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 id="ww04w"><rt id="ww04w"></rt></tt>
  • <tt id="ww04w"><table id="ww04w"></table></tt>
  • <tt id="ww04w"><table id="ww04w"></table></tt>
  • <tt id="ww04w"></tt>
  • <tt id="ww04w"><table id="ww04w"></table></tt>
  • <li id="ww04w"></li>
  • 奐熹說稅|有問題的平臺電商主體注銷后,歷史責任能否規避?

    2025-09-25 15:56

    作者 季曉莉

    這個問題備受眾多平臺商戶關注。自從《互聯網平臺企業涉稅信息報送規定》出臺施行后,很多電商已萌生注銷的打算。因為他們過去向稅務局申報的收入,往往只是實際收入的極小一部分,擔心未來的數據比對會暴露問題。

    對此,首先需要明確告知這些電商:即使相關平臺企業辦理了注銷,其歷史責任依然不能規避。

    企業稅務注銷指引第六條第13款規定很明確:企業在注銷登記時,如果提供虛假材料、采用欺詐手段或隱瞞重要事實,從而取得了注銷登記,登記機關可以依法作出撤銷注銷登記等處理。

    第六條第14、15、16款是關于注銷前稅務處理的一些具體規定。如果企業在注銷前沒有完成清稅等工作,實質也就是隱瞞重要事實、以欺詐手段辦理注銷登記。對此,市場監管部門可以撤銷該注銷登記,恢復企業的主體資格。

    上圖是北海城區稅務局向一家已被注銷的企業發出的《稅務事項通知書》的主要內容。通知書的核心是:該已被注銷的公司涉嫌偷稅。因此,盡管其稅務登記已被注銷,稅務局仍有權要求其辦理恢復稅務登記。

    公司一旦恢復稅務登記,其狀態便與正常持續經營的企業無異,必須依法進行申報和繳稅。對于稅務局而言,即可依法對其進行全面的稅務檢查。

    由此可見,試圖通過注銷公司來逃避稅務責任是行不通的。那么,如果企業已經注銷多年,是否就能規避責任呢?答案依然是否定的,歷史責任同樣難以規避。

    如果企業欠繳稅款,稅務機關可以代表國家行使債權人的權利。

    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的出資人需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對于有限責任公司,《民法典》和《公司法》均強調對債權人的保護,針對通過注銷惡意逃債的行為,法律規定被注銷公司的出資人或其關聯公司應承擔連帶責任,代為清償欠繳的稅款、滯納金和罰款。

    正所謂“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上圖就是一個今年發生的檢查案例情況:一家已被注銷的企業被查出在2016年曾虛開發票,需要補繳稅款和滯納金。但由于該公司已經注銷,最終稅務局還是要求原公司的3位投資人,按其投資比例承擔了這筆補繳款項。

    當然,從2016年到2025年已超過五年,因此本案中的罰款予以免除。但需要注意的是,稅款及其滯納金是無限期追征的。


    仍有許多電商在心存僥幸,我們不可否認運氣存在,但“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指望永遠靠運氣逃避監管,現實嗎?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一些互聯網平臺商戶已開始操作注銷。在此敏感時期注銷,難免讓稅務部門懷疑其“心里有鬼”。因為“是否有合理的商業目的”正是稅務局稽查時常用的判斷標準之一。所以,此時倉促注銷,很可能結局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日本人成18禁止久久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