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全球正處在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交匯點,人工智能(AI)作為引領這場變革的核心技術,已不再是孤立的技術創新,而是深度融入經濟社會各領域、重塑生產方式與發展邏輯的關鍵力量。
10月28日,《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下稱“十五五”規劃建議)全文發布。其中,提出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點名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氫能和核聚變能、腦機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動通信等;提出全面實施“人工智能+”行動。
中國擁有全球最完整的 AI 產業鏈與最豐富的應用場景。在硬件端,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費市場,當前中國智能手機年出貨量穩定在 2.8 億部,根據政策規劃,2027 年 70% 的智能終端將具備 AI 能力,這意味著每年將有近 2 億部 AI 手機落地。中國也是智能汽車、機器人等終端的主要生產基地。
其次,從 “十四五” 規劃將 AI 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到 2025 年國辦一號文提出 “培育具身智能、6G 等未來產業”,再到國家發改委即將出臺的 “新一代智能終端和智能體政策指引”,中國正從政策引導、技術攻關、市場培育三方面構建 AI 發展生態。
9月底,國家發展改革委宣布,將會同有關部門從三個方面推動新一代智能終端和智能體的加快應用普及。一是加強構建導向明確、尊重規律、規范發展的政策環境,制定政策指引;二是協同推進技術攻關和開源共享,加快創新步伐,支持人工智能企業和各行業龍頭企業開展協同創新;三是在供需兩端同步發力,推動市場擴容。
AI正在成為中國新一輪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的“主戰場”,而“中國需求驅動全球技術創新”的模式,在 AI 時代將更加顯著。
從 “技術輸入” 到 “協同創新”
AI不僅僅是一個熱門賽道,而是賦能各行各業的底層技術。在中國 AI 產業中,既有華為、百度等巨頭布局全棧式 AI 技術,也有宇樹科技、眾多 AI 眼鏡廠商等專精特新企業深耕細分場景;既有云端大模型的激烈競爭,也有端側 AI 應用的快速迭代。
埃森哲近期發布的最新調研顯示,有 60% 的受訪中國企業表示已開始投資智能體,三成(31%)受訪中國企業正在特定職能或部門試用智能體,有23%企業表示正在積極地在多個職能部門部署智能體。調研表明,即使面臨潛在的阻力,企業仍然在人工智能(AI)領域加倍投入。近九成(87%)的受訪中國企業計劃今年增加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有18%的企業已重新設計圍繞人工智能的端到端流程。
調研還發現,已有超過一半(52%)的中國員工表示,將一些日常的、重復性的任務交給智能體,遠高于全球平均比例(35%)。這些結論積極樂觀地顯示,隨著人工智能浪潮的驅動,中國市場正在經歷快速和劇烈的變化,中國仍處在未來 AI 產業創新的前沿。
對跨國企業而言,中國市場的“政策指引 +產業落地”,為 AI應用提供了 “快速迭代,落地驗證,反向優化”的閉環。
進博會期間,松下中國將首發AI戰略,詳述在中國AI領域構建的核心戰略及全鏈條價值布局。
松下控股株式會社全球副總裁、集團中國東北亞總代表本間哲朗表示:“中國對松下而言,不僅是制造大國、消費大國,更是工程師大國和創新大國。我們希望在中國市場培育出AI時代的創新產品?!?/p>
目前,松下正嘗試在保護自身知識產權的情況下,與中國大模型企業合作。本間哲朗說:“我們的目標是將中國AI的技術應用在核心業務的轉型,通過AI來革新業務,磨煉產品,加速研發進度。希望松下中國的團隊走在最前面,拉動整個松下集團的AI戰略?!?/p>
AI正在重構終端、重塑體驗,開啟全新的智能時代。但無論是商業實踐還是戰略布局,在企業級市場AI應用仍處于早期階段。
最新的《思科人工智能就緒指數》報告顯示,全球超過80%的企業正在優先部署智能代理解決方案,其中三分之二的企業表示這些系統已經達到了甚至超過了預期的績效目標。報告顯示,73%的中國大陸企業計劃部署AI代理,近41%預計這些代理將在一年內與員工并肩工作。然而,僅有13%的企業做好了人工智能的就緒工作。

相比與傳統制造業企業的AI轉型與創新,廣告服務平臺企業Criteo誕生之初即以AI技術為全球17,000家廣告客戶提供服務。目前,Criteo計劃在中國推出下一代的智能體AI解決方案,并與中國技術合作伙伴進入了測試階段。
對以AI技術為Criteo服務的眾多中國企業出海提供助力,Criteo首席技術官Diarmuid Gill表示樂觀?!拔覀兇蛟斓牟⒎峭ㄓ肁I,而是經過二十年商業場景錘煉、專注于提升廣告回報與商業成果的‘商業AI’?!?據介紹,國內高端假發品牌Unice 借助Criteo的新一代AI解決方案,實現了銷售額的大幅提升;掃地機器人品牌Aiper 則通過再營銷廣告針對棄購用戶,轉化率提升了365%;而全球便攜儲能行業知名企業Jackery,更是憑借Criteo的視頻廣告,實現了廣告支出回報率(ROAS)飆升500% 。
這些案例顯示中國零售與電商生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演進,由數據與AI驅動的智能營銷,正直接轉化為中國品牌在國際市場上的核心競爭力。并推動Criteo在中國連續三年實現雙位數增長。
技術重構商業與生態
但并非所有企業都能在中國保持持續增長。10月31日,英偉達(Nvidia)首席執行官黃仁勛在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CEO峰會期間發表講話時表示,“我們(美國)實施的政策,導致美國失去了世界上最大的市場之一?!?/p>
當地時間31日,在韓國慶州出席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的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勛表示,他并不認同所謂“對華出售最先進半導體將危及國家安全”的說法,他認為合作才最符合各方利益。10月初,由于美國出口管制,英偉達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從95%降到0%,目前英偉達100%離開了中國市場。
不過黃仁勛仍“樂觀地認為”,在中國致力于成為人工智能領域領導者的過程中,仍會需要美國的芯片。在接受外媒采訪時他表示,“應該把中國市場看作一個獨一無二、至關重要、充滿活力、不可替代的市場。服務中國市場最符合美國的利益?!贝饲?,在剛剛結束的GTC大會期間,英偉達宣布推出速度最快的人工智能(AI)芯片——Blackwell圖形處理器,并已在亞利桑那州全面投產。?
