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 id="ww04w"><rt id="ww04w"></rt></tt>
  • <tt id="ww04w"><table id="ww04w"></table></tt>
  • <tt id="ww04w"><table id="ww04w"></table></tt>
  • <tt id="ww04w"></tt>
  • <tt id="ww04w"><table id="ww04w"></table></tt>
  • <li id="ww04w"></li>
  • “中華葫蘆第一村”是如何煉成的

    經濟觀察報 關注 2025-10-16 13:09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劉曉諾

    10月14日,下了十幾天的雨終于停了。路莊村村民郝洪樂走出家門,看到村里的道路已經變成一條百米多長的“葫蘆之路”。葫蘆一個挨一個地站在地上,村民們把小葫蘆堆在防水布上,像一座座矮丘陵。

    難得天晴,幾乎每家村民們都在忙著晾葫蘆。18號,他們都要帶著葫蘆去聊城市內,參加一年一度的葫蘆文化藝術節,還要帶著投緣的客人回到村中繼續看貨、談生意。

    從聊城市區向西20公里,便是這座“中華葫蘆第一村”:堂邑鎮路莊村。

    沿途經過的村莊大多是平房,而路莊村則有過半的建筑都是新修的二層小樓,樓頂多有透明的暖房,葫蘆密密麻麻地串在里面晾曬。這里幾乎每家民宅都更像商鋪,除了零星幾家餐飲店之外,每家店鋪都與葫蘆相關。

    近年來,文玩火爆,葫蘆手串、供人把玩的手捻葫蘆以及各色文玩文創大多出自這里。每年從路莊村賣出去的葫蘆,在全國市場的份額超過70%。村里1200多戶人家都是葫蘆產業鏈上的一環。

    晴朗的秋日,來買葫蘆的車輛從村內堵到村外。全國的葫蘆收購者每天清晨在批發戶家門口排隊,只為了搶占更好的位置。等村民打開院門,他們就蜂擁而入,挑走品質最好的尖貨。

    聊城古名東昌府,葫蘆自古聞名。在這里,葫蘆的種植歷史可追溯至漢代,加工技藝可追溯至宋代。2008年,東昌葫蘆雕刻還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盡管歷史悠久,但路莊村變成全國聞名的葫蘆村,也主要是近幾十年間、兩代人的故事。葫蘆也被這些路莊人重新打造成了一張城市名片。

    在去年舉辦的第16屆葫蘆文化藝術節上,有來自全國18個省份的7000余名客商參展,4天時間成交金額達2.9億元。據政府工作人員介紹,今年的葫蘆節報名開啟后,幾天之內就報滿了。

    和其他經濟作物相比,葫蘆收益豐厚。大蒜也是堂邑鎮的主要作物,每畝地能掙幾千元。路莊村黨委書記王士濱說:“現在他們種一畝葫蘆,最少賣兩萬?!?/p>

    在路莊人的勤勞與努力之下,寄托著吉祥寓意的葫蘆,把“福祿”帶給了種植它們的人。

    傳統的東昌葫蘆雕刻,省級非遺傳承人王樹峰制。(供圖:聊城市東昌府區委宣傳部)

    背著葫蘆進京城

    聊城的地理條件適宜葫蘆種植。葫蘆喜歡溫暖濕潤的環境和充足的陽光,耐熱耐旱,但怕澇且不耐寒。而聊城位于魯西平原,黃河與京杭運河在此交匯,由于水資源豐富,這里的葫蘆表皮較西北等地更為細膩。

    盡管葫蘆既可食用也可制成瓢等家用器具,但自古以來主要還是被當作文玩。幾十厘米的大葫蘆用于擺放,取其吉祥寓意;幾厘米長的小葫蘆還可放在手中盤玩,若包漿保養得當,多年后將呈現玉般溫潤質感。

    古代,東昌府的匠人們把形狀扁圓的單肚葫蘆做成蟋蟀盒,雕刻或烙上山水、人物或民俗戲曲故事,鑲上象牙或玉石,沿著京杭運河銷往京師與江南。

    一直到上世紀50年代,東昌葫蘆都十分興盛。六七十年代時,東昌葫蘆雕刻的民俗題材被視為封建迷信,盡管技藝并未斷絕,但有大量藝人轉業。

    改革開放之后,聊城葫蘆產業又慢慢復蘇。郝洪然等“60后”路莊村民,是重新帶著葫蘆走出去的第一代人。郝洪然家傳葫蘆雕刻技藝,他與父親在葫蘆上刻上《金陵十三釵》等題材畫,與同村少數幾個村民一同去各大城市售賣。

