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藥品價格治理正持續向更深層次、更廣范圍推進。近期,江蘇省醫保局接連發布兩批藥品價格預警信息,20余種中成藥被納入警示范圍,除在全國藥價治理中多次“上榜”的藿香正氣膠囊外,宮炎平膠囊、心安膠囊、杜仲顆粒、金鎖固精丸(水丸)等常用中成藥亦位列其中。
從年度治理節奏來看,2025年以來,江蘇省已發布三十五批藥品價格預警信息。據市場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年內被標識為“黃色預警”的藥品數量已超660個,“紅一星”預警藥品超250個,“紅二星”預警藥品近80個,“紅三星”預警藥品近15個。
作為直接關系全民切身利益的特殊民生必需品,藥品價格治理已在全國范圍內形成聯動態勢。從集中帶量采購中選品種延伸至未中選品種,從醫療機構內用藥拓展至院外零售終端及線上藥品銷售渠道,無論是化學藥品還是中成藥,只要存在“虛高利潤”、不合理定價等問題,均被納入監管嚴查范疇,確保藥品價格回歸合理區間。
對于藥品供應鏈核心環節的藥企,首都醫科大學國家醫保研究院原副研究員仲崇明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指出,“藥企在制定產品統一定價策略時需更加審慎,定價調整須具備明確依據;同時,銷售環節的規范性約束將進一步加強,助力企業更清晰地‘看數用數’,這不僅能優化生產計劃、明確產能規劃,也將為后續管線布局決策提供更科學的支撐?!?/p>
從江蘇省日前發布的兩批藥品價格預警名單來看,預警范圍覆蓋國藥控股、白云山、南京同仁堂等知名藥企的主力品種,而不同風險等級的預警案例也進一步凸顯地方監管的精準性。
其中,黑龍江省富東制藥的克霉唑栓被標識為最高風險的“紅三星”;廣東眾生藥業、華潤紫竹藥業申報的鹽酸甲氯芬酯膠囊均被列為“紅二星”;吉林省紅石藥業的復方三七膠囊、江西眾源藥業的通宣理肺丸、國藥集團精方(安徽)藥業的宮炎平膠囊則被標記為“紅一星”。
這一預警分級的背后,是明確的規則支撐。江蘇省醫保局2021年印發《關于深入推進藥品陽光采購的實施意見》明確,掛網價格高于同品種10倍以上的藥品,標記為“紅三星”;高于5倍至10倍的標記為“紅色二星”;高于2 倍至5倍的標記為“紅色一星”;而高于已掛網最高價但不足2倍的藥品,則標記為“黃色”,僅作醫療機構采購提醒。
在懲戒措施上,規則亦作出明確界定:被標注“紅三星”的藥品將直接暫停交易,醫療機構原則上不得采購;被標注“紅二星”“紅一星”的藥品,相關生產企業需接受約談,醫療機構采購時需持謹慎態度。
從預警名單中可見,中成藥價格虛高問題已成為制約行業健康發展的突出頑疾,既加重患者用藥經濟負擔,也造成醫?;鸬牡托?。為此,江蘇之外,多地已陸續出臺專項通知,針對性整改掛網中成藥價格異常問題。
例如9月底,江西省印發《關于督促企業調整部分藥品(中成藥專項)掛網價格的通知(十七)》,聚焦省內掛網中成藥中的價格異常品種,明確要求相關企業在9月30日至10月20日期間,通過江西省醫保信息平臺招采子系統提交調價申請。
該通知顯示,價格約束規則以“紅黃標分級管控”為核心,未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調價,或新掛網價高于“紅黃標”閾值的藥品,將被標記對應警示標識;若藥品價格超過參照價10倍且市場供應穩定,將直接采取暫停掛網措施,倒逼企業合理定價。
山西省醫療保障局印發的《山西省醫療保障信息平臺藥品掛網規則(試行)》已于2025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其中對已開展集采的中成藥,按集采最高中選價折算日均治療費用的3倍為黃標價格,最高中選價折算日均治療費用的5倍為紅標價格。異名同方藥品的功能主治完全不同的,可放寬差價比價關系的要求。
