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點:
●國別、商品出口結構變化,出口額增速震蕩前行
●外貿國別結構變化,進口額增速窄幅震蕩前行
●未來展望:外部環境復雜多變,外貿增速震蕩前行

內容提要
2025年8月,按美元計價,中國進出口總額5412.9億美元,同比增長3.1%。其中,出口總額3218.1億美元,同比增長4.4%;進口總額2194.8億美元,同比增長1.3%;貿易順差1023.3億美元。外貿國別、商品結構變化,“一帶一路”效應逐漸顯現,進、出口額增速震蕩前行。
出口方面,2025年8月,出口總額3218.1億美元,同比增長4.4%,較前月下降2.8個百分點,本月出口結構變化繼續,全部出口額增速繼續窄幅震蕩。國別方面,中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東盟、歐盟出口額增速繼續高位震蕩,對美國出口繼續大幅下降;具體出口商品方面,傳統低附加值商品出口加速下降,技術含量較高商品的出口則繼續增長,尤其是對集成電路、汽車出口繼續高速增長。
進口方面,2025年8月,進口總額2194.8億美元,同比增長1.3%,較前月下降2.8個百分點,經濟弱修復,進口額增速窄幅震蕩上行。外貿國別結構變化,與歐盟、日本貿易往來增加,較2024年同期,自歐盟、日本進口額增速上行明顯。中國國內經濟結構調整依舊,對傳統大宗商品的需求減少,疊加外部環境愈發復雜,使得進口額整體依然相對低速增長。

正 文
國別、商品出口結構變化,出口額增速震蕩前
2025年8月,出口總額3218.1億美元,同比增長4.4%,較前月下降2.8個百分點,本月出口結構變化繼續,全部出口額增速繼續窄幅震蕩。國別方面,中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東盟、歐盟出口額增速繼續高位震蕩,對美國出口繼續大幅下降;具體出口商品方面,傳統低附加值商品出口加速下降,技術含量較高商品的出口則繼續增長,尤其是對集成電路、汽車出口繼續高速增長。
外部需求方面,在主要出口伙伴國中,8月美國、歐盟、日本制造業PMI均較前月小幅上漲,經濟走勢相對平穩,外部需求穩定。8月美國Markit制造業PMI終值為53.0,大幅高于前月,再次回至榮枯線以上,反映出制造業相對強勁;日本制造業PMI為49.7,高于前月0.8個百分點;歐元區制造業PMI為50.7,是2022年6月以來,時隔37個月首次回歸至榮枯線以上,2025年以來歐盟制造業PMI均值明顯高于2024年上半年均值,歐盟經濟弱修復。

從國別出口看,8月中國對美國、歐盟、東盟出口額當月同比增速分別為-33.12%、10.38%、6.74%,分別較前期上漲-11.45、1.14、4.29個百分點。本月中國對美國的出口額繼續大幅下滑,但中國對歐盟、東盟的出口卻保持高速增長。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以來,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及地區的出口快速增長,1-8月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及地區出口占比中國對外出口總額的50%以上,同比增長10.7%,高于全部出口額增速4.8個百分點;推算8月當月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及地區出口額同比增長12.8%,高于出口總額同比8.4個百分點??梢?,盡管面對高關稅的沖擊,但出口國別結構變化,增加與歐盟、東盟、東亞國家、“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出口貿易,拓寬出口渠道,2025年中國出口總額增速并未發生斷崖式下滑。