    王士濱說,郝洪然他們是背著葫蘆去,背著錢回來。這讓村民們看到了掙錢的機會。

    俗話說“三月三,種葫蘆;九月九,收葫蘆”。葫蘆雖然只種半年,但尤其需要精細照料,需要移栽、搭架、引蔓、剪枝、對花……最熱的七八月份,種植戶早上三點就要起來干活,中午休息一陣,繼續勞作到夜里。

    當時,路莊村民除了種玉米等糧食以外,主要的手工業產業是做豬毛刷。種葫蘆雖然辛苦,但收益至少能翻幾番。越來越多的村民漸漸用自家的幾分地種起葫蘆。

    農戶正為葫蘆去皮,此后還需經過清洗、晾曬,葫蘆才會木質化,變成人們常見的金黃色。(拍攝:劉曉諾)

    郝洪樂是“90后”,他的父母在2000年前后開始種葫蘆,屬于相對較早的一批。幾年之后,幾乎家家戶戶都以種葫蘆為副業了。

    路莊村民用大編織袋裝上一兜子葫蘆,坐幾乎一天火車或者汽車,去北京、天津、上海等有文玩愛好者的大城市。買家先來旅館收一批葫蘆,之后村民再去文玩市場售賣。在北京十里河文玩市場里頭,有時一整條街的葫蘆攤販都是路莊村鄉親。

    大約自2015年之后,由于北京等地的文玩市場限制游商,加上聊城政府對葫蘆產業的大力支持,以及阿里巴巴、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的興起,村民不再遠行賣葫蘆。但文玩愛好者們開始來到路莊。這個小村子逐漸成為全國最大的葫蘆集散地,葫蘆也從副業轉而成為路莊人的主業。

    隨后,返鄉的年輕人們成為路莊第二代葫蘆戶。他們再次改變了路莊葫蘆產業的面貌。

    物以稀為貴

    郝洪樂是村里第一個返鄉大學生。他在重慶一所大學讀了商科,2013年畢業后,他成為一家企業的湖北省銷售經理。工作出差頻繁,一年間他跑遍了湖北所有縣城,每天住在不同的賓館,甚至無需租房。2014年,他厭倦了漂泊的生活,辭職回到山東。

    在湖北工作時,郝洪樂月薪8000多元,回到山東他又找了幾份工作,月薪只有3000多元。更讓他難受的是,他加入的企業“思想落后,沒有品牌意識”。于是他想,村里人都賣葫蘆,回村也挺好。

    “當時家里不同意,上了大學之后又回來種地,讓人笑話。家人都望子成龍,結果望成一個農民?!焙潞闃沸χf。

    當時路莊只種四五個傳統葫蘆品種,八寶、小美、白皮。通常來說,一家人只用幾畝地用來種葫蘆,每畝掙幾千塊錢,其余還是種糧食,郝洪樂家也不例外。

    2018年前后,郝洪樂為了賣葫蘆,去了一趟天津,發現了一個叫“天津嘴”的品種。這種葫蘆僅有手指那樣長,身型勻稱,皮質光滑易包漿,頗受玩友喜愛,而且結果多,效益更好。

    郝洪樂把天津嘴葫蘆帶回家,鑿開取種,率先用家里的一小塊地種了起來。經過幾年提純后,郝洪樂的葫蘆品質越來越高,一株藤上結100多個葫蘆,能有20多個品質上乘?!敖衲晡业亩▋r是,品相好的25元一個,一般的就2塊5一個?!?/p>

    現在,郝洪樂家里租了五畝多地,專門種天津嘴。去年,郝洪樂掙了60萬元,今年他預計能掙100萬元。他在抖音、快手上自己錄視頻,做營銷,立起“天津嘴專業戶”的人設。上門來訂貨的人源源不斷,今年結的15萬個葫蘆,在地里就都預訂出去了。

    郝洪樂引入新品種賺錢之后,路莊村的葫蘆品種數量呈井噴式增長,如今已有數十個葫蘆品種。

    “只要出一個新品種,再起個好名字,這家絕對能賣錢?!焙潞闃氛f。

    郝洪樂的店鋪里還會出售一些異形葫蘆。(供圖:受訪者)

