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7日,COMEX黃金期貨價格盤中一度觸及4000.1美元/盎司,突破4000美元關鍵心理關口,創下歷史新高。截至當日發稿,金價報3986.4美元/盎司,年內累計漲幅達50%。這一里程碑式的突破,標志著黃金在多重宏觀變量交織下的資產地位進一步強化。從美聯儲重啟降息周期,到全球地緣政治風險上升,再到主要經濟體央行持續增持,黃金正從傳統避險工具演變為全球儲備結構再平衡的重要載體。
同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9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3387億美元,較8月末上升165億美元,連續兩個月站穩3.3萬億美元之上,為2015年12月以來最高水平。同期,央行黃金儲備升至7406萬盎司,較前月增加4萬盎司,實現連續第十一個月增持。盡管增幅持續處于低位,但這一趨勢背后,折射出中國在國際儲備管理上的深層戰略考量。
國際金價的加速上行,始于2025年3月突破3000美元/盎司,并在9月底跨越3800美元關口,10月7日盤中觸及4000.1美元。這一系列突破,不僅是價格層面的躍升,更反映了全球金融市場對實際利率、貨幣政策和地緣風險的重新定價。
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CIO)于9月25日發布觀點顯示,在美聯儲可能進一步實施寬松政策、而通脹仍處于相對高位的背景下,美國實際利率有望繼續下行,這對黃金構成結構性支撐。
“我們認為金價或有進一步的上漲空間,因為在美聯儲可能進一步寬松政策和通脹仍然高企的情況下,美國實際利率有望進一步下降,從而利好黃金?!痹摍C構分析稱,“隨著金價持續上漲,我們預計中國黃金ETF持倉量或將恢復。此外,中國香港最新的施政報告中計劃拓展在港黃金儲備,并建立黃金中央清算系統,亦有望為金價提供支持性背景?!?/p>
從中國官方儲備數據看,黃金儲備的持續增持已成為明確趨勢。2025年9月末,央行黃金儲備達7406萬盎司,較8月末增加4萬盎司,雖為2024年11月以來最小單月增幅,但已是連續第十一個月增持。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指出,9月美聯儲恢復降息,美國政府對貨幣政策獨立性的干預增加,疊加國際地緣政治風險居高不下,導致金價波動加劇。在此背景下,央行增持節奏放緩,更多是出于成本控制的審慎考量。
王青進一步分析認為,從長期戰略角度看,增持黃金的需求正在上升。截至2025年9月末,我國官方國際儲備中黃金占比為7.7%,顯著低于15%左右的全球平均水平。他認為,這意味著我國在優化儲備結構方面仍有較大空間。持續小幅增持黃金,既是應對國際環境不確定性的必要舉措,也是為人民幣國際化創造條件的重要支撐?!皬膬灮瘒H儲備結構,穩慎扎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以及應對當前國際環境變化等角度出發,未來央行增持黃金仍是大方向?!?/p>
黃金作為最終支付手段和信用錨定資產,其戰略意義正被重新評估。歷史上,黃金儲備與主權貨幣信用密切相關。在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后,黃金雖不再與美元直接掛鉤,但其作為“無國籍貨幣”的屬性,使其在危機時期始終具備不可替代的流動性與信任基礎。
當前,全球正面臨多重結構性挑戰:地緣政治沖突頻發、主要經濟體債務水平高企、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信用面臨質疑。在此背景下,多國央行紛紛增加黃金持有量。世界黃金協會數據顯示,2025年以來,全球央行黃金凈購買量已連續多個季度保持高位,中國、波蘭、新加坡、印度等國均為主要買家。
中國央行的增持行為,既是對這一趨勢的順應,也蘊含更深層的政策意圖。一方面,通過增持黃金、適度減持美債,可降低對單一貨幣資產的依賴,提升儲備安全性;另一方面,黃金儲備的增加有助于增強人民幣的內在價值支撐,為人民幣在跨境支付、國際結算中的使用提供信用背書。
值得注意的是,黃金儲備的積累并非短期投機行為,而是一項長期戰略。即便在金價屢創新高的背景下,央行仍堅持“小步慢跑”式的增持,反映出其不追求短期成本最優,而著眼于長期結構優化的決策邏輯。這種“逆周期”操作,恰恰體現了主權儲備管理的審慎性與前瞻性。
黃金突破4000美元,是否意味著泡沫正在形成?或許問題本身已不再重要。真正值得思考的是:在全球貨幣體系面臨重構、地緣格局深刻演變的今天,各國為何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黃金這一貴金屬?
當美元的信用邊界開始松動,當金融市場對“安全資產”的定義發生遷移,黃金的回歸,或許不是歷史的重復,而是新秩序的序章。在全球治理碎片化、傳統安全資產屬性發生動搖的今天,什么才是真正的財富儲存形式?美元體系提供的流動性固然不可或缺,但黃金所代表的超越主權的終極清償能力,其價值正在被重新發現。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