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 id="ww04w"><rt id="ww04w"></rt></tt>
  • <tt id="ww04w"><table id="ww04w"></table></tt>
  • <tt id="ww04w"><table id="ww04w"></table></tt>
  • <tt id="ww04w"></tt>
  • <tt id="ww04w"><table id="ww04w"></table></tt>
  • <li id="ww04w"></li>
  • 中國打響“北京時間”安全保衛戰

    2025-10-20 17:34

    我國正遭遇有史以來最嚴峻的“時間安全”挑戰,大國重器不容有失。

    10月19日,中國國家安全部發布公告,美國國家安全局(NSA)通過利用境外某品牌手機短信服務的漏洞竊取中國國家授時中心敏感資料,并動用特種網絡攻擊武器實施高強度滲透,直指支撐中國社會運轉的核心基礎設施——“北京時間”。

    美國國家安全局盯上這里,無異于想偷偷撥動國家運轉的“時鐘齒輪”。中國國家安全部表示,目前已經掌握美國國家安全局網絡攻擊入侵的鐵證,已粉碎美方網攻竊密和滲透破壞的圖謀,全力守護“北京時間”安全。

    保衛“北京時間”刻不容緩

    經國家安全機關縝密調查發現,美國安局針對國家授時中心的網攻活動蓄謀已久,呈現遞進式、體系化特點。

    2022年3月25日起,美國安局利用某境外品牌手機短信服務漏洞,秘密網攻控制國家授時中心多名工作人員的手機終端。通過這些被控制的手機,美國安局得以竊取內部通訊錄、敏感工作資料,初步掌握了授時中心的網絡架構和人員信息,這為后續更大規模的滲透行動鋪平了道路。

    在獲取了初步訪問權限和部分登錄憑證后,美國安局的攻擊行動升級。2023年4月18日起,美國安局多次入侵國家授時中心計算機,持續刺探網絡建設與系統架構。

    更為嚴重的是,2023年8月至2024年6月,在掌握了足夠信息后,美國安局的攻擊進入了最危險的階段。他們專門部署了被稱為“網絡航母”新型的網絡作戰平臺,動用了多達42款特制的、此前從未公開過的網絡攻擊武器,對國家授時中心的多個內部網絡系統,發起了持續近一年的高烈度網絡攻擊,并企圖橫向滲透至高精度地基授時系統,預置癱瘓破壞能力。

    這將意味著,一旦美方認為時機成熟,便可以遠程激活這些預置程序,瞬間癱瘓我們的國家時間基準。

    國家安全機關發現,美國安局網攻活動多選在北京時間深夜至凌晨發起,利用美國本土、歐洲、亞洲等地的虛擬專用服務器作為“跳板”隱匿攻擊源頭,采取偽造數字證書繞過殺毒軟件等方式隱藏攻擊行為,還使用了高強度的加密算法深度擦除攻擊痕跡,為實施網絡攻擊滲透活動可謂無所不用其極。

    分析認為,美國這一行動不僅是對中國網絡主權的公然侵犯,更暴露了其在網絡時代謀求“時間霸權”的戰略野心。幸運的是,國家安全機關及時發現了美國國家安全局的攻擊圖謀,全程監控其攻擊鏈路,固定了大量無可辯駁的證據,并指導國家授時中心成功進行了清查處置和加固升級,最終粉碎了美方的陰謀。

    國家授時中心的工作人員接受采訪時表示,他們日常會進行上百次網絡攻防演練。就像銀行的保安每天練習擒拿術一樣,這些演練讓他們在真正的攻擊來臨時,能夠迅速做出反應。正是這種“平時多流汗”的準備,才換來了“戰時少流血”的成果。

    “時間安全”不容侵犯

    國家授時中心之所以成為攻擊目標,源于其在我國時間體系中的核心地位。

    回溯歷史,我國標準時間的傳遞曾長期受制于人。新中國成立后,北京時間于1949年9月28日首次通過廣播電臺發播。隨著國家建設發展,1966年在陜西蒲城開工建設專用授時臺,1971年正式啟用短波授時,標志著我國初步建立全國覆蓋的陸基無線電授時能力。1980年,陜西天文臺遷至臨潼,并于2001年更名為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成為我國唯一專業從事時間頻率研究的國家級機構。

