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金融監管總局發布《關于加強非車險業務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非車險監管政策進行了全面梳理和系統優化,規范了相關產品的開發使用,強化保險費率管理,要求嚴格執行經備案的保險產品,推動非車險產品的使用符合備案內容,標志著非車險領域“報行合一”全面啟動。
對此,人保財險、太平財險、平安產險等保險機構作出回應。
人保財險
參與首新保險、安責險行業示范產品研發
一是推動相關部門出臺《關于進一步完善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首批次新材料保險補償政策的意見》等政策,優化首新保險補償機制;二是在行業協會組織下,牽頭推進并完成首新保險示范產品開發,參與編寫《中國保險行業協會首臺(套)首批次綜合保險配套承保理賠服務指引》,規范產品經營;三是在行業協會指導下,牽頭制定《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實施辦法》,完善“4+2+1”配套落地方案。
預先啟動非車險產品改造工作
對現有非車險產品和條款進行全面梳理和系統性評估,率先啟動企財險、雇主責任險和安責險產品改造與定價模型升級,從源頭保障符合“報行合一”政策要求。
全面啟動非車險費用治理工作
制定《營銷費用治理優化工作方案》,優化營銷費用管理模式,從產品、客戶、團隊維度明晰費用應用場景、列支形態和配置規則,實現產品、業務與營銷場景的精準匹配和閉環管理,確保費用支出真實、透明、合規。
太平財險
成立非車險“報行合一”工作機構
將落實非車險“報行合一”作為2025年重點工作任務,成立專門工作機構,協同推進、系統治理,層層保障落實,確保頂端設計和前端落實充分結合,有效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同時,多次向全系統進行重點宣導和部署要求,提前統一思想,研判形勢,謀劃布局,不斷完善相關工作流程、運營系統等。
預先啟動非車險系統完善升級工作
在今年上半年深入研究“報行合一”征求意見稿相關內容后,太平財險即對現有非車險相關產品條款進行系統性評估,根據條款、責任進行系統管控的系統功能升級改造,并更新分級授權管理制度,在制度和系統層面優化費用“三通道”管理模式和費用配置規則,提升費用合規性和有效性。建立條款管理系統,實現條款全閉環管理,保障符合“報行合一”政策要求。
改造、升級并上線相關系統
和同業主體一道,積極配合參與首臺(套)保險和新材料保險、安全生產責任險行業示范產品的研發;根據監管、協會要求積極推動非車險“見費出單”,目前系統內多地已對此項系統功能進行改造升級并上線,為后續全面開展相關工作提供了有益經驗和借鑒。
完善非車險產品條款管理制度
從今年開始,太平財險完善落實非車險“報行合一”相關制度10項,如《加強應收保費管理工作的通知》《進一步加強特別約定管理的通知》等,主要涉及產品費率、條款使用、特約管理、中介管理、消費者權益保護、保費收入管理等方面。從費率、費用、特約、中介、應收等維度形成細致、全面的管理機制,推進精細化管理夯基固本,筑牢合規經營防線。
平安產險
轉變經營理念
《通知》明確要求財產保險公司加快從“規模、速度”向“質量、效益”轉型。平安產險深刻理解,將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合理降低保費規模、業務增速、市場份額的考核權重,強化合規經營、提升質量效益、加大消費者權益保護的考核權重,引導各層級科學規劃業務發展,增強可持續發展韌性。
強化內部管理
已成立專項工作組,深度參與金融監管總局及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組織的相關工作,積極推進條款備案、系統改造等準備工作,全面提升內部管理水平,加強產品創新與服務優化,為客戶提供更優質的風險保障服務,確保在11月1日新規正式實施時全面達標。
服務國家戰略
將以落實《通知》作為全面提升內部管理水平的重要標尺,以身作則,加強產品創新與服務優化,為客戶提供“省心、省時、又省錢”的金融保障和服務體驗。同時,將充分發揮保險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的作用,與業界一道,共同營造公平競爭、誠信經營的市場環境,推動非車險業務實現質量、效益、合規的有機統一,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服務國家戰略、實體經濟發展和民生保障貢獻更多保險力量。
近年來,非車險業務持續擴容,在財產險總保費中的占比已從2019年的37.1%攀升至2024年的47.4%。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財產險公司總保費收入1.22萬億元,同比增長4.7%。其中,非車險業務收入6195億元,占比50.8%。
來源:金融時報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