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神”巴菲特清倉了持有長達17年的比亞迪股票,2.3億美元變為接近80億美元,回報率高達驚人的3890%。
9月21日,巴菲特旗下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已經確認清倉比亞迪所有股份的消息。這段始于2008年的投資,最終以近40倍的回報率落幕,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史上最具標志性的投資案例之一,也成為巴菲特投資生涯中最成功的案例之一。
9月22日早上,比亞迪集團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云飛發文回應稱,感謝芒格和巴菲特對比亞迪的認可,也感謝過去17年的投資、幫助和陪伴,為長期主義點贊。
三年內減持直至清倉
2008年9月,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以每股8港元的價格,認購了比亞迪2.25億H股,總計斥資2.3億美元,占總股本的9.89%。
當時,巴菲特是聽從了查理·芒格的建議,最終做出這一決定的。查理·芒格是巴菲特的黃金搭檔,素有“幕后智囊”和“最后的秘密武器”之稱。這一投資決策在當時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顯得尤為大膽。
查理·芒格在2009年股東大會上坦言,這個投資決定讓“沃倫和我好像瘋了”。但他認為,比亞迪及其CEO王傳福是個“該死的奇跡”。
隨著時間的推移,比亞迪的表現逐漸證明了查理·芒格和巴菲特的眼光。從2008年到2022年,比亞迪經歷了快速成長,不僅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還在電池技術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市值一路狂飆。
2022年8月,伯克希爾開始減持比亞迪股份。到2023年6月,伯克希爾已出售近76%的比亞迪股份,持股比例降至已發行股份的略低于5%。根據香港交易所規定,持股比例低于5%后無需披露后續出售情況。
據統計,從2008年9月到2025年9月的這約17年間,巴菲特已累計減持比亞迪H股至少16次。2025年伯克希爾第一季度財務文件顯示,該項投資價值已歸零。其發言人證實,比亞迪股份確實已全部售出。
按最新收盤價計算,該筆投資累計套現逾77.3億美元,年化回報約22%。這筆持續17年,回報率3890%的投資,無疑將載入投資史冊。
或與投資戰略轉向有關
分析認為,減持原因包括估值過高、行業競爭加劇及投資戰略轉向美國本土等因素。
巴菲特本人雖從未詳細解釋減持原因,但他在2023年接受CNBC采訪時曾表示,比亞迪是一家“非凡的公司”,由一位“非凡的人”經營,但“我認為我們會找到一些讓我更滿意的投資方向”。
事實上,這項交易原本就是2008年時芒格牽線促成的。芒格去世后,清倉也很正常。從市場表現上來看,2022年比亞迪H股市盈率一度突破180倍,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分析認為這一估值已經透支了比亞迪的增長潛力,這也被認為是開始減持比亞迪股票的“導火索”。
也有分析指出,巴菲特清倉比亞迪股票,一是戰略調整與投資重心轉移,他在2024年股東大會上曾明確表示未來投資重點將轉向美國本土,這與伯克希爾近年來增持西方石油、日本商社等傳統能源及高股息資產的動作一致;二是美國《通脹削減法案》限制中國電池組件使用,減持被解讀為資本層面的“精準脫鉤”。
此外,行業競爭加劇也是造成減持的重要原因。當前,中國新能源汽車已進入“技術決定生死”的淘汰賽階段。未來競爭將聚焦三大核心戰場:智能駕駛的算法迭代速度、電池技術的能量密度與成本控制、生態協同的全球化深度(如 V2G 能源網絡、車路云一體化)。
寧德時代固態電池能量密度突破 400Wh/kg,華為智駕系統實現 “無圖城市領航”,這些技術突破正在重塑行業標準。在這樣的背景下,比亞迪領先優勢持續弱化,公司在技術和市場上的優勢面臨挑戰,“護城河”面臨深度考驗。
從比亞迪自身的業績來看,也有一定的起伏。財報顯示,比亞迪2024年實現營收7771.02億元,同比增長29.02%;銷量427萬輛,同比增長41%,市場份額達33.2%。2025年一季度,比亞迪實現營收1703億元,凈利潤91.55億元,同比增長100.38%。但二季度,比亞迪凈利潤同比下滑29.9%,反映出行業“價格戰”的壓力。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