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3日晚間,資本市場再傳重磅消息。中泰證券(600918.SH)發布公告稱,公司已正式獲得證監會批復,同意其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的注冊申請。此次定增獲批,標志著中泰證券資本補充計劃進入實質性階段,也將進一步加劇證券行業的“資本競賽”。
此次定增獲批,不僅將為中泰證券注入了發展新動能,更折射出證券行業在高質量發展要求下的深層變革。隨著多家券商資本補充需求持續升溫,一場圍繞資本實力、業務轉型和差異化競爭的行業洗牌正在加速。
募資用途揭示戰略轉型路徑
根據中泰證券7月14日披露的募集說明書,本次60億元募資將重點投向六大領域:
信息技術及合規風控投入(不超過15億元)
另類投資業務(不超過10億元)
做市業務(不超過10億元)
購買國債等證券(不超過5億元)
財富管理業務(不超過5億元)
償還債務及補充營運資金(不超過15億元)
這一資金分配方案清晰地展現中泰證券的戰略布局。其中,信息技術投入凸顯了券商在數字化時代的迫切需求。中泰證券在募集說明書中明確表示,將加大金融科技投入,以金融科技賦能業務發展、推動業務創新、強化支撐體系。
值得注意的是,另類投資和做市業務合計投入不超過20億元,顯示出公司對重資本業務的戰略傾斜。中泰證券全資子公司中泰創投近年來已投資43個項目,其中科創板上市9家(含保薦項目跟投)、主板上市3家、港交所上市1家、新三板掛牌2家。在注冊制改革深入推進的背景下,“保薦+跟投”模式正成為券商新的利潤增長點。
募集說明書顯示,除本次發行外,在未來十二個月內,公司董事會將根據公司資本結構、業務發展情況,考慮公司的融資需求以及資本市場發展情況綜合確定是否安排其他股權融資計劃,并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履行相關審議程序和信息披露義務。
行業定增潮涌,分化格局加劇
中泰證券的定增計劃只是當前證券行業融資熱潮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已有多家券商啟動或完成大額融資。
天風證券(601162.SH)于6月完成40億元定增;東吳證券(601555.SH)在7月公布60億元定增預案;南京證券(601990.SH)50億元定增于9月獲上交所通過。
這輪融資熱潮背后,是證券行業發展的深層邏輯變革。此外,招商證券(600999.SH)于9月份宣布,招商金控將全資持有集盛投資,進而通過后者間接持有招商證券19.59%的股份。這一調整簡化了股權結構,減少了管理鏈條,有助于提升決策效率和透明度。盡管短期內對招商證券的經營無直接影響,但長期來看,更清晰的股權結構有助于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增強投資者信心。
隨著新“國九條”明確提出“加快推進建設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以及注冊制改革全面落地,券商業務模式正在從傳統的通道業務向綜合金融服務轉型。做市業務、衍生品交易、另類投資等創新業務對券商的資本實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當前,證券行業馬太效應加劇,頭部券商在資本實力、風險定價、綜合服務能力等方面的優勢持續擴大。監管層已明確支持證券公司通過并購重組、組織創新等方式做優做強,打造一流的投資銀行。股東背景和實力已成為券商發展的關鍵變量。然而,融資能力的差異正在加劇行業分化。頭部券商憑借較強的盈利能力和品牌效應,更容易以較低成本獲得資金;而中小券商則面臨募資難度大、資金使用效率等挑戰。
中國銀河證券研報顯示,2025年上半年A股市場呈現整體業績向好態勢,42家上市券商合計實現營業收入2518.66億元,同比增長11.37%;歸母凈利潤達1040.17億元,同比增幅達65.08%。從市場結構看,行業集中度持續提升:前五大券商(CR5)凈利潤占比升至45.88%,較上年同期提高6.81個百分點;前十強券商(CR10)合計占比達67.44%,同比增幅為9.04%。
頭部券商通過衍生品創新、跨境業務協同等方式強化競爭優勢,而中小券商依托區域資源稟賦或細分領域專業化服務實現差異化發展。值得注意的是,外資券商正加速布局中國市場,其財富管理與跨境展業經驗對本土機構形成倒逼效應,推動中資券商在投研體系優化與服務效率提升方面加快轉型步伐。
資本補充背后的隱憂與挑戰
盡管定增為券商發展提供了資金支持,但也將帶來一系列挑戰。首先,募投項目的效益實現需要時間,短期內可能攤薄每股收益。中泰證券在風險提示中明確指出,存在“即期回報攤薄風險”。
其次,隨著券商資本規模普遍提升,行業可能陷入同質化競爭。如果各家券商都將資金投向相似的業務領域,難免會導致價格戰和收益下降。如何在資本補充后實現差異化發展,成為擺在所有券商面前的課題。
此外,資本擴張也對風險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中泰證券有息負債總額達829.17億元,資產負債率為68.58%。如何在業務擴張與風險控制之間取得平衡,考驗著管理層的智慧。
當然,中泰證券在募集說明書中坦承,若二級市場股價大幅下跌,可能導致發行籌資不足的風險。
在這場資本大戰中,不同規模的券商正在選擇不同的發展路徑。頭部券商憑借綜合實力,致力于打造全業務鏈的一流投行;而中小券商則更需要找準自身定位,在特定領域形成差異化優勢。
中泰證券在發展戰略中提出,將“做強財富管理、投資銀行、投資交易、研究與機構、資產管理五大業務板塊”。其中,針對財富管理業務,公司將進一步夯實傳統業務基礎,提升客戶資產規模,優化客戶結構,提升客戶服務質量與效率;全力推動買方投顧思維的業務轉型,構建以資產配置為核心的新發展格局;進一步加強“一體中泰”體系建設,提升上市公司、中小企業綜合金融服務能力;深化金融科技的運用,推動業務流程化、數字化、體系化,促進財富管理業務高質量發展。
對于券商行業而言,此輪定增潮可能成為洗牌的催化劑。那些能夠將資本轉化為真正競爭力、找到差異化發展路徑的券商,將在新一輪行業變革中脫穎而出;而單純依靠資本擴張、缺乏核心競爭力的機構,則可能面臨更大壓力。
定增只是新征程的第一步。在資本市場深化改革和行業格局重塑的背景下,如何走好資本節約型、高質量發展之路,將是券商需要持續解答的時代命題。未來的行業競爭,將更加考驗券商將資本轉化為核心競爭力的能力。無論是通過科技賦能提升運營效率,還是通過業務創新打造差異化優勢,抑或是通過風控升級確保穩健經營,都需要券商在資本補充后實現真正的能力建設。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