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關注
2025-10-20 17:02

個人養老金基金名錄在三季度再度擴容。
10月20日,經濟觀察報記者從證監會發布的《個人養老金基金名錄》獲悉,截至9月末,個人養老金基金產品總數已達到302只,較二季度末新增8只。
今年,在權益市場回暖的推動下,個人養老金基金這類主打長期穩健的養老投資工具,交出了平均凈值增長超15%、最高收益達46%的“成績單”。
在業績與規模齊飛之際,個人養老金基金產品間的分化也在加劇。面對臨近年末的投資窗口,投資者該如何抉擇?
指數增強基金成擴容主力
此次個人養老金基金擴容,呈現出鮮明的“精準匹配”特征。
在三季度新入圍的8只產品中,指數增強型基金占據五席,成為絕對主力,它們主要跟蹤中證500指數和滬深300指數;此外還包括兩只養老目標基金中基金(FOF)以及一只ETF聯接基金。
具體來看,入圍的8只產品分別為國泰海通中證500指數增強型證券投資基金、天弘中證500指數增強型證券投資基金、招商滬深300指數增強型證券投資基金、博道中證500指數增強型證券投資基金、華夏創業板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發起式聯接基金、宏利滬深300指數增強型證券投資基金、安信平衡養老目標三年持有期混合型發起式基金中基金(FOF)、南方康樂養老目標日期2045三年持有期混合型發起式基金中基金(FOF)。
一名市場分析人士指出,監管與機構此番共同發力中大盤指數增強產品,意在呼應養老資金的核心訴求。
“養老投資追求的是長期穩健增值,需要與未來的支出相匹配?!鄙虾R幻麑WB老產品的公募基金經理分析道:“中證500和滬深300這類寬基指數,波動性相對可控,長期收益穩定性經過市場檢驗,其成分股多為各行業龍頭企業,兼具成長性與一定的估值防御性,尤其適合作為養老資產配置的‘基石’?!?/p>
此次擴容進一步豐富了個人投資者的選擇。目前,個人養老金基金銷售渠道保持穩定,共有52家機構入圍銷售機構名錄,包括25家券商、19家商業銀行和8家獨立基金銷售機構。
權益資產為收益引擎
今年以來,個人養老金基金的業績表現較為亮眼。
根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10月17日,全市場302只個人養老金基金中,僅有1只產品年內收益為負,其余301只均實現正收益,整體平均單位凈值漲幅達到15.13%。
高收益產品陣營表現尤為突出。據統計,年內回報率超過30%的產品有19只,其中多只為跟蹤科創板、創業板指數的基金。例如,天弘、易方達、鵬揚、華夏等基金公司旗下的中證科創創業50ETF聯接基金的Y份額(為個人養老金賬戶設置的單獨份額類別),年內漲幅均超過44%,天弘旗下產品更是以46.37%的漲幅暫居榜首。
業績的強勢反彈得益于多重因素。北京某大型公募的養老業務部負責人表示:“一方面,今年權益市場出現了明顯的結構性行情,科技、醫藥等板塊表現活躍,帶動了相關指數基金和部分主動管理型產品凈值回升;另一方面,個人養老金賬戶資金封閉運行的特點,有效避免了投資者因市場短期波動而頻繁交易,使得長期投資策略能夠更好地發揮作用?!?/p>
南方基金FOF投資部總經理李文良也指出,個人養老金基金的Y份額通常權益資產配置比例較高,在股市上行周期中更能捕捉上漲機會,中長期來看,也更能分享上市公司盈利增長帶來的成果。
規模與分化并存
優異的業績成為吸引資金流入的“磁石”。Wind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市場上已有的290只個人養老金基金Y份額總規模合計達到124.05億元。與去年末相比,產品數量增長10.27%,規模增幅達到35.7%。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末才被納入個人養老金投資范圍的首批指數基金,在短短半年多時間里展現出驚人的增長勢頭。該批產品總規模已突破15億元大關,較去年末激增近4倍。例如,華泰柏瑞基金旗下的一只紅利低波ETF聯接Y份額,規模已達1.87億元,較2024年底增長超過三倍。
在整體規模增長的同時,產品間的分化現象也日益凸顯。數據顯示,截至二季度末,全市場僅有一只個人養老金Y份額規模超過10億元,而絕大部分產品規模仍不足2億元。
晨星(中國)基金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吳粵寧對此解讀道:“國內養老目標基金發展歷史尚短,投資者對這類產品的認知和理解仍在深化過程中。目前呈現出兩個特點:一是頭部基金公司憑借品牌和渠道優勢,更容易獲得投資者青睞;二是部分資金傾向于流向風險等級較低、最短持有期較短的產品,這反映出部分投資者仍偏好較為靈活或保守的配置?!?/p>
布局正當時?
隨著四季度來臨,通常被視為個人養老金賬戶資金注入和產品配置的關鍵時期。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當前是審視和調整個人養老金投資組合的較好時點,投資者再選擇產品時
應兼顧“長期趨勢”與“風險分散”。
招商基金資深策略分析師田悅提出,投資者可以股債均衡配置為基礎,重點關注符合國家長期發展戰略的三大領域:科技創新(如硬科技、人工智能)、消費升級(如品質消費、銀發經濟)、高端制造(如新能源、高端裝備)。這些賽道有望在未來持續受益于經濟結構轉型,與養老資金長期增值的需求相契合。
國泰基金則從大類資產配置角度分析認為,當前商品、海外資產、A股均存在明顯機會,債券資產則需通過擇時操作來獲取基礎收益。在具體A股投資上,他們更傾向于關注那些經歷超跌、具備中長期增長潛力的行業,例如新材料、新能源產業鏈以及金屬產業鏈等。
在受訪的多位機構人士看來,個人養老金市場的發展潛力依然巨大。去年底,個人養老金制度已在全國范圍內實施,產品范圍也擴展至國債、特定養老儲蓄和更廣泛的指數基金。
建信基金FOF投資及投資顧問團隊主管孫悅萌透露,公募基金在養老投資策略上正不斷迭代,未來養老目標基金還可能納入公募REITs等更多元化的資產類別,以豐富收益來源。
個人養老金基金市場正步入“量質齊升”的新階段。產品名錄的持續擴容,特別是更具策略性的指數增強基金的加入,為投資者提供了更精細化的工具。年內顯著的業績回報,無疑增強了這類產品的吸引力,也為制度的長期推廣注入了強心劑。
然而,繁榮背后,產品規模的分化警示著行業仍需在投資者教育、產品創新和精準營銷上深耕。而對投資者而言,年末是規劃養老的重要窗口,但更重要的是,拋開對短期高收益的追逐,真正基于自身生命周期、風險承受能力和長期養老目標,構建并堅守一個科學、分散的投資組合。畢竟,養老投資,是一場貫穿數十年的馬拉松,而非短跑沖刺。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