    “授時”即通過北斗衛星、長短波、網絡等多種技術手段,將國家標準時間精準傳遞至通信、電力、交通、金融、國防及航空航天等關鍵領域,確保各系統時鐘同步運行。

    1967年,為提高時間測量精度,第十三屆國際計量大會修改了時間單位“秒”的定義,以反映地球自轉狀態的天文時“秒”變更為以原子內部電磁振蕩周期計時的原子時“秒”。

    彼時,原子鐘成為國家時間體系的核心戰略裝備。曾任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的物理學家王義遒曾指出:“在精確打擊時代,原子鐘的作用不亞于原子彈?!?/p>

    2005年,國家授時中心首席科學家張首剛帶領團隊從零起步,歷經15年攻關,于2020年成功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銫原子噴泉基準鐘,使我國具備了獨立校準北京時間的能力。

    目前,我國已建立由40多臺守時型原子鐘組成的連續運行系統,并利用基準鐘進行校準,形成既穩定又精準的國家標準時間。

    國家授時中心產生和保持的國家標準時間準確度,長期位居世界前列。從2024年1月起,我國的準確度排名世界第一。從2021年起,我國自主研制的各類原子鐘相繼被國際權度局測試認可,用于國際標準時間的產生。

    國家授時中心的戰略地位極為重要,它所提供的精準時間服務對于多個行業具有深遠影響。在民用領域,如金融交易、通信網絡、電力系統、交通管理等,都需要高精度的時間同步來保證系統的穩定運行。在軍事領域,精準的時間同步對于導彈導航、衛星定位、雷達系統等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確保國家授時中心的安全,對于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一旦授時系統遭受破壞,將直接影響“北京時間”的安全穩定運行,可能導致通信中斷、金融紊亂、電力癱瘓、交通停滯乃至航天任務失敗,其危害不可估量。

    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綜合辦公室副主任魏棟表示,微小的時間偏差可能引發嚴重后果:毫秒級誤差可致電網時序混亂、大面積停電;微秒級偏差可能引發國際股市千億級交易波動;納秒誤差將使北斗定位偏差達30厘米;皮秒誤差更可能導致航天器定位偏差數公里,影響深空探測任務安全。

    美國網絡攻擊“劣跡斑斑”

    網絡安全已經成為國家之間競爭的“新戰場”。美國國家安全局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網絡攻擊部隊,其下設的“特定入侵行動辦公室”,專門負責對其他國家實施網絡間諜活動。

    美國國家安全局的網絡攻擊歷史早有記載。2013年,斯諾登曝光的“棱鏡計劃”就曾顯示,美國對其盟友國家領導人進行電話監聽,竊取國家機密。

    據報道,美國國家安全局和聯邦調查局(FBI)于2007年啟動了代號為“棱鏡”的秘密監控項目,它們直接進入美國網際網絡公司的中心服務器里挖掘數據、收集情報,包括微軟、雅虎、谷歌、Meta(前身為Facebook)、PalTalk、YouTube、Skype、AOL、蘋果等在內的9家國際網絡巨頭皆參與其中。

    據報道,美國國家安全局曾在30天內遠程竊取了超過970億條全球互聯網數據和1240億條通訊記錄,對德國前總理默克爾等35名他國政要進行長達十余年的監聽。

    斯諾登向媒體提供的文件表明,美國針對中國進行大規模網絡進攻,并把中國領導人和華為公司列為主要目標。攻擊的目標還包括商務部、外交部、銀行和電信公司等。

    此外,為了追蹤中國軍方,美國國家安全局入侵了中國兩家大型移動通信網絡公司。因為擔心華為在其設備中植入后門,美國國家安全局攻擊并監聽了華為公司網絡,獲得了客戶資料、內部培訓文件、內部電子郵件、甚至還有個別產品源代碼。

    美國國家安全局還對清華大學的主干網絡發起大規模的黑客攻擊。其中2013年1月的一次攻擊中,至少63部電腦和服務器被黑,數百萬中國公民的網絡數據可能失竊。2023年5月起,美方利用微軟Exchange漏洞攻擊中國智慧能源企業,持續竊取商業秘密。此外,2024年8月起,中國某先進材料設計研究單位也遭受了疑似美國情報機構的網絡攻擊,導致大量商業秘密信息和知識產權被盜。

    美國國家安全局還在全球范圍內“興風作浪”。2017年,美國國家安全局開發的網絡武器“永恒之藍”被黑客組織“影子經紀人”泄露,導致全球范圍內受勒索病毒攻擊,影響眾多機構和個人的數據安全。2019年,委內瑞拉遭受美國網絡攻擊,導致國內18個州出現大范圍停電。2022年,有證據稱,美國對俄羅斯實施了網絡攻擊,進一步加劇了國際緊張局勢。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日本人成18禁止久久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