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關注
2025-10-16 17:13

經濟觀察報記者 王雅潔
國內鋅錠社會庫存已攀升至16.31萬噸,較年內最低點大幅增加,而上半年時國內庫存還僅在10萬噸左右。這種超常的累庫速度(一個月內部分地區庫存增幅就超過1萬噸)反映出國內鋅錠供需的明顯失衡——供應激增而消費疲軟。
五礦有色金屬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員左豪恩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8月份以來,國內外鋅市場出現了近年來罕見的高度分化走勢。
這種分化形成了一個獨特的“內外倒掛”格局:LME鋅價(倫敦金屬交易所交易的鋅期貨合約價格,反映全球鋅供需狀況)強勢上漲,從8月初的2700美元/噸左右最高沖至3004美元/噸,創年內新高;而國內鋅價多數時間在2.2萬元/噸至2.25萬元/噸間震蕩,表現明顯偏弱。
內外價差的極端分化使滬倫比值(指上海期貨交易所鋅價與LME鋅價的比值,用來衡量兩地鋅價的相對強弱)最低跌至7.4,鋅錠進口虧損最高超5000元/噸,創2022年以來最高虧損水平。
左豪恩認為,一旦LME鋅錠庫存去庫結束或轉為累庫(指庫存開始增加,鋅錠的入庫量大于出庫量,導致庫存總量上升),鋅市場將面臨全鏈條的價格下行壓力——從礦山到冶煉廠,利潤空間都將被壓縮。
但在這一現象發生前,“內弱外強” 這一近年罕見的市場格局仍將持續。這種非常態分化正重塑全球鋅貿易流向,也為國內鋅產業鏈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

分化背后
經濟觀察報:8月份以來,國內外鋅價走勢出現明顯分化,這種分化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左豪恩:國內外鋅價格的分化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月均價漲跌方向的不同:8月,LME鋅價為2784美元/噸,環比上漲0.9%,同比上漲2.8%;國內鋅價平均為2.23萬元/噸,環比下跌0.4%,同比下跌3.5%。
二是滬倫比值的大幅走低。
8月,滬倫比值平均為8.0,不含匯比值平均為1.12;兩者相較7月均出現下降,這也是連續第四個月下降。截至9月19日,滬倫比值最低一度下跌至7.4,折算我國鋅錠進口虧損最高達3600元/噸,也創出2022年以來的最高虧損水平,鋅錠出口窗口接近打開。
經濟觀察報:除了鋅價本身,加工費是否也出現了類似的分化現象?
左豪恩:確實如此。8月份以來,國內外鋅精礦加工費走勢也出現明顯分化——進口礦加工費上漲、國產礦加工費回落。
截至9月20日,國產礦加工費下降至3850元/噸左右,考慮二八分享(在礦石加工中,礦石的收益按照一定比例分配,比如礦石銷售利潤按二八比例分配,即一方拿20%,另一方拿80%)后的國產礦實際加工費較上月也出現小幅回落,目前在5250元/噸左右。但是進口礦加工費已經反彈至110美元/礦噸(礦石的重量單位,通常指一噸礦石)以上,遠超今年的Benchmark(80美元)(Benchmark在這里指的是一個預先設定的基準值或參考標準,用于衡量和比較進口礦加工費的合理水平)。
經濟觀察報:造成加工費分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左豪恩:國內外加工費分化的主要原因是極端的滬倫比值。國產礦加工費下行的原因是:滬倫比值惡化后,我國鋅精礦進口虧損大幅惡化,冶煉廠買進口礦的經濟效益遠低于國產礦,國內冶煉廠都去爭相購買國產礦,導致國產礦變得異常緊張、加工費出現下行。
意思就是,當國內冶煉廠都去搶購國產礦時,國產礦的供應就會變得緊張。在這種情況下,礦石供應商就掌握了更多的議價權,他們可以提高礦石的售價。而加工費是冶煉廠支付給礦石供應商的費用,礦石售價提高,冶煉廠的成本增加,加工費就會下降。
進口礦加工費上行的原因是:進口礦收益包括加工費、進口盈虧、免費金屬三部分。比值惡化導致進口盈虧收益顯著惡化,若想保持進口礦綜合收益相對穩定,通過談判博弈來提高加工費是唯一的選擇,因此進口礦加工費出現了上行。在滬倫比值惡化的情況改善之前(在當前滬倫比值不正常的情況下,國產礦和進口礦的加工費差距會繼續存在,直到滬倫比值恢復正常),國內外加工費分化趨勢還將延續。
經濟觀察報:行業內部對進口礦加工費走勢是否有共識?
左豪恩:據安泰科消息,9月9日,中國鋅原料聯合談判(協調)小組(CZSPT)最新一期季度會議在廣西崇左召開,小組商議了下一階段國內外市場加工費的預期參考區間。
CZSPT發布了2025年四季度末前進口鋅精礦采購美元加工費指導價區間:120美元(平均值)至140美元(平均值)/干噸(以1000千克為單位的重量計量)。由上述新聞分析,目前行業內對進口礦加工費繼續上行形成了一定共識。
經濟觀察報:國內鋅礦供應以及國內鋅冶煉行業情況如何?
