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如約而至,葛蘭素史克(GSK)作為連續八屆參展的“老朋友”,在呼吸領域持續加速研發,今年更是攜旗下完整的呼吸產品管線從預防到治療,從吸入式制劑到生物制劑再次參展,交出一份亮眼的GSK呼吸革新答卷。

“這三年,我見證了GSK呼吸業務的變革?!盙SK副總裁、中國呼吸業務負責人余錦毅在接受經濟觀察報記者專訪時如此開場。
三年前余錦毅加入GSK時,公司呼吸產品線還以吸入制劑為主;三年后,GSK已經構建了從預防到治療再到全程管理的完整呼吸健康生態系統。這場變革不僅僅體現在產品線的豐富,更是治療理念、服務模式和產業生態的全面升級。
這場全面升級的背后,是GSK變革的最佳印證,更是中國醫藥行業黃金三年的時代縮影。帶量采購常態化、創新藥審評審批加速、醫保目錄動態調整等一系列政策重塑著行業格局。據統計,近三年來中國創新藥審評審批速度提升顯著,2024年創新藥獲批數量是2018年的5倍以上1。與此同時,國家醫保談判通過雙“通道”等機制大幅提升創新藥可及性,惠及更多患者。
作為全球呼吸領域領導者,GSK在這片變革的土壤中深耕的路徑選擇,頗具啟示意義。從吸入制劑到生物制劑,從單一產品到全程管理,GSK呼吸業務正以一場靜默而深刻的變革,重新定義呼吸疾病治療的未來。
余錦毅說,如果一個醫藥企業只是以盈利為目的,很難真正地突破成為一個偉大的企業。GSK不僅是在做產品,更是在構建一個以患者為中心的呼吸健康生態系統。這個系統包括創新藥物、診療方案、疾病管理和預防體系,從而真正實現從“治已病”到“防未病”的轉變。
管線革新:為患者提供全方位保護
“三年前,我們的產品管線以吸入制劑為主,在當時布局非常全面?!庇噱\毅回憶道。當時GSK已經擁有ICS+LABA、LABA+LAMA、ICS+LABA+LAMA等不同組合,覆蓋了從哮喘到慢阻肺等氣道疾病患者的需求。
在當時,這些吸入制劑為大量患者提供了有效的癥狀控制方案。根據中國權威的流行病學調查數據,我國哮喘與慢阻肺患者總數龐大,分別約超4000萬2和近1億人3。這類吸入制劑是滿足他們治療需求的基礎用藥。
然而,隨著臨床實踐的深入,醫療界逐漸認識到即使規范使用吸入制劑,仍有相當比例的患者會出現急性發作和急性加重。
該發現促使GSK重新開始思考呼吸疾病的治療路徑,以求為這些難治性患者提供更有效的解決方案。
這一思考推動了GSK在呼吸領域向生物制劑的戰略轉型。三年來,GSK成功上市了靶向白介素-5的生物制劑新可來?(美泊利珠單抗),并快速拓展其適應癥。
余錦毅說,這一產品上市時,中國呼吸領域生物制劑的滲透率相對較低,但近幾年有大量的生物制劑涌進市場以滿足患者的需求。生物制劑的一大特點正是擁有不同的適應癥,因此加速拓展適應癥尤為重要。
他強調,GSK非常重視中國市場,從新可來?在中國的適應癥拓展便可見一斑。
新可來?在國內的上市歷程堪稱“GSK速度”的縮影:從2022年6月首次獲批用于治療成人嗜酸性肉芽腫性多血管炎(EGPA),到2024年1月獲批重度嗜酸粒細胞性哮喘(SEA)適應癥,再到2025年1月獲批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CRSwNP)適應癥。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適應癥的申請也已遞交。
由此GSK的呼吸管線完成了從預防使用的疫苗,到治療使用的吸入制劑、生物制劑、長效生物制劑完整拼圖,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保護。
“可以看到,GSK在生物制劑的賽道滿足氣道疾病的方面有很大變化。但同時,我們不僅僅局限于新可來?這個在全球相對成熟的產品?!庇噱\毅特別強調了一款創新藥物——德莫奇單抗(Depemokimab)的重大意義。他透露,德莫奇單抗是全球首個進入Ⅲ期臨床階段、僅需每6個月注射一次的超長效IL-5靶向生物制劑,目前已在中國成功遞交重度哮喘和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適應癥的上市申請,有望實現全球同步上市。
在余錦毅看來,這不僅是GSK呼吸管線的升級,更是中國在全球醫藥市場地位提升的體現?!暗履鎲慰褂型麑崿F中國與全球同步上市,這不僅意味著我們的產品所帶來的治療方案的變化,更意味著GSK格局的變化和中國地位的變化?!?/p>
這種變化得益于中國藥品審評審批制度的改革。余錦毅指出:“近年來,中國加速了創新藥物的審批,也加快了創新藥物進入國談的節奏。同時,國家又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來加速國談藥物的可及”。這些政策紅利為創新藥物快速惠及中國患者提供了制度保障。
據悉,超過80%的GSK中國研發項目已并入全球同步開發,其中超60%的在研產品管線為呼吸/免疫性疾病。目前超20項臨床研究項目正在開展;未來三年,GSK預計約18項新產品及新適應癥將在中國獲批上市。
