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十一”,消費風向被“家門口”的消費者悄然改寫。
在湖南株洲,盒馬門店國慶期間涌入近9萬人,客流量甚至超過了省會長沙的門店;從俄羅斯帝王蟹在“十一”假期期間的銷量來看,臨沂盒馬鮮生萬象匯店位列全國第5,煙臺盒馬鮮生大悅城店躋身全國第9。這些鮮活的數據,刷新了人們對“家門口”消費潛力的認知。
節日期間,石家莊、洛陽、徐州、臨沂、宜賓等城市的盒馬門店,同樣迎來高檔品質商品消費熱潮,帝王蟹、東星斑、牛排等以往被視為高端的食材成為熱銷品。一股強勁的品質消費熱潮,正在這些“機遇城市”興起。這不再是一線城市消費模式的簡單復制,而是一場由供需兩側共同驅動的“雙向奔赴”,深刻揭示出中國消費市場格局正在發生變化。
二線及以下城市消費者:從跟隨消費到主動選擇
為何二線及以下城市能成為盒馬的流量高地?從業者的觀察或許能提供答案。臨沂盒馬鮮生店店長說,二三線市場的消費者對于全球好貨、生鮮品質、新潮生活方式的認知和渴望,已經和一線城市消費者同步。他們不再是被動的追隨者,而是擁有獨立判斷和強大購買力的消費主體,該門店的一款進口冰淇淋和一些短保烘焙產品銷量甚至能比肩上海。
今年9月25日,盒馬鮮生宿遷首店在吾悅廣場正式開業后,立即引發了全城關注。有網友在小紅書發帖稱“開業三天,我每天都去”,并熱情分享適合家庭分享的新鮮羊肉串、鳳梨和酸奶等必購品。這類內容在社交平臺持續發酵,評論區聚集了大量本地消費者交流“家庭食材采購”“周末帶娃逛店體驗”等心得。宿遷的“盒馬熱”并非孤例,在更多二線及以下城市已成為常態。
事實上,盒馬在二線及以下城市開業時常因人流量過大引發“盒馬堵”,在湖南株洲、山東濰坊、浙江德清等多個城市,盒馬開業期間都曾因客流過多而不得不采取限流措施。
盒馬在這些市場的熱度,本質上折射出二線及以下城市消費升級的巨大空間。這不僅吸引了盒馬,更讓歐萊雅、lululemon等國際品牌持續加碼。據相關報道,歐萊雅已將二三線市場視為重要增長引擎,中國高層在近期的戰略溝通中重申了低線城市的重要性;與此同時,lululemon也計劃在2025年新增30家位于三線城市的門店,重點布局長三角、珠三角的經濟強縣。
在此背景下,傳統商超的閉店收縮恰好為新興零售業態提供了發展空間。盒馬在鎮江、宿州等地接手原傳統超市位置,既填補了當地優質商業供給的空白,也通過業態升級完成了城市商業生態的更新換代。這種精準布局,正是對下沉市場供需矛盾的有效回應。
是誰撐起了“家門口”的盒馬?
