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關注
2025-10-15 12:19

再過幾天,10月18日,國民黨將舉行黨主席選舉。
71歲的張亞中拼了。在10月13日的辯論會上,他已經不是在發表觀點,而是在吶喊,在聲嘶力竭地吶喊。
筆者在他的吶喊聲中真切地感受到了一種心情:絕望。
一個黨主席的競選者在最后的辯論會上懷著絕望的心情發出的吶喊,或許會成為這個黨歷史上的絕響。張亞中之后,也許再也沒有人發出這種振聾發聵的嘶吼了。
簡要概括,張亞中的觀點有二:其一,蔣經國之后,國民黨在臺灣沒有真正執政過。李登輝背棄了國民黨,其拋出的“兩國論”為“臺獨”勢力的發展火上澆油;馬英九是自己的團隊在執政,不是國民黨執政。而且,最重要的兩岸關系、教育部門,馬英九任命的是具有“臺獨”和深綠背景的人。
其二,國民黨已經喪失了的黨魂,拋棄了孫中山的思想,放棄了中華文化、中華史觀,任由“臺獨”勢力修改歷史教材荼毒臺灣年輕人。張亞中特別提到,他上學的時候學歷史,教材是本國史、世界史;到了李登輝、陳水扁時代,教材變成臺灣史、中國史、世界史;現在的教材變成臺灣史、東亞史、世界史,中國歷史徹底消失了。在這個過程中,國民黨毫無作為。
張亞中發出這樣的嘶吼:“我的心中是悲憤的!我的心中是難過的!今天本黨到了這個處境,在歷史課綱、文化認同上閃閃躲躲!在兩岸和平上,永遠停留在口號!”“如果中國國民黨你沒有黨魂,你沒有黨德,我告訴你,你不配做孫中山的信徒,你不配做中華民族的一份子,你更不配贏得2028!”
對于張亞中而言,此次國民黨主席選舉也許也是他一生中最后一個難得的機會,利用這個平臺將自己的理念發送出去??蓢@的是,相較于鄭麗文、郝龍斌,他勝選的幾率并不高。
也許很少有人注意到,除了張亞中等極個別人士外,國民黨高層面對不同的選舉,展示的政治立場是有差異的。黨主席選舉,候選人都在強調中國這個概念;到了臺灣大選,候選人就淡化中國色彩,強調反“臺獨”。
為什么?
因為國民黨現有黨員33萬多人,其中40歲以下的約占10%,40至60歲之間的約占 25%,60歲以上的約占65%。占多數的老齡黨員,大多有濃厚的中國情節,所以候選人必須強調這個概念。
主席選舉結束之后,面對臺灣的政治現實,國民黨會向哪個方向發展呢?
筆者認為,如果是郝龍斌當選,不排除國民黨向民進黨靠攏的可能性。
有一些蛛絲馬跡已經顯現了。比如,此次競選過程中,張亞中、鄭麗文都嚴厲撻伐民進黨,郝龍斌則稱民進黨為朋友;再比如,郝龍斌的政治導師趙少康宣稱大陸有網民干擾選舉,呼吁賴清德當局關注、查處,這種給民進黨遞刀子的行為表面看起來很不光彩,但暗藏深意。
如果是鄭麗文當選,國民黨與民眾黨的合作會更加順暢。如果2026年地方選舉雙方合作愉快,2028年大選兩個黨有可能聯合推出候選人。
需要指出的是,趙少康指控大陸網民干擾選舉,影響惡劣,已經給郝龍斌的選情造成嚴重沖擊,所以10月14日郝龍斌緊急進行危機公關,召開記者會公布兩岸關系五大政策,包括舉辦兩岸政策大辯論、規劃在北京和上海設置辦事處、舉辦兩岸論壇等。
郝龍斌此舉能否贏得國民黨60歲以上老黨員的認同,難以預料。
張亞中則展現了一位斗士不怕疲勞、連續作戰的精神,郝龍斌的五大政策發布后,他隨即發表評論,認為在兩岸論述方面,自己是博士水平,郝龍斌是小學生家庭作業水平。
明眼人都知道,張亞中這是在隔山打牛,因為郝龍斌的后面,是趙少康。
這樣的斗法,反襯了張亞中和趙少康的底色:一個是文人,一個是政客。文人一根筋,櫛風沐雨;政客彈簧腳,跳來跳去。
誰將成為新的國民黨主席呢?
答案很快揭曉。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