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 id="ww04w"><rt id="ww04w"></rt></tt>
  • <tt id="ww04w"><table id="ww04w"></table></tt>
  • <tt id="ww04w"><table id="ww04w"></table></tt>
  • <tt id="ww04w"></tt>
  • <tt id="ww04w"><table id="ww04w"></table></tt>
  • <li id="ww04w"></li>
  • 家族辦公室的“管家”能力應如何構建

    經濟觀察報 關注 2025-10-25 09:25

    經濟觀察報 記者 老盈盈 

    10月23日,由深圳市財富管理協會主辦,深圳市家族辦公室促進會等承辦的“2025香蜜湖財富管理周之家族辦公室專場活動”于深圳舉行。

    在該次活動上,香港恒生大學客席教授暨華人家族傳承研究中心聯合主任羅立群、香港科技大學金樂琦亞洲家族企業與家族辦公室研究中心主任彭倩、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翟立宏以及深圳市政協常委、深圳市人大社會建設工委委員房濤,圍繞家族辦公室的功能、代際沖突的解決及“管家”能力建設等議題展開深入探討。 

    代際沖突如何破解

    當前,家族企業代際沖突凸顯,第一代企業家與第二代、第三代因成長環境、知識背景差異,在經營理念、風險偏好上存在顯著分歧,甚至影響企業日常運營與傳承。

    針對此問題,羅立群表示,解決代際沖突需先明確根源。第一代企業家在創業初期往往疏于對子女的陪伴,導致二代與父輩情感疏離,家族辦公室需配備具備心理專業能力的人員,充當“翻譯官”的角色,幫助二代表達真實想法。同時,他亦強調第三代培養的重要性,建議借鑒美國及中國臺灣地區案例,讓第三代更早接觸家族企業,如5歲感受長輩創業艱辛、13歲了解企業業務等,合理規劃第三代教育。

    翟立宏則從理性、感性與策略三方面提出解決方案。比如,在理性層面,用家族信托等實際案例向二代說明一代的能力,向一代闡釋創新需包容分歧;在感性層面,通過有效方式傳遞親情與愛意,拉近代際距離;在策略層面,借助特定場合與事件,柔性彌合家族分歧,展現專業技能。

    房濤則強調需關注二代這一“不確定因子”。由于傳承的本質是處理多種關系,包括傳承雙方、家族成員、企業高管、個人與財富的關系等,因此,在財富分配上,她建議,70%的核心資產由一代掌控,20%用于探索新興領域,5%至10%用于設立家族慈善基金,不足5%供二、三代自主創業,同時也為家族女性提供參與平臺,避免影響家族與企業的穩定。 

    “管家”能力如何構建

    圍繞家族辦公室在“管家”維度需具備的能力,彭倩認為,家族辦公室可作為家族的“粘合劑”,尤其在家族企業出售后,可以通過開展家族慈善活動,凝聚家族成員。

    她亦強調,家族慈善需注重戰略性與全員參與,以實現家族和諧及價值觀與影響力的傳承。同時,她也認為,并非所有家族企業都需設立家族辦公室,其中的關鍵在于家族核心成員能否發揮榜樣作用。例如,部分歐美百年家族企業,憑借分散布局與風險管控能力,雖然沒有設立家族辦公室,仍可實現穩定發展。

    彭倩建議,家族辦公室可關注影響力投資,兼顧財務回報與社會正影響力,推動可持續發展。例如,亞洲部分家族通過影響力投資,在環保、醫療領域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價值的雙重提升。

    房濤則認為,家族辦公室應成為“首席架構師”,除推動戰略慈善與家族成員參與外,還可借助慈善信托等工具,為家族后代發展提供助力。此外,家族辦公室需明確自身定位,不僅是服務者,更要成為價值引領者與思想陪伴者,通過建立商業模式、培養專業人才、賦能科技發展及打造品牌信任,實現自身成長,更好地陪伴企業發展。

    羅立群則從家族辦公室的發展階段(生存、立足、發展)與客戶需求出發,認為其應該明確自身優勢與目標客戶群體,在滿足財富管理需求的同時,關注客戶家庭實際需求,如為客戶子女提供留學推薦、為長輩對接醫療資源等。

    他亦建議,將慈善與家族信托結合,借鑒國際經驗,通過慈善投資培養人才、助力科研,實現社會效益與家族收益的雙贏。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廣州采訪部主任 關注華南金融機構、資本市場及區域內重大新聞事件報道。
    日本人成18禁止久久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