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人體健康的第一道屏障和生命質量的重要基石,在人口老齡化加劇、長壽時代來臨的當下,口腔健康對民眾整體健康的影響愈發顯著。
然而,當前我國居民的口腔健康狀況不容樂觀,缺牙問題在老年群體中尤為突出。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顯示,65-74歲人群的平均存留牙數遠低于健康標準,全口或半口缺牙比例顯著。更值得關注的是,口腔治療,尤其以種植牙為主的缺失牙修復費用負擔沉重。
事實上,在消費醫療領域,素有“金牙銀眼銅骨”的說法,牙科憑借其高需求與發展潛力,長期被作為“最吃香”的醫療科目之一。為破解種植牙“天價”難題,2023年,我國種植牙集采全面落地,進口植體均價降幅超過50%,部分高端品牌降幅甚至超過70%。政策紅利讓曾經的“天價種牙”逐漸走向普惠。
如今,種植牙集采政策已實施近三載,行業格局迎來哪些變化?泰康口腔市場產品部總經理成昱虹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集采初期由于患者對價格認知不足,容易被低價吸引,外部競爭壓力明顯加大。但從長遠看,這兩年的混戰狀態已近尾聲,整體正朝著更穩定的方向發展?!?/p>
“目前種植牙價格已基本觸底,單純依靠低價搶占市場的粗放模式已難以為繼,只有真正做到合規經營、堅守醫療本質、注重服務品質的企業,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實現持續發展?!背申藕邕M一步補充。
“老掉牙”常被視為自然現象,但這一觀念已被現代醫學顛覆。牙齒缺失不是年齡的必然結果,而是需要及時干預的疾病狀態。世界衛生組織倡導的“8020”計劃明確指出,80歲老人應至少保留20顆功能牙,然而現實情況令人擔憂。
日前發布的《長壽時代安心種牙白皮書》顯示,我國60歲以上老人牙齒保有率平均僅為8顆,遠低于美國的26顆。這種巨大的差距不僅體現在口腔健康上,更深刻影響著老年人的全身健康和生活質量。
為破解我國老年人口腔健康保障難題,尤其是緩解種植牙治療費用過高導致的“看牙貴”問題,國家層面率先出臺專項治理政策,推動口腔醫療服務價格回歸合理區間。
2022年9月,國家醫保局印發《關于開展口腔種植醫療服務收費和耗材價格專項治理的通知》,決定采取綜合施策方式推動降低口腔種植牙費用負擔。其中,由四川省醫保局牽頭各省組建最大省際聯盟,于2023年1月對種植體開展集中帶量采購,推動中選產品均價降至900余元,降幅達到55%。
同年2月,相關省份陸續出臺做好口腔種植醫療服務收費專項治理的通知,明確單顆常規種植牙醫療服務價格全流程調控目標,其中,四川的調控目標最高不超過4400元;3月,四川省醫保局率先在全國探索開展牙冠競價掛網,最終有107家企業的767個產品入圍,牙冠均價降至327元。
今年5月,四川省醫療保障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海峰進一步公開披露,“在中選品牌上,集采前價格較高的士卓曼、登士柏、諾??品N植體系統從原采購中位價5000元降至1850元左右,市場需求量最大的奧齒泰、登騰種植體系統從原采購中位價1500元左右降至770元左右,實現與臨床需求的良好匹配。預計每年可為患者節約費用40億元左右?!?/p>
頭豹研究院也有分析指出,目前,進口品牌主導高端市場,中低端市場由韓系品牌占據。集采推進市場放量,降低了患者負擔,有望顯著釋放治療需求。未來,中國種植牙滲透率有望進一步提高,但仍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存在較大提升空間。種植牙行業市場規模預計將繼續快速增長。
數據顯示,隨著人們對口腔健康管理意識的加強與人口的老齡化趨勢,中國口腔醫療服務市場規模逐年增長。種植牙市場作為口腔行業的主要市場,在政策集采降價與技術迭代的推動下,市場規模預計以20.3%年復合增速增至2030年308.6億元,隨著成功率和滲透率提升,需求持續釋放。