與此同時,思科也發布了首款由英偉達合作伙伴開發、基于英偉達Spectrum-X 以太網交換芯片的數據中心交換機思科N9100,并在電信領域,與英偉達及其他合作伙伴聯合推出業內首個面向 6G 的原生 AI 無線技術棧
在中國,英偉達的云合作伙伴仍對新的解決方案充滿期待,上海麗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敏華表示:“新的解決方案將簡化部署流程能夠在幾分鐘內(而非數月)在高度分布式的網絡中實現自動化部署和安全保障。加速創新、降低成本,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為客戶交付大規模能力?!?/p>
11月4日,思科宣布推出思科統一邊緣(Cisco Unified Edge)解決方案,這是一款面向分布式AI工作負載的集成計算平臺。無論是在零售門店、醫療機構還是工廠車間,都可支持實時AI推理與代理型工作負載AI。預計將于今年年底前全面上市。。思科全球總裁兼首席產品官Jeetu Patel表示:“我們正處在歷史上最大規模數據中心建設的起點,從新興的 Neocloud 到全球服務提供商與企業,都將受益于此?!?/p>
IDC認為,“十五五”規劃中確立的主要任務與全球技術趨勢形成顯著共振,將成為中國數智化從“建設可行”走向“成效可驗”的關鍵時期。 IDC建議,中國技術提供商應從“產品交付”向“結果交付”轉變 ;實施“雙輪驅動”生態策略:在國產自主棧上強化軟硬件適配與性能優化,同時保持與國際主流生態的互操作性。
IDC預測,到2026年,50%的大型企業將采用“數據即產品”架構;到2027年,60%以上的企業將完成云架構現代化,以提升基礎設施與成本效率;到2028年,80%的企業將要求AI供應商具備多端推理交付能力;到2029年,95%的IT與業務崗位將被AI驅動的工作模式重新定義。
隨著全球進入以生成式AI與Agentic AI為核心的新一輪技術變革周期,要支撐未來的AI 應用與創新,不僅需要基礎設施突破當前功耗、計算與網絡性能的限制。更需要構建與AI時代相適應的產業生態。
同樣將中國作為重要市場的高通,10月27日也發布了一系列新人工智能芯片。其AI200和AI250芯片引入了突破性的“近內存計算”架構,顯著降低功耗,能滿足汽車、企業和云計算等行業日益增長的AI需求,與市場領導者英偉達展開競爭。在高通進軍數據中心市場的消息傳出后,該公司股價飆升了20%,股價升至15個月以來的最高價。
但相比英偉達在中國業務的“停滯”,9月,高通在中國推出了“AI加速計劃”,聯合中國三大運營商、中國智能手機廠商及AI企業,推動邊緣智能在手機、汽車、XR等場景落地。并與與宇樹科技等中國企業共同探索機器人專用芯片的需求。高通宣布,將在2028年部署6G。對于中國 AI 產業而言,如何借助全球領先的技術突破 “芯片-算法-場景”協同的瓶頸,在具身智能、6G 等未來領域搶占先機,是新的機遇,也是挑戰。
清華大對此學智能科學講席教授、智能產業研究院院長,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張亞勤則表示,“ AI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引擎。人工智能時代,‘生態’的放大效應會達到100倍。而能否成功調動生態合作,是考驗一個企業能否領先,能否獲得成功的關鍵?!?/p>
在新的技術浪潮中,中國AI產業鏈的優勢、場景潛力與政策,與全球技術創新深度融合,正定義全球 AI 產業的未來。AI生態的未來,在創新的技術之外,也在商業模式的顛覆式變革和產業鏈的深度融合中。畢竟一個成熟的產業,需要由互補的市場、技術、業務和用戶組成的生態系統共同創造價值。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