諸暨95后女生毛菁說,去年9月份,盒馬鮮生在諸暨開業,她和丈夫迅速辦了盒馬會員。她看到,一直到現在,客流還是很多,她去的時候經常需要排隊結賬。她平時會到店購買蔬菜、孩子愛吃的零食、飲料以及盒馬工坊的快手菜,辦會員后還能領取小份蔬菜;若遇工作勞累,她便通過外賣下單,半小時內就能收到新鮮商品。
在她眼中,盒馬與本地其他超市差異顯著,前者不僅蔬菜細分有機與普通款,讓她給孩子選輔食時格外安心,還能買到各種進口產品和特色產品,填補了二線及以下城市此前難尋新奇商品的空白。而這種品質保障讓她對盒馬產生了特殊信賴,加上外賣服務與半成品能適配帶娃家庭的忙碌節奏,滿足了她對家人吃得放心、生活有新鮮體驗且省時省力的美好生活需求。

毛菁的選擇,正是“機遇城市”核心消費群體的縮影。撐起盒馬“機遇城市”這份熱度的,主要是年輕且追求品質的家庭消費群體。他們大多處于25-45歲區間,已組建家庭,更關注家庭成員的飲食健康與生活體驗。一方面,相比一線城市,他們沒有高昂的房貸房租壓力,可支配收入中用于家庭消費的占比相對較高;另一方面,周末或節假日需兼顧采購食材與親子休閑,對一站式滿足多重需求的消費場景需求強烈。同時,通過社交媒體,他們能同步獲取一線城市的品質生活理念,消費意識超前,既注重商品本身的品質,也看重購物帶來的家庭幸福感與社交分享價值。
多家權威機構的數據也印證了這一群體的消費潛力。今年6月,貝恩公司資深全球合伙人、大中華區消費品業務主席鄧旻指出,受人口老齡化和人口遷移等因素影響,三、四線城市的消費增速已經超過一、二線城市,2020年至2023年還是二線城市在引領市場增長。同月,中金公司研究報告顯示,去年以來,三、四、五線城市的社會消費品零售增速快于一、二線城市。
然而,需求端的持續旺盛與消費群體的成熟,卻遭遇了供給端的滯后——二線及以下城市長期面臨優質商業供給稀缺的問題。這種需求強、供給弱的矛盾,恰好為盒馬這類品牌創造了巨大的市場機遇。
盒馬為何掌握流量密碼?
當這些城市的需求缺口與優質商業的供給能力形成對接時,盒馬的持續火爆便有了清晰的邏輯。它正是“機遇城市”消費需求與優質商業供給“雙向奔赴”的典型例證。
江蘇、安徽多家商場相關負責人均提到,引入盒馬是優化坪效和實現品牌升級的迫切需求?!耙牒旭R,能給市民帶來更多元、更高品質的消費選擇,還有更便捷的服務?!贬橹葶y泰城項目總經理趙凱說,消費者不僅能買到全球優質生鮮食材,還能現場加工即時食用,之后銜接觀影、購物、餐飲,輕松形成一站式休閑體驗閉環。
盒馬能精準抓住這些城市的機遇,并非臨時決策,而是源于十年間在供應鏈建設與運營模式上的持續積淀。前者確保了商品的品質與性價比,后者則保障了消費體驗的穩定性——這種硬實力讓它有能力匹配“機遇城市”的消費需求,而非簡單的下沉布局。

這一熱度的背后,首先是政策與市場的雙重契合。盒馬新型消費業態、多元消費場景的模式,與“提振消費”的國家級戰略高度契合,符合“發展新型消費業態、做優消費供給、拓展消費場景”等政策方向。
而盒馬之所以能成為這場共振核心角色的關鍵,在于其構建的獨特核心競爭力。在商品力上,通過源頭直采和完善的供應鏈建設,盒馬不斷提升生鮮商品的性價比,實現高端食材平民化;在消費體驗方面,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極具吸引力,逛吃一體的社交場景,讓盒馬從單純的超市升級為家庭社交休閑的新空間,精準匹配了二線及以下城市消費者對便利與體驗的雙重追求;此外,盒馬通過大數據實現“千店千面”,借助“盒馬村”直采基地實現生鮮從田間直供餐桌,能根據門店銷售數據實時調整采購策略,進一步貼合本地消費習慣。
今年8月,盒馬CEO嚴筱磊在盒馬十周年活動上說,“財年內將開出近100家門店,屆時盒馬門店總數預計會超過500家?!痹谶@個擴張計劃中,“戰略機遇城市”的布局是重要舉措之一。盒馬的選城邏輯跳出了傳統城市的能級框架,轉而從消費熱情、市場活力、供給空白等多維度進行評估,這本質是主動尋找需求旺盛、供給空白的潛力市場,而非被動的下沉,也正是其能與“機遇城市”實現共振的核心前提。
有業內人士認為,盒馬在各地的迅速落地與持續火爆,已成為衡量當地商業活力的風向標,更深刻反映出中國消費市場結構的變化。城市消費力不再完全由行政能級決定,而是由需求端的成熟度與供給端的適配度共同定義。隨著盒馬等品牌的持續布局,新興城市消費者對品質生活的向往將得到進一步滿足,沉淀的消費潛力有望充分釋放,為中國消費市場注入更持久的增長動力。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