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7日,全球知名能源智庫Ember發布最新報告稱,今年上半年,可再生能源首次超過煤炭,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力來源。與2024年同期相比,今年前六個月,全球太陽能發電量增長了近三分之一,滿足了全球83%的電力需求增長,風電發電量增長則略高于7%,這使可再生能源的發電量首次取代化石燃料。
報道指出,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中國,引領了清潔能源的發展,而包括美國和歐盟在內的較富裕國家,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依賴導致全球變暖的化石燃料發電。中國通過清潔電力滿足了全部新增電力需求,導致煤炭和天然氣發電量同比下降2%,其他化石燃料發電量亦有所減少。由此,中國電力行業上半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600萬噸。相比之下,美國和歐盟同期二氧化碳排放量上升,全球化石燃料發電量降幅不足1%,凸顯中國能源轉型的結構性優勢。
此外,2025年8月,受電動汽車(增長26%)和電池(增長23%)銷量激增的推動,中國清潔技術出口額達到創紀錄的200億美元。如今,中國電動汽車和電池的總價值是其太陽能電池板出口額的兩倍多。
國際能源署在另一份報告中指出,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持續擴大,預計到2030年將實現翻番。對此,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全球“可再生能源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推進。
《衛報》援引IEA的預測說法稱,中國將繼續保持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增長市場地位,而印度將在本世紀剩余時間內成為第二大可再生能源增長市場。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