模式創新:構建“心系患者”的生態系統
“如果一個醫藥企業只是以盈利為目的,很難成為真正偉大的企業?!庇噱\毅的這句話道出了GSK業務模式變革的核心驅動力。
這種認知推動GSK實現了從“引入單一產品”到提供全方位疾病管理解決方案的深刻轉型。GSK與四川西部醫藥技術轉移中心、華西醫院共同推進的嗜酸性粒細胞(EOS)規范化診療中心項目,是這種變革的生動體現。
余錦毅解釋說:“EOS就像身體中的警報器,其數值增高意味著2型炎癥的發生。但在實際診療中,這個重要的生物標志物常常被忽略?!?/p>
該項目通過助力醫院構建EOS增高相關共病門診,幫助患者在常規檢查發現EOS異常時獲得專業化診斷?!爱敾颊咴隗w檢、因疾病做血常規的時候,發現EOS的增高異常后,患者就可以在共病門診,得到專業化診斷或者多學科診斷,免去了患者看病不知道應該跑哪個科的困惑?!庇噱\毅說。
不僅如此,在數字化浪潮下,GSK還積極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全渠道患者服務生態。GSK已與京東、阿里等互聯網企業合作,通過互聯網醫院提升藥物可及性。同時,GSK也在探索與本土科技公司合作,通過遠程代表和數字化平臺開展高質量的醫生教育,提升整體的診療水平。目前,這些舉措已取得了顯著成效。更重要的是,數字化工具幫助實現了整體醫療資源的優化配置,使偏遠地區患者也能獲得專業的診療建議。
余錦毅表示:“中國有很多患者因為對疾病的認知缺失、導致耽誤了治療的時機,或者無法實現長期良好的慢病管理。未來GSK在支持醫生高質量的學術交流的同時,也將響應國家號召,繼續大力支持針對公眾的健康科普和疾病教育,提升患者認知,提高全民的健康素養?!?/p>
團隊賦能:將創新價值普惠給患者
面對業務模式的深刻變革,GSK呼吸團隊在這三年中實現了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余錦毅分享了一組令人印象深刻的數據:雖然團隊規模與三年前基本持平,但生產效率提升了2到3倍。這種效率提升的背后是團隊能力的系統性重構。
余錦毅提出了優秀的醫藥代表需要具備的四大關鍵能力:政策解讀能力、專業學術能力、渠道建設能力和數字化應用能力?!艾F在信息不對稱性越來越低,海外發表文章3分鐘內就能被國內同行看到。我們必須比以往更專業,才能與醫生高效交流,進而幫助醫生為患者提供合適的治療方案?!庇噱\毅強調。
GSK的人才培養模式不僅為員工提供了清晰的職業發展路徑,也為組織注入了持續創新的活力。通過系統的培訓體系和實戰鍛煉,GSK培養了一支既懂醫學又懂市場,既專業又創新的復合型人才隊伍。
“現在的學術活動平臺種類和數量是三年前的幾十倍,而我們在執行同時,還始終秉持最高的合規標準?!庇噱\毅表示。
這種合規意識使得GSK在日益規范的醫療環境中始終保持穩健發展。通過創新的合規的學術推廣模式,GSK不僅贏得了醫療專業人士的信任,也為整個行業的規范化發展樹立了標桿。
“心系患者 面向未來”
面向未來,余錦毅描繪了GSK呼吸業務的發展藍圖,主要包括三大戰略方向:加速生物制劑上市并拓展適應癥,持續推進規范化診療等項目,積極響應國家醫保政策。
在余錦毅的規劃中,GSK呼吸業務將繼續秉承“心系患者”的價值內核,通過持續創新讓更多患者實現“自由呼吸,美好生活”。
GSK的目標不僅僅是讓患者的檢測指標好轉,更是要幫助他們回歸正常、有質量的生活。當一個患者能夠自由呼吸、安穩睡眠、重新聞到花香時,“創新價值惠及患者”的愿景才變得真實可感。
這一理念已經融入GSK的業務實踐中。從創新藥物的研發上市,到診療模式的優化升級,再到全程疾病管理服務的提供,每一個環節都體現著對患者需求的深入理解和深切關懷。
參考文獻
[1]
我國創新藥獲批上市呈井噴效應20250703人民日報海外版https://app.xinhuanet.com/news/article.html?articleId=a01af75c07566535d6f293655483e63a
[2]
Huang K, Yang T, Xu J, et al. Prevalence, risk factors, and management of asthma in China: a national cross-sectional study. Lancet. 2019;394(10196):407-418. doi:10.1016/S0140-6736(19)31147-X
[3]
Wang C, Xu J, Yang L, et al.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China (the China Pulmonary Health [CPH] study): a national cross-sectional study. Lancet. 2018;391(10131):1706-1717. doi:10.1016/S0140-6736(18)30841-9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