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 id="ww04w"><rt id="ww04w"></rt></tt>
  • <tt id="ww04w"><table id="ww04w"></table></tt>
  • <tt id="ww04w"><table id="ww04w"></table></tt>
  • <tt id="ww04w"></tt>
  • <tt id="ww04w"><table id="ww04w"></table></tt>
  • <li id="ww04w"></li>
  • 深夜食堂第十三季|穩,是一種被低估的力量

    2025-11-06 14:38

    “宏觀和市場判斷是我們的核心,決定了我們的組合思路?!?/p>

    “我們的核心出發點,是希望持有人的投資體驗能更好一些,盡量避免出現明顯的、大幅的、持續時間較長的虧損,使收益率曲線整體保持平穩向上的態勢,從而為持有人帶來更舒適的投資感受?!?/p>

    “無論市場如何變化,我們希望投資者都能安心地將資金配置于權益市場,無需為擇時這類復雜的大類資產判斷而困擾?!?/p>

    由國泰基金精心打造的系列基金對話節目《深夜食堂》,在這個深秋夜晚,為投資者帶來一場關于投資中“穩”力量的深度對話。

    在信息爆炸、熱點頻換的當下市場中,“穩”往往被誤讀為保守或缺乏彈性。然而,在國泰基金基金經理張容赫眼中,穩并非“不作為”,而是基于對經濟周期與行情趨勢的深刻理解,依托深厚的投研積累,在市場的起伏中盡力為持有人創造更優的投資體驗。

    尤其是自10月以來,權益市場波動明顯加劇,曾備受追捧、被寄予厚望的科技股出現顯著分化和震蕩。在這樣的環境中,如何理解“穩”的價值?又該怎樣在不確定中捕捉確定性?本期《深夜食堂》,讓我們一同聆聽張容赫的投資智慧。

    重返4000點,投資能否穩扎穩打?

    10月28日,上證指數盤中成功突破4000點大關,為2015年8月18日之后首次站上這一關口。然而同日市場出現小幅震蕩,4000點得而復失,科創50指數、深證成指、創業板指等亦小幅收跌。

    在此背景下,“穩”是否仍能成為把握行情的關鍵?

    張容赫指出,本輪行情難以被定義為典型的全面牛市,而更應被視為“結構性市場”。與以往牛市普漲格局不同,自去年9月24日以來,僅10%到20%的個股實現翻倍,且漲幅多集中于偏小盤股及AI相關板塊。

    盡管市場在某些階段成交活躍、指數表現亮眼,但全A股漲幅中位數遠低于指數漲幅,表明行情分化明顯、賺錢效應并不普遍。

    此時,“穩”的力量更顯重要——從波動率出發,控制組合波動,方能在震蕩中行穩致遠。

    “今年出于對宏觀經濟、海外經濟以及流動性的判斷,我們整體組合的倉位屬于中性水平,但整體回撤應該說是顯著低于市場平均水平的,較好完成了‘穩定’的目標?!?/p>

    穩的起點:尋找拐點與左側布局

    歷經多年市場錘煉,張容赫已構建出一套相對穩健的投資體系。他并不將“穩”簡單視為某種結果,而更關注如何在現實約束下,構建出令客戶持有體驗良好的組合。

    投資界有一句名言:“萬物皆周期”。宏觀研究是張容赫長期深耕的專業領域。具體來說,首要工作是判斷宏觀要素,比如未來的經濟走向、企業盈利走向、流動性環境等等。

    這也是張容赫進行投資決策時的核心出發點,更傾向于從宏觀基本面出發,尋找拐點機會。今年以來,張容赫在組合中增配公用事業與交通運輸板塊,正是基于對未來逆周期調節和政策發力的預判。

    在其投資框架中,評估資產性價比時,成交占比與換手率是較為直觀的指標。若某類資產換手率在短期內急劇攀升,往往反映其短期熱度已高,參與者未必完全基于基本面,而可能更多追隨趨勢或抱團策略,此時應保持冷靜;而另一類被市場冷落的資產,如當前所謂的“老登股”,四五年前還被稱為“核心資產”,其走勢與中國經濟及利率水平密切相關。

    這套方法論帶有強烈的逆向思維,“在無人問津時,往往是我們捕捉預期差的良機”。

    穩的藝術:組合管理與動態平衡

    “買在無人問津時”,是左側交易的精髓。然而,左側布局往往需要“十年磨一劍”的耐心。

    張容赫指出,左側布局的等待時間,取決于組合的其他部分以及持有人所能給予的時間。例如,他的組合在2024年的券商股行情中獲益頗豐,但首筆配置實則早在2023年下半年就已進行——等待約一年后行情才啟動。

    張容赫坦言,能夠等待如此長時間,是因為并未全倉押注,組合中還有其他處于市場主流方向的持倉貢獻收益,使得整體排名壓力不大,有更從容的時間等待左側資產調整。就像他在國泰藍籌精選、國泰央企改革等產品的三季報中所說,“我們組合倉位中性,結構上,看好中國經濟的核心資產、看淡中國經濟的紅利資產、全球共振的科技成長都有所配置?!?/p>

    他認為,只要時間足夠長,且個股未出現基本面惡化,多數資產都存在波動向上的機會,因此,時間維度對其組合管理至關重要?!拔覀兏⒅貜牟▌勇室暯枪芾盹L險,而非僅盯著單只個股?;仡欉@幾年的投資歷程,確實有個股的虧損時間較長、幅度較深,但由于組合中其他股票貢獻收益,整體表現仍可接受?!?/p>

    許多人認為穩健型投資人即“持股不動”,但張容赫強調,“市場是動態演化的,組合不能靜態應對?!?/p>

    面對市場風格切換,關鍵在于找到符合自身投資框架的調整節奏,在不同風格間尋求平衡,并根據資產實際價值變化,適時調整組合比例或倉位。波動較大的資產,其占比應逐步降低;而具備性價比與反轉動能的資產,則逐漸提升權重。

    以銀行股為例,2025年上半年表現良好,但進入三季度后走勢轉弱,因此張容赫的組合在三季度未配置銀行股;而九月下旬后,情況再度變化,“我們認為銀行股相較于7月高點已重現性價比,因而重新增持?!?/p>

    組合管理與動態平衡,或許正是他投資風格穩健的隱形基石。

    穩的歸宿:提升持有人投資體驗

    “客戶體驗是我在管理組合時的指揮棒”,張容赫屢次提及這句話。

    穩健策略的最終目的,是提升持有人的投資體驗?!八麄冑徺I公募產品,本質是希望在權益市場實現資產保值增值。市場向好時以增值為主,市場不佳時以保值為主,這是基本方向?!?/p>

    如何提升持有人的投資體驗?張容赫從兩方面理解:其一,盡力避免組合出現大幅或長期的明顯虧損,使收益率曲線平穩向上;其二,讓投資者在任何時候都能安心投資權益產品,無需艱難擇時。

    熱門電視劇里有句臺詞:“人生在世幾十年,只要快樂的時間比難過的時間多,就夠了?!睆埲莺盏耐顿Y理念亦復如是——在時間的沉淀中,“穩”的力量終將綻放光彩。

     

      

    風險提示:

    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或承諾。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日本人成18禁止久久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