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生國健與麥濟生物的專利戰有了新進展。
11月3日,有投資者在互動平臺提問稱:“看到三生國健公司近期對湖南麥濟生物的一項IL-4R抗體專利(CN202010309238.8)發起宣告無效的申請,而2020年麥濟生物的另一項IL-4R專利已經被上海知識產權法院判決侵犯了三生國健的權利,請問公司這次申請無效的專利是麥濟新的專利嗎?是否與MG-K10相關?申請無效的理由是什么?如果獲得支持,是否對MG-K10上市有影響?麥濟管線中是否還有其他在研產品公司認為涉嫌侵犯自身專利?”
面對上述提問,三生國健在線回復稱,公司本次申請無效的專利(CN202010309238.8)是由麥濟生物于2020年申請,涉及MG-K10。三生國健公司已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申請材料。出于法律與商業的審慎考慮,公司不便對未決事項公開評論。公司高度重視知識產權與商業秘密保護,并將依法采取相關措施應對涉嫌侵權行為,維護創新成果與自身權益。
三生國健表示,2020年,麥濟生物的另一項IL-4R專利(CN201710074949.X)被上海知識產權法院判決侵權。
核心產品遭遇專利戰
公開資料顯示,麥濟生物成立于2016年,專注于特應性皮炎、哮喘、結節性癢疹等過敏性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創新療法研發。2025年8月,麥濟生物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通過港股IPO融資緩解資金壓力,中金公司為獨家保薦人。
截至遞表時,麥濟生物已建立起一條涵蓋8款候選產品的研發管線,其中進度最快的核心產品MG-K10是一款長效抗IL-4Rα單抗,目前已進入三期臨床階段,另有關鍵產品MG-014及MG-013等處于不同研發階段。
三生國健與麥濟生物的專利戰早在2018年就已經開打。當時,三生國健起訴麥濟生物侵犯其專利權,稱涉案專利技術實為職務發明,應歸公司所有。
2020年,法院判決確認該專利申請權歸屬三生國健,但未明確涉及MG-K10的具體專利權。
如今,就在麥濟生物上市的關鍵期,監管和三生國?。湞飫撌既藦埑珊5热说那肮椭鳎┚鶎@m紛重新表現關注,三生國健更是直接瞄準麥濟生物的核心產品MG-K10。
麥濟生物公司創始人和多位高管曾任職于三生國健,這也是一切糾紛的開始。根據已生效的法律判決,麥濟生物在創始人張成海、朱玲巧等核心人員從三生國健離職未滿一年內(2017年2月)申請的名為“抗人白細胞介素-4受體α單克隆抗體、其制備方法和應用”的專利(ZL201710074949.X),被法院認定為與上述人員在原單位的職務高度相關,專利申請權最終判歸三生國健所有。
判決書內容顯示,麥濟生物專利申請中的技術方案、實驗設計乃至部分關鍵數據,與三生國健早前開展的IL-4R抗體項目存在高度重合。
當前,麥濟生物的估值支撐以及港股上市的成功都寄托在核心產品MG-K10上。該產品采用四周一次的給藥方案,擬用于治療中重度特應性皮炎、哮喘和結節性癢疹,目前正在中國內地、中國香港及新加坡開展三期臨床試驗。
憑借這款藥的研發進度,2025年7月,麥濟生物完成最新一輪融資,募集資金約2.6億元,此輪投后估值為26.4億元。
面臨多重危機
專利戰或成為壓垮麥濟生物的最后一根稻草。
面對監管問題和投資者的擔心,麥濟生物表示,在開發中已對該專利進行了調整與規避,當前開發進度不受影響。
然而,三生國健宣布專利無效的策略,為MG-K10未來的商業化和擁擠的IL-4Rα賽道帶來了更多火藥味。
作為一家初創企業,麥濟生物目前尚無產品上市,而且連年虧損,現金流也處于緊繃狀態。招股書數據顯示,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公司營業收入分別僅為872.2萬元、2.4萬元和0元,同期分別虧損2.53億元、1.78億元、0.27億元,累計虧損額約4.58億元。研發開支分別為1.66億元、1.50億元、0.24億元。
此外,麥濟生物資產負債率長期處于100%以上,2023年末一度接近700%,盡管在最新融資后有所緩解,但2025年3月末仍高達166.83%,資不抵債狀況極為突出。
麥濟生物在招股書中明確提示稱,公司的收入及盈利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公司能否完成候選產品(特別是核心產品MG-K10及關鍵產品MG-014與MG-013)的開發、取得所需的監管批準,并成功生產及商業化。
證監會要求麥濟生物說明,公司與三生國健專利申請權權屬糾紛案對其業務經營是否造成重大不利影響,是否構成公司本次發行上市的實質障礙。
記者注意到,股權結構方面,除了麥濟生物董事長張成海通過其直接持有的402.92萬股股份及麥康克持有的184.71萬股股份行使約42.65%的投票權外,康哲藥業、張江集團、湖南湘江等都是麥濟生物的股東。
市場競爭加劇
麥濟生物是否會因為專利訴訟案件被擠出IL-4Rα靶點市場,也是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近年來,IL-4Rα靶點相關藥物市場在全球范圍內呈現快速增長趨勢,2022年的全球市場規模?約131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400.75億元) ?;中國IL-4Rα靶向療法市場規模也在?持續擴大,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預測,到2030年,該規模有望達到40.8億美元。?
國產IL-4Rα單抗產品正加速上市,預計2026年至2027年將形成國內外廠商競爭態勢,市場份額將重新分配。
國際市場上,度普利尤單抗(商品名:達必妥)由法國制藥企業賽諾菲研發生產,并與再生元(Regeneron)合作開發,?其2024年的全球銷售額為130.72億歐元。
國內市場上,康諾亞生物的司普奇拜單抗已于2024年9月獲批上市,成為國產首款IL-4Rα單抗,并已獲批特應性皮炎、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及季節性過敏性鼻炎三大適應癥,領先優勢明顯。
除此之外,包括康乃德生物(CBP-201的BLA已獲受理)、三生國健、智翔金泰、荃信生物、康方生物、恒瑞醫藥、正大天晴等超過10家企業均已布局該靶點,且多數產品已進入臨床后期。
在如此激烈的競爭中,麥濟生物的MG-K10進展有點“懸”。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