而在市場供給端,據成昱虹分析,口腔醫療領域民營機構的市場占比早已超過公立醫院,背后是供給能力、服務體驗與價格優勢的綜合支撐,“公立醫院的定位更偏向‘解決已發生的疾病’,例如患者出現牙痛、牙齒脫落等問題,會到公立醫院就診,而醫保屬性也決定了其難以在前期預防上投入過多精力。但口腔健康與全身健康密切相關,比如牙周病可能引發心腦血管問題,這些風險需要通過長期預防和管理來規避。”
“隨著人們對口腔健康的重視度提升,大家不僅需要‘治好牙’,更希望‘少生病、方便看病、看好病’。民營口腔通過價格親民、服務高效、覆蓋廣泛的診療服務,再加上長期健康管理的加持,正好滿足了這些需求,也因此成為口腔醫療市場的重要力量?!痹诔申藕缈磥?,未來隨著健康管理理念的進一步普及,民營口腔在守護大眾口腔健康方面的作用會更加突出?!?/p>
盡管國家持續推動口腔健康事業發展,并出臺了多項惠民政策,但《長壽時代安心種牙白皮書》也有數據顯示,口腔診療自費比例普遍高達80%以上。種植體集采政策落地后,雖然顯著降低了種植體等耗材成本,但部分機構出現的“降質降價”“價格不透明”“服務縮水”等行業亂象,反而給消費者帶來了新的選擇困惑和潛在風險,使得“種得起牙”與“種好牙”之間產生了新的張力。
日前,廣東省民營牙科協會也在其公眾號上發布“治理低價無序競爭”倡議書,強調“不以低于成本價進行傾銷”“不以低價引流誘導患者”“拒絕虛假折扣與價格陷阱”“拒絕通過壓榨上游供應商轉移成本壓力”等,直指口腔行業近年來“流血降價”所產生的負面效應。
據好的牙DataLab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全國口腔醫療服務機構“注銷+吊銷”2401家,數量比2023年全年多出一倍。這直接導致行業亂象加劇,創始人跑路、員工工資拖欠、患者退費無門、醫療投訴等惡性事件層出不窮,一場信任危機正在口腔行業加速蔓延。
“當前種植牙行業良莠不齊,核心癥結在于信息差?!背申藕缰敝感袠I痛點,“消費者對種植牙的成本構成、服務價值認知模糊,普遍存在‘口腔種植是暴利行業’的誤解,這讓低價競爭機構有了生存空間,甚至催生出類似‘龐氏騙局’的經營模式。這類機構過度依賴互聯網投放和低價引流,一旦現金流斷裂,整個鏈條就會崩斷?!?/p>
“過去很多機構重種植、輕基礎治療,因為種植效率高、利潤空間大,對補牙、牙周治療等基礎項目和口腔宣教重視不足。隨著集采政策推動,行業迎來結構性優化,越來越多機構開始回歸醫療本質,將重心放在基礎治療和預防上?!背申藕缪a充。
在成昱虹看來,“保險與口腔醫療的深度聯動”是行業發展的重要方向,“通過保險機制,前期為預防和早期干預提供支持,后期為復雜治療提供保障,形成‘預防-干預-治療’的閉環。只要消費者遵循專業的健康管理方案,后續重大治療的發生率會大幅降低,保險賠付與醫療服務就能找到平衡,最終實現‘以預防降低醫療需求’的價值醫療目標?!?/p>
事實上,種植成功也并非一勞永逸,長期維護決定使用壽命?!堕L壽時代安心種牙白皮書》舉例,60%以上的遠期失敗案例與口腔清潔不到位直接相關:菌斑持續堆積會引發種植體周圍炎,最終破壞支撐骨組織。同時,忽視定期復查將埋下隱患——未及時調整的異常咬合力會加速種植體損耗,松動的基臺螺絲等小問題也可能發展成結構性損傷。
當前,術后服務缺位是口腔種植領域普遍存在的行業痛點,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多數機構不提供系統的術后隨訪,種植體維護完全依賴患者自覺;二是質保條款模糊,對種植體脫落、基臺損壞等情況的責任界定不清;三是修復服務收費混亂,冠體更換等常規維護項目收費過高。?
這些亂象不僅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更危及行業健康發展。對此,業內也呼吁消費者選擇醫療機構時重點關注是否使用集采目錄產品、醫師資質是否公示、收費明細是否完整、術后維保條款是否明確等方面。同時呼吁監管部門加強價格公示制度執行力度,建立種植體全流程追溯機制,完善醫療糾紛處理渠道,共同維護市場秩序。(韓利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