業內分析指出,當前對藥品價格的監管持續加碼,疊加中成藥綜合評價體系的完善,正從多維度倒逼藥企轉型:一方面,成本管控能力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促使企業優化供應鏈管理以降低生產與運營成本;另一方面,藥品集采常態化帶來的價格壓力、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推動的市場結構調整,也引導企業加速向院外市場拓展,并加大高附加值產品的研發與管線布局力度。這一系列政策導向,不僅推動藥品價格回歸合理區間,更在整體上促進醫藥產業向高質量、可持續的方向轉型升級。
藥品價格治理并非局限于中成藥領域。
9月下旬,云南省醫保局公開問詢百利天恒全資子公司百利藥業生產的馬來酸依那普利口服溶液,直指該藥品150ml/0.15g規格558元的掛網價,較同通用名片劑(單價約8元)高出近70倍。
在問詢函中,云南省醫保局提出多項直擊核心的問題,要求企業詳細說明該藥品的出廠價格、終端售價構成明細,近五年的實際銷量與利潤數據,終端銷售費用的具體去向,以及是否存在代理商層層抬價、不正當營銷等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藥品已被納入采購資格限制名單。公開資料顯示,因部分企業未按要求調整藥品價格,上海陽光醫藥采購網發布通知于2025年9月16日0時起暫停部分藥品采購資格,百利藥業的馬來酸依那普利口服溶液也在此次被暫停采購資格的名單中。
從同類藥品價格參照來看,馬來酸依那普利主要劑型為片劑,多次被納入國家集采,以揚子江藥業集團江蘇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馬來酸依那普利片為例,經過兩次降價,集采前售價為19.15元/盒,集采后8.93元/盒,2022年續約后再次降到5.66元/盒,整體降價幅度70.4%。
對于當前藥品價格治理的整體方向,國家醫療保障局副局長施子海曾明確表示,“藥品價格是社會各方面廣為關注的一個重大問題,實踐中發現一些企業濫用自主定價權,通過醫療回扣、帶金銷售、壟斷控銷等手段干擾市場秩序。國家醫保局通過組織開展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實施掛網藥品價格專項治理、滾動推進醫藥價格風險處置、開展零售藥店線上線下價格比較深化藥品價格治理?!?/p>
從集采進展來看,第十一批國采將于今年第四季度在上海開標,55個大品種的競爭即將開啟,后續競爭將進一步壓縮價格虛高空間。圍繞優化最高有效申報價形成規則,國家醫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大部分企業可中選的“弱淘汰”規則下,最高有效申報價是防范“大幅漲價”中選極端事件的重要措施。
作為藥品銷售的“最后一公里”,零售終端的價格監管也在同步升級。10月11日,國家醫保局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對定點零售藥店藥品“陰陽價格”監測處置的通知》,明確要求各地以“定點藥店藥品結算金額排名靠前”或“線上線下價格差異大”的藥品為重點篩查品種,建立本地區“陰陽價格”問題線索清單,嚴厲打擊“線上低價引流、線下高價銷售”“標價與實際售價不符”等行為,保障消費者在零售端的用藥權益。
不過,藥品價格治理仍面臨挑戰。資深醫改專家徐毓才此前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也指出,近些年隨著藥品相關政策的調整,比如集中采購、統一掛網等的實施,在降低藥價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違法違規行為有所減少。但藥價治理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因為目前我國在藥品價格形成機制方面缺乏一套更為完善的方案。
“多年前國家在醫藥價格治理上已提出按市場主導思路推進,但現階段藥品價格治理采用了較多行政手段,與市場機制的結合有待探索?!毙熵共沤ㄗh建立公開、公正、透明且社會可監督的機制,讓市場主體發揮作用,如醫療機構可自由采購,以此倒逼企業在平臺提交更透明、公平公正的價格。應更多運用市場手段解決藥品價格治理問題,減少過度行政干預。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