    值錢的葫蘆要么長得沒有瑕疵、形貌周正,要么長得新奇。

    有些葫蘆叫“冬瓜”“蘋果”“雞蛋”“瓶子”;有些葫蘆狹長微彎如瓜,被命名為“腰子”;有些葫蘆上肚較圓,下肚形如紡錘,腰部纖細,被命名為“螞蟻肚”;傳統的八寶葫蘆用藥水抑制生長,就變成只有指節大小的“草里金”,品質好的可買到百元以上。

    王士濱介紹,這些品種都是村民自發串種雜交,或者用藥水抑制生長做出來的。品種構成了路莊的一大核心競爭力?!拔覀兊姆N子純度已經比較高了,其他地方想種出這種品質,也要經過四五年時間去提純?!?/p>

    “物以稀為貴,”堂邑鎮政府工作人員王保鑫說,“路莊不卷價格,卷工藝,人們都要想著法子讓自己的葫蘆和別人的不一樣?!?/p>

    村民還廣泛使用模具,有些葫蘆形如長方體,叫“金條”,還有葫蘆呈元寶形。勒扎技術也普遍使用,路莊村隨處可見狀如天鵝的葫蘆,有著長長的曲頸。近年隨著女性受眾增長,“姜餅人”“小海星”“錢袋”等品種也很受歡迎。

    最貴的仍是天然形成的異形葫蘆。今年,路莊村有一個葫蘆,大小如同指節,因為形似小豬,賣了6000元。

    文玩也可以年輕

    10月10日,一名女子走進東昌葫蘆雕刻第六代傳承人王明雨的店鋪,看中了一款鏤空的小葫蘆。她是一名香料廠商,想買些頂端開口的小葫蘆,把自家香料填充進去。

    “如果你出所有材料,加工費15塊一個,100個起做?!蓖趺饔甏鸬?,“賣配件的店,這條街上就有?!?/p>

    路莊村已經自然集聚形成完整的葫蘆產業。品相好的素皮葫蘆直接被售出,供人把玩,品相中等的便可用于加工,增加附加值。有的店鋪賣葫蘆配件,珠子、流蘇、繩子、雕刻設備一應俱全。

    路莊也吸引來大量外地人。這名香料廠商來自天津,而在路莊開店的王明雨,其實是黑龍江人。

    1984年出生的王明雨學美術出身,此前在哈爾濱做室內裝修設計,環境艱難,每個月利潤只有一萬來塊錢。2015年,他買了個葫蘆,一時興起便在葫蘆上先烙再刻。他把視頻發到快手上,吸引來全國各地想向他學藝的學生,其中便有聊城人,王明雨這才了解到路莊村。

    2019年,王明雨來到山東。他先在聊城市里開了個店,兩年之后覺得離市場太遠,便搬到路莊。2022年,王明雨拜入國家級非遺東昌雕刻葫蘆第五代傳承人李玉成門下,成了他的第5名徒弟,學習線刀的刻法,如何蘸墨上色。

    王明雨的店里,有少部分的傳統東昌雕刻,有在長超1米的葫蘆上做的菩薩浮雕、在葫蘆里雕刻的佛頭造像等。

    “上了年紀的人喜歡買文玩,但年輕人一般樂意買文創。他們一般不是為了葫蘆買葫蘆,而是為了買創意?!睘榱宋贻p人,王明雨開發出面包、花生、龜甲、貝殼、元寶、葫蘆燈等小型文創產品,零售價20多塊錢。

    王明雨店鋪中陳列的作品。(拍攝:劉曉諾)

    葫蘆系列的文創擊中年輕人的心。十一期間,聊城的文創店“聊城禮物”推出了限定毛絨玩具“屁葫”,4天賣了1000個,顧客凌晨兩點就來店門口排隊。

    劉靜慧在聊城市里開了家手工文創店,原本主要做水晶和朱砂。近幾年她了解到葫蘆也是當地特色,于是轉做面向年輕消費群體的葫蘆文創。她有意避開傳統題材和手藝,而是主要使用流行的布藝、毛線等技法,做出各種掛墜、鑰匙扣、冰箱貼、手串。

