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關注
2025-09-22 13:23

9月20日,在臺灣當局舉辦的所謂“全社會防衛韌性國際論壇”上,臺灣領導人賴清德語出驚人,發誓假如大陸發起統一之戰,臺灣絕不投降。
他的原話是這么說的:“我們告訴大家,倘若臺灣遭受軍事侵略,任何有關‘國家’戰敗或‘政府’宣布投降的訊息,都是假訊息。身為‘中華民國’三軍統帥,我要告訴國人同胞與國際社會,這就是臺灣的立場,我們捍衛自由民主、永續臺灣的決心?!?/p>
與賴清德此番表態相關聯的,還有其他一些信息。例如:
9月中旬臺灣防衛部門出臺新版安全指引手冊,并計劃將該手冊通過民政系統發放至每家每戶。臺灣《中央社》發布該新聞時,配發的圖片是手冊的內文,其中一頁的題目是“如何與孩子討論危機與軍事侵略”。
9月18日,臺灣舉辦航天防衛展覽,展出了包括美制M1A2T主戰坦克、海馬斯火箭炮,以及多款攻擊無人機、電動無人自駕戰術車、小型快速無人艇等裝備。
9月19日,美國知名媒體《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刊登了該刊采訪所謂臺灣駐美代表俞大?的報道。在采訪中,俞大?表示,如果大陸發起統一之戰,“受影響的不僅僅是我們,如果發生沖突,中國的港口將被封鎖,我們的港口將被封鎖,日本的港口、韓國的港口也將被封鎖。世界貿易基本上會陷入停滯(It’s not just us—if there’s a conflict, the Chinese ports will be sealed, ours will be sealed, the Japanese, the Koreans’. World trade will basically be put to a halt)”。
針對上述信息,臺灣《中國時報》9月22日發表臺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王昆義的署名評論。王昆義在評論中指出大陸不會接受賴清德投降,俞大?“把臺海沖突或戰爭無限上綱到區域沖突的想法,更是凸顯賴政府應對臺海沖突,不會僅局限于臺海的局部范圍,而是可能把它擴大成為區域戰爭。這種戰爭思維,本身就流露出好戰的本質,臺灣存在一個‘好戰的政府’,這就是大陸在追求國家統一與民族復興時最大的隱憂”。
對此,筆者評判如下:
第一,關于賴清德當局是否好戰的基本判斷。
王昆義說賴清德當局“流露出好戰的本質”,筆者不大同意這個定性。筆者在之前的評論中多次指出,賴清德是歷任臺灣領導人當中水平最差的一個。水平差的人,沒有政治手腕,不懂得如何懷柔,只會用簡單粗暴的辦法,用抓人、嚇唬人來維護自己的地位和威嚴。所以賴清德抓了柯文哲。而他上臺之后不斷渲染大陸武力統一的可能性,提出各種防范措施,其真實目的,向大陸示威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對內恫嚇、裹挾臺灣人民、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
第二,面對2028年大選的危機局面,賴清德會不會鋌而走險。
賴清德現在的狀況是內外交困。對內施政方面,臺灣民意基金會最新民調顯示,賴清德支持度僅有32.7%,反對者比支持者多出25.1個百分點;在兩岸關系方面,臺灣《聯合報》的調查顯示,63%的臺灣民眾不滿意賴清德在兩岸方面的表現。
這樣的狀況,使得島內不少媒體和專家學者得出結論,賴清德絕無可能贏得2028年的大選。
這樣的結論下得有點早了。
因為困獸猶斗,如果賴清德評估2028年大選勝選幾率太低,為了繼續執政,他是有可能主動制造事端的。
當年的陳水扁就是制造了一起槍擊案。
賴清德有可能再制造一起類似槍擊案的重大事件,也有可能在兩岸關系上“另辟蹊徑”。
2024年12月3日時任韓國總統尹錫悅宣布戒嚴,民進黨“立法院”黨團通過社交媒體發文,附和尹錫悅的做法,并批評在野黨違法亂紀,自吹民進黨抵抗黑惡勢力。
雖然這則帖文在遭到國民黨和民眾黨的嚴厲撻伐之后迅速撤除,但也暴露出賴清德及賴清德當局最隱秘的心理和預案。那就是,為了贏得2028年大選、為了繼續執政,不惜主動挑起兩岸危機,然后宣布臺灣戒嚴、取消大選。
如果2028年的大選,賴清德評估自己勝算很小,那么,他對內、對外制造危機的可能性就大幅度提高。如果對內制造危機不足以贏得大選,他就有可能在兩岸關系上鋌而走險。
這樣的操作危險性極高。
賴清德大概率有這樣的想法,但他有沒有把控此等級別危局的膽識和能力,值得懷疑。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