酵指標,用數據取代了老師傅的“眼看、鼻聞、口嘗”,減少人為差錯和風險帶入。
在保鮮環節,千禾味業通過超濾膜分離技術,實現高溫瞬時滅菌。這種技術通常使用在乳制品領域,潔凈度達到千級,因此在不使用防腐劑的情況下,保障醬油產品的穩定性。
這些看似技術細節的背后是這家公司長周期、重資產的投入。自上市以來,千禾味業累計研發投入超4億元;2018年—2024年期間,它的研發費用率約3%,在傳統釀造行業中屬于高水平。此外,千禾味業擁有130項專利,在菌種方面的專利超過20項。
更難能可貴的是,在做到真正配料干凈的同時,千禾味業還降低了消費者的購買門檻。
2025年5月,千禾味業年產60萬噸智能制造項目二期投產后,總產能將達120萬噸,自動化率超過80%。這意味著千禾味業已經將配料干凈醬油的生產效率與成本控制拉回主流區間,實現了從小眾高價到規模普及的轉變。
配料干凈醬油市場擴容,千禾領跑
從整體上看,配料干凈醬油的技術突破,不僅是一家企業的成就,也折射出整個行業的結構性變動。
根據益普索(Ipsos)發布的最新報告,2024年中國“配料干凈醬油”市場規模同比增長超過18%,預計未來三年將占品質醬油市場的63.9%。2025年,千禾味業在這一細分領域的市場份額已達到50.1%。而在配料干凈醬油消費普及的市場拐點的趨勢助推下,千禾味業營收十年復合增長率高達17.28%,在行業頭部品牌中增速最快,且拉開了較大差距。
由此來看,配料干凈正在成為行業新的增長引擎。
此外,國家標準的更新也在推動產業同步升級。新版《醬油質量通則》《食品添加劑濫用問題綜合治理方案》明確提出“減量、減品種”的方向,引導企業回歸天然原料和物理加工。
與此同時,渠道端的變革也在重塑行業版圖。大型商超正在向“山姆模式”和“胖東來模式”靠攏,從追求鋪貨數量轉向經營品質,中高端調味品獲得更優的陳列位置與營銷資源。即時零售與前置倉渠道的興起,也降低了單品價格敏感度——湊單免運費的消費習慣,使得消費者更容易選擇品質更高、標簽更清晰的產品。換言之,渠道結構的升級,正為配料干凈醬油打開新的增長空間。
如今,政策、技術與消費認知的三重疊加,使得這一趨勢具備了結構性、長期性的確定性。
但在醬油賽道中,該產業的舊有產能已難以匹配消費者的新需求。當前的中國醬油產能,仍有相當比例集中在“有添加”體系,技術含量低、設備老化、發酵周期短。它們可以滿足基本的風味需求,卻無法支撐消費者對健康和干凈的品質需求。
而千禾味業憑借在智能制造、菌種研發和供應鏈透明化方面的長期投入,置身于這一周期交匯點的前列。
它的產能不僅符合新國標要求,更能滿足消費者對配料干凈的認知升級。當行業舊產能在新周期中被動調整時,千禾味業的先進產能,正成為新的行業基準。
而在這背后,它也向全行業透露出一個信號:配料干凈已經不只是一個消費趨勢,而是醬油行業正在經歷的結構性重組。在這樣的周期切換中,舊有的低成本產能被逐步淘汰,而那些能夠以科研創新和高效供應鏈為支撐的品牌,正獲得新的增長空間。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