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 id="ww04w"><rt id="ww04w"></rt></tt>
  • <tt id="ww04w"><table id="ww04w"></table></tt>
  • <tt id="ww04w"><table id="ww04w"></table></tt>
  • <tt id="ww04w"></tt>
  • <tt id="ww04w"><table id="ww04w"></table></tt>
  • <li id="ww04w"></li>
  • 從“富邦系”到醫藥互聯網平臺大佬,易主后的亞太藥業如何破局?

    2025-10-15 09:28

    10月14日,亞太藥業股價開盤即漲停,報收6.24元/股。消息面上,就在前一晚,公司發布兩則重要公告,內容涉及控制權變更以及新的募資計劃。

    根據公告內容,控股股東富邦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擬以8.26元/股的價格向浙江星浩控股方面轉讓14.62%股權,總交易額達9億元。

    與此同時,亞太藥業還推出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預案,擬向浙江星浩控股合伙企業定增募資不超過7億元,全部用于新藥研發項目。

    本次協議轉讓完成后,亞太藥業的控股股東將由富邦集團變更為星浩控股,實際控制人將由宋漢平、傅才、胡錚輝組成的管理團隊變更為邱中勛。

    新股東是誰?

    天眼查信息顯示,亞太藥業新任實際控制人邱中勛為北京藥兜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藥兜”)實際控制人。公司成立于2016年,注冊資金5000萬元,是一家以從事科技推廣和應用服務業為主的企業。對外投資了食藥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和浙江星漢博納醫藥科技有限公司。

    藥兜官網信息顯示,藥兜從2016年開始正式運營,公司股東包括摩根士丹利、申萬宏源資本、中關村轉化醫學中心等國內外知名機構。藥兜目前已形成含第三方交易平臺、全國數字化分銷平臺、智慧醫藥供應鏈管理平臺、1076智慧藥房、藥兜互聯網醫院、藥兜國際等全方位醫藥互聯網綜合服務平臺。公司在北京、重慶、湖南、湖北、浙江等地設立了全資醫藥子公司,建立了覆蓋全國的一體化線上線下醫藥銷售網絡。與上千家藥企建立了合作關系,代理著上千種優勢藥品品種,自營業務用戶超過25萬家,累計交易規模超過600億元,是妥妥的醫藥互聯網平臺大佬。

    需要關注的是,亞太藥業的本次交易屬于溢價出讓。

    據估算,本次每股8.26元的轉讓價格較9月26日停牌前5.67元的每股價格,溢價程度達到45.68%。成立僅三個月的星浩控股作為此次交易的接盤方,注冊資本5.005億元。股權結構顯示,邱中勛出資3億元,占比59.94%,是實際主導者;莊偉出資2億元,占比40%。

    連續六年扣非凈利潤虧損的亞太藥業,為何會得到高溢價接盤?

    “富邦系”離場

    資料顯示,位于浙江省紹興市的亞太藥業成立于1989年,于2010年3月16日在深交所正式掛牌上市,目前公司旗下產品涉及化學藥品制劑、化學原料藥、藥品研發等幾大板塊。

    值得注意的是,這已不是亞太藥業首次籌謀易主。此前的實控人“富邦系”也是2021年通過司法競拍、受讓股份等方式拿下亞太藥業控制權。亞太藥業之所以走上衰敗道路,源于2015年以9億元收購上海新高峰,試圖拓展CRO業務板塊。然而,讓投資者意想不到的是,上海新高峰在2016年至2018年間存在財務造假情況,合計虛增營收4.53億元、虛增利潤總額1.74億元。該事件之后,2019年亞太藥業業績爆雷,投資損失高達12.4億元,凈利潤巨虧20.69億元,同比斷崖式下滑1095.57%,當時的實控人陳堯根、鐘婉珍夫婦陷入金融債務危機,所持有的亞太藥業股份全部被司法凍結并進入拍賣程序。從此,“富邦系”獲得亞太藥業的控制權。

    目前來看,業務多元化的寧波富邦控股集團也沒能救活亞太藥業,寧波富豪宋漢平旗下的兩家上市公司:寧波富邦和亞太藥業,被外界視為“富邦系”。業務涉足商貿、房地產、能源、體育等,雖然該集團也想發展健康產業,但是因為上海新高峰等一系列遺留難題,亞太藥業未能扭轉頹勢,已經到了退市邊緣。

    財務數據顯示,2022年至2024年,亞太藥業營收數據分別為3.73億元、4.21億元、4.05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33億元、-1187.7萬元、3423.9萬元;扣非凈利潤為-1.17億元、-6894.45萬元、-2813.19萬元。

    2025年上半年,亞太藥業實現營業收入約1.52億元,同比減少31.4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1.05億元,同比增加1820.97%;但扣非凈利潤卻為-4886.22萬元,同比暴跌524.31%。

    扭虧迫在眉睫

    根據滬深交易所2024年修訂的相關規則,主板上市公司最近一個會計年度凈利潤(扣非前后孰低)為負且營收(扣除與主營業務無關的業務收入和不具備商業實質的收入后)低于3億元,將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如果亞太藥業在今年下半年未能實現扭虧,可能觸及退市風險警示指標。在此背景下,“富邦系”選擇離場。那么,新實控人邱中勛的藥兜醫療銷售平臺最終能救活亞太醫療嗎?

    也許已經預料到未來面臨的困境,在實控權變更的同時,亞太藥業同日公告,擬以5.11元/股的價格向星浩控股發行股票募資不超過7億元,扣除相關發行費用后將全部用于新藥研發項目。發行完成后,星浩控股持有亞太藥業股票比例將增至22.38%。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2月11日晚間,亞太藥業曾發布公告終止了可轉債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公告顯示,截至12月10日,“亞太藥業現代醫藥制劑一期、二期項目”“研發平臺建設項目”“營銷網絡建設項目”尚未使用的募集資金余額為68932.37萬元(含利息,最終金額以資金轉出當日募集資金專戶余額為準),上述募投項目終止后,為保障投資者權益,公司擬將剩余的募集資金繼續留存于募集資金專戶,優先用于可轉債回售、可轉債有條件贖回或到期贖回;可轉債摘牌后,剩余的募集資金(含利息)全部轉出專戶用于永久補充流動資金,屆時公司將授權管理層辦理相關募集資金專戶銷戶手續,募集資金專戶注銷后,公司與保薦機構、開戶銀行簽署的募集資金監管協議隨之終止。

    關于新實控人將來要采取何種發展戰略,亞太藥業回復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將于近期統一回復外界。

    亞太藥業在《2025年度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預案》(以下簡稱《預案》)中指出,當前,公司生產的制劑產品以化學仿制藥為主, 面臨巨大挑戰。為了增強競爭力,公司業務亟待由傳統仿制藥向高端仿制藥、創新藥方向轉型,以提高盈利能力。

    關于新募集的不超過7億元的資金,該公司表示,將全部用于新藥研發項目,包括1.5億元用于溶瘤病毒藥物研發平臺,5.5億元用于長效和復雜制劑研發平臺,包括但不限于雙矛I型、III型FIC抗腫瘤生物藥、多發性骨髓瘤藥物、利培酮微球、LRHR長效制劑、帕金森長效制劑、雙重機制神經疼痛藥等產品管線。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日本人成18禁止久久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