    她最拿手的產品,是原創的葫蘆軟陶娃娃。她的店內有一面貨架,擺滿各色軟陶葫蘆,金黃而飽滿的葫蘆上,浮現出白皙粉嫩的卡通面孔,不僅有哪吒和LABUBU等熱門IP,還有更多原創形象。她的店鋪成為外地游客的寶藏打卡小店。

    “年輕人還是比較喜歡可愛新奇的東西,希望買到獨一無二的東西?!眲㈧o慧說。店里有客人消費后,劉靜慧總會附贈一個迷你小葫蘆作為伴手禮。

    劉靜慧最近正在改造店內的小院?!艾F在有很多顧客表示很焦慮,想有個地方能坐下來,放松一下。我想做一個讓大家能靜下心來的地方。方案還沒有敲定,或許是每半個月開次免費沙龍,我們提供材料,讓大家體驗一下葫蘆手工?!?/p>

    劉靜慧店鋪一角。(拍攝:劉曉諾)

    電商2.0時代

    村民不出村,葫蘆就行銷全國,主要依靠電商平臺?,F在,路莊村民開了400多家網店。路莊村已經有了12個快遞點,所有主流快遞均在此駐扎。以韻達快遞為例,每天從這里發出的快遞少則600多件,多則上千件。

    路莊村民已進入電商2.0時代:淘寶、京東漸漸式微,取而代之的是抖音、快手、小紅書直播帶貨。

    “90后”的路軍就是主播中的一員?;蛟S因為常年直播,他語速較快,清晰流利,笑容和煦。大學畢業后,路軍先做了三年海員,航行過11個國家,因不愿繼續四海漂泊,2019年,他決定返鄉種葫蘆。

    路軍家里從2008年左右開始種葫蘆,主要種植并批發出售長度超過40厘米的大葫蘆。2022年冬天,在疫情期間,在老客戶的鼓勵下,路軍開始嘗試做直播。

    當時路莊在抖音直播賣葫蘆的并不多,主要都是供人把玩的小葫蘆?!皩幾鲭u頭不做鳳尾”,路軍沒有去卷銷量高、利潤高的小葫蘆市場,而是利用自家優勢賣大葫蘆。

    路軍記得,他直播的第一天沒什么觀眾,第二天有些同學和熟人來直播間捧場,也有觀眾開始下單,到了第三天直播間的觀眾就超過了100人,路軍一直忙著賣葫蘆,連彈幕都顧不過來讀。

    “一開始,我直播前也焦慮,昨天賣了兩千多塊錢,如果今天大家不買了,怎么辦?”路軍說。不過客流一直在增長。路軍本來是在下午直播,但因為賣貨太多,打包、備貨占用的時間越來越多,直播也逐漸被推遲到晚上10點左右。

    現在路軍每晚10點到凌晨1點多直播,每次能賣100多單,流水大約在六七千元,刨除成本還剩兩千多元。

    路軍的弟弟也加入了直播隊列,10月10日下午,他在進行他的第四場直播。(拍攝:劉曉諾)

    路軍認為,在抖音等平臺直播,是比傳統電商更好的方式?!拔覀円沧鲞^網店,淘寶卷得太厲害了,誰的圖好看,誰就能賣出去。而且營業額的30%都用在買流量上了,我們就不得不提高價格,一天也就能賣出去十幾單吧”。

    他覺得,在抖音等平臺,可以發視頻、可以直播,“顧客能看到賣家這個人和他們的實力,會更放心一些”。

    漸漸地,越來越多的路莊村民從傳統電商轉型做直播。路軍說,“之前了解葫蘆的人比較少,隨著大家不斷推廣,玩葫蘆的人也多了,觀眾也在增加”。

    葫蘆為路莊帶來了實打實的收入。據介紹,堂邑鎮全鎮葫蘆年綜合效益達18億元。不少路莊村民都換了新車?!叭ツ旯馐锹非f東村就建了30多座二層樓,每座房子得花七八十萬?!蓖跏繛I說。

    路莊村一家店鋪中,傳統的針雕葫蘆和現代創意葫蘆被擺放在一起。(拍攝:劉曉諾)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大健康新聞部記者
    一個想成為觀察家的傾聽者。
    關注醫藥、健康領域的公司、人和事。請聯系liuxiaonuo@eeo.com.cn
    日本人成18禁止久久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