左豪恩:8月,國內鋅礦山產量為37萬噸(鋅金屬量),環比持平,同比增加3%。受高溫多雨天氣影響,8月礦山檢修依舊較多,導致產量仍維持在季節性低位。1至8月,國內鋅礦產量合計為275萬噸,同比增加3%。
隨著夏季高溫及雨季氣候過去,礦山生產恢復正常,部分礦山提產追趕年度產量計劃,9月國內鋅礦產量或出現小幅改善。
國內精鋅供應正保持極高增速,國內精鋅產量的高增長對沖了進口鋅錠數量的下滑。
幾家國內咨詢機構統計結果均顯示,8月中國鋅冶煉產量保持超高速增長,再次刷新歷史最高產量紀錄。
據SMM(上海有色網)統計數據顯示,8月國內精鋅產量62萬噸,同比增速高達28%,前8個月的累計產量增速也達到7.5%。安泰科統計的數據與上述接近(8月產量同比增速27%、前8個月累計增速6%)。
國家統計局報出的8月產量數字甚至更高(65萬噸),同比增速22.8%,前8個月累計增速為5.4%。以上數據均證明國內鋅冶煉廠已經徹底走出了低迷狀態,恢復極高的產量和開工。
經濟觀察報:鋅精礦進口情況如何?
左豪恩:盡管我國的鋅精礦進口虧損很大,但是7月到8月鋅精礦進口量依然保持很高水平,沒有出現我們之前預期的下降的情況。
據海關總署統計數據顯示,7月國內鋅精礦進口量50萬噸(實物量),今年第二次刷新歷史最高單月鋅礦進口紀錄;8月進口量略有下滑(47萬噸),但依然屬于超高的進口量。預計9月到10月,鋅礦進口量會出現一定回落,但可能會保持在35萬噸以上。
鋅消費偏弱中
經濟觀察報:國內鋅消費表現如何?
左豪恩:8月,鋅消費季節性淡季延續,僅鍍鋅鐵塔方面的需求較好。受淡季影響,鋅初級產品的出貨節奏放緩,成品庫存增加,生產企業降低產能利用率來控制庫存。
8月,鍍鋅板、鍍鋅件、壓鑄鋅合金和氧化鋅的產能利用率環比下降0.1—2個百分點不等。據統計,8月國內鋅實際消費量為59萬噸,環比減少2%,同比減少5%。前8個月國內鋅消費量為470萬噸,同比增加2%。
經濟觀察報:宏觀經濟數據是否驗證了鋅消費偏弱的觀點?
左豪恩:宏觀經濟數據可以驗證上述鋅消費偏弱的結論。8月各項經濟數據延續放緩的態勢,六大口徑數據出口、工業、服務業、社零、投資、地產銷售同比均不同程度低于前值。其中尤其與鋅消費關聯度較高的基建和房地產表現較差,8月份房地產投資當月同比-19.4%(前值-17.2%);基建投資增速當月同比-6.4%(前值-1.9%)。
除了傳統經濟領域外,新興經濟領域增長也出現明顯放緩,其中光伏連續兩個月新增裝機增速為-40%以下、風電新增裝機增速在-15%以下。
經濟觀察報:國內鋅錠庫存情況如何?
左豪恩:國內鋅錠庫存的累庫同樣可以證明鋅消費偏弱的觀點。截至9月20日,國內鋅錠庫存為16萬噸,較今年最低累庫接近9萬噸,相較于上期我們編寫月評時也累庫3萬噸。
預計年底國內鋅錠庫存可能會達到25萬噸左右。這與我們上半年觀察到的10萬噸庫存水平相比,有了顯著增加。
經濟觀察報:LME鋅錠庫存與國內走勢是否一致?
左豪恩:與國內累庫形成對比的是,LME鋅錠庫存繼續大幅去庫,近期已經去至5萬噸以下。在LME鋅錠庫存去庫趨勢結束之前,預計鋅價很難大幅下跌,鋅市場內弱外強的格局很難逆轉。
回顧4月份,LME鋅錠庫存在延續了5個月的去庫后,4月16日突然單日出現了8萬噸的大幅累庫,導致LME鋅錠庫存由13萬噸大幅累庫至19萬噸。這一變化顯示出國外仍然存在一定數量的隱性庫存。
后市的正負面
經濟觀察報:您對鋅市場后市有何判斷?
左豪恩:我們認為鋅基本面總體偏弱:鋅礦供應大增+加工費V字型反彈+中國鋅冶煉產量創歷史新高+鋅消費偏弱;此外,資金非常想要打壓鋅價。
但實際上鋅市場表現不算很弱:一是以均價衡量,前8個月國內鋅價平均為2.3萬元/噸(2024年為2.33萬元/噸),LME均價為2749美元/噸(2024年為2777美元/噸)。
二是以歷史鋅價高低水平衡量,國內鋅價主要運行在2.2萬元/噸以上,依然在歷史上處于中高價格區,與去年沒有本質區別。
經濟觀察報:為什么鋅基本面偏弱,但市場未出現趨勢性下跌?
左豪恩: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宏觀的托底作用:中美歐股市和其它有色價格大幅上漲,代表宏觀預期有所改善;二是目前做空鋅價還缺乏LME庫存的驗證。在LME去庫結束前,空頭參與者很難大舉進入做空鋅價。
綜合而言,當前市場的影響因素概括起來為宏觀偏正面、基本面偏負面。目前鋅基本面的主要有利因素依然是LME鋅錠在大幅去庫。一旦LME鋅錠庫存去庫結束或者轉為累庫,鋅市場依然有下行的壓力。
經濟觀察報:短期來看,您對市場有何預判?
左豪恩:短期來看,全球主要經濟體紛紛進入降息周期,宏觀層面利多占據上風,為有色金屬價格提供支撐。
不過,雖然假期期間倫鋅價格漲幅也較大,但國內供應寬松,滬鋅補漲幅度或有限?;久娴牟町悓⑹褂猩鍓K各個品種表現分化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