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1日,中郵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中郵人壽”)發布公告稱,舉牌中國通號H股股票。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年內險資舉牌上市公司次數增至36次,已遠遠超過去年全年的20次。
受訪專家表示,險資持續舉牌上市公司,主要受會計準則切換等因素影響。
舉牌25家上市公司
“舉牌”是指保險公司持有或者與其關聯方及一致行動人共同持有上市公司5%股權,以及之后每增持達到5%時需依規披露的行為,也是保險公司權益投資的一種重要形式。
中郵人壽發布的公告顯示,舉牌前,該公司持有中國通號H股股票9777.7萬股,占其H股股本比例為4.9663%。2025年10月14日,中郵人壽買入中國通號H股股票399.5萬股,加上此前持有的中國通號H股股票,中郵人壽共計持有中國通號H股股票約1.02億股,占其H股股本比例為5.1692%,觸發H股舉牌。
此次交易為中郵人壽通過港股通二級市場買入上市公司H股股份,經交易所給付。資金來源為保險責任準備金。
這是中郵人壽年內第三次舉牌。此前在5月份、7月份,該公司分別舉牌了東航物流A股股票和綠色動力環保H股股票。
中郵人壽年內多次舉牌,是險資頻頻舉牌上市公司的一個縮影。記者根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和港交所披露易數據梳理,今年以來截至10月21日,已有14家保險公司舉牌了25家上市公司,舉牌次數達到36次。
其中,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長城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瑞眾人壽保險有限責任公司和中郵人壽等多家險企在年內對不同上市公司進行了多次舉牌,部分險企在所持上市公司的股份比例達到5%的舉牌線后,再次進行增持,多次觸發舉牌線。
對此,招商證券非銀金融首席分析師鄭積沙認為,不同于2015年中小險企“資產驅動負債”模式和2020年頭部險企主導的長期價值投資,2024年至今的這一輪險資舉牌潮,核心原因在于會計準則的切換對保險公司的資產負債匹配提出了更高要求。
鄭積沙表示,對于已經或者即將執行新會計準則的保險公司來說,舉牌上市公司后,無論是通過FVOCI(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科目還是長期股權投資—權益法核算,都可以減少公開市場價值波動對保險公司當期損益的影響,有助于平滑短期利潤波動。如果上市公司股息率較高,投資計入FVOCI科目,長期分紅有利于穩定保險公司的凈投資收益率。如果上市公司ROE(凈資產收益率)較高,通過長期股權投資—權益法計量,則能夠分享上市公司增長紅利,從而提高險企自身ROE水平。此外,部分保險公司舉牌也主要圍繞自身產業鏈,注重被舉牌對象與公司之間的業務和戰略協同性。
青睞銀行股、H股
從險資舉牌的標的來看,險資主要關注銀行、公用事業、環保等行業的上市公司,同時尤為青睞舉牌上市公司H股。
具體來看,今年以來險資的36次舉牌中,對銀行股的舉牌次數達到16次,占比超過40%。對上市公司H股的舉牌次數達到30次,占比超過80%。
對此,天職國際會計師事務所保險咨詢主管合伙人周瑾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險資通過投資高分紅的標的以實現當期投資收益和現金流,同時關注人工智能等具備高升值潛力的公司,因此險資增配和舉牌的行業也呈現出顯著的特點。此外,上市公司H股相較A股常呈現出一定的估值折價,增值空間更大,且險資通過港股通投資滿足一定條件后取得的股息及紅利可享受稅收優惠,因此,上市公司H股也是險資增配的重點對象。
對于未來險資如何進一步優化投資配置與舉牌行為,周瑾表示,一是要做好自身的戰略資產配置,基于資產負債匹配的考慮,秉承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理念,科學決策股票的配置比例和倉位;二是要審慎選擇舉牌標的,優先考慮過往分紅穩定、公司基本面向好、長期升值潛力大的股票,避免短期炒作的股票,并做好充分的調研和分析;三是要提升自身風控能力,從制度、流程、數據、模型、考核等方面,夯實投資風控體系,規范投資行為。
來源:證券日報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