從具體出口商品看,傳統優勢產業出口額繼續下滑,高技術產業出口則相對繼續上行。8月,箱包及類似容器、鞋靴出口額繼續下降,分別同比增長-14.9%、-17.1%,降幅分別較前月擴大4.9、9.4個百分點。中國出口機電產品1974.58億美元,占中國出口總額的61.36%,仍在中國出口中占主導地位,同比增長7.58%。其中,出口集成電路177.22億美元,同比增長32.8%,較前月上漲3.6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為793.41億美元,同比增長8.92%,汽車(包括底盤)出口128.15億美元,同比增長17.31%。
外貿國別結構變化,進口額增速窄幅震蕩前行
2025年8月,進口總額2194.8億美元,同比增長1.3%,較前月下降2.8個百分點,經濟弱修復,進口額增速窄幅震蕩上行。外貿國別結構變化,與歐盟、日本貿易往來增加,較2024年同期,自歐盟、日本進口額增速上行明顯。中國國內經濟結構調整依舊,對傳統大宗商品的需求減少,疊加外部環境愈發復雜,使得進口額整體依然相對低速增長。
從國別進口看,中國從美國、歐盟、日本和東盟的進口額分別同比增長-16.04%、-1.84%、10.96%、-3.83%,分別較前月上漲2.83、-0.26、-6.17、1.93個百分點。推算本月中國從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進口額同比增長-4.82%,同比增速再次轉負,較前月下降6.09個百分點。同時,本月自非洲、拉丁美洲進口額同比增長-7.78%、-3.19%,分別較前月下降27.14、13.32個百分點,與“一帶一路”地區共同導致本月進口額增速下降。
從具體商品進口看,大宗商品方面,1-8月鐵礦砂及其精礦、原油、煤及褐煤、天然氣、鋼材的進口量累計同比增速分別為-1.6%、2.5%、-12.2%、-5.9%、-114.1%,與1-7月相比,鐵礦砂、天然氣、鋼鐵、煤進口量降幅均有收窄,僅有原油進口量增速小幅下降。農產品方面,糧食進口累計同比下降19.5%,降幅收窄2.1個百分點。

未來展望:外部環境復雜多變,外貿增速震蕩前行
出口方面:2025年外部環境或進一步復雜,風險與機遇并存,預計2025年出口增速或震蕩前行。第一,歐美政權更迭增加了對外貿易的不確定性,尤其在全球環境復雜的當下,西方主要貿易伙伴國的大選年加劇了貿易政策多變的風險;第二,特朗普政府行為激進,當選以來的一系列關稅措施,抬高了全球關稅壁壘,增加了全球貿易的不確定性;第三,RCEP協議持續釋放外貿紅利,出口結構不斷優化,未來與東亞貿易或將對出口增速形成支撐。
進口方面:預計2025年進口增速或將延續復蘇態勢。一方面,國內穩經濟政策將持續發力,有助于拉動中國內需恢復逐步回暖,保障經濟基本面企穩回升,進口增速有望逐漸得到改善;另一方面,房地產市場仍在底部運行,抑制鋼鐵等大宗商品的進口,疊加全球貿易壁壘高筑,產業鏈被迫斷裂,供貨商更替,勢必影響原有的國際貿易往來,利空中國進口。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簡介: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成立于2004年。掛靠在北京大學經濟學院。依托北京大學,重點研究領域包括中國經濟波動和經濟增長、宏觀調控理論與實踐、經濟學理論、中國經濟改革實踐、轉軌經濟理論和實踐前沿課題、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教學研究等。同時,本中心密切跟蹤宏觀經濟與政策的重大變化,將短期波動和長期增長納入一個綜合性的理論研究框架,以獨特的觀察視角去解讀,把握宏觀趨勢、剖析數據變化、理解政策初衷、預判政策效果。
中心的研究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對中國的宏觀經濟政策產生了較大影響。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有:(1)推動了中國人口政策的調整。中心主任蘇劍教授從2006年開始就呼吁中國應該立即徹底放棄計劃生育政策,并轉而鼓勵生育。(2)關于宏觀調控體系的研究:中心提出了包括市場化改革、供給管理和需求管理政策的三維宏觀調控體系。(3)關于宏觀調控力度的研究:2017年7月,本中心指出中國的宏觀調控應該嚴防用力過猛,這一建議得到了國務院主要領導的批示,也與三個月后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宏觀調控有度”的觀點完全一致。(4)關于中國經濟目標增速的成果。2013年,劉偉、蘇劍經過縝密分析和測算,認為中國每年只要有6.5%的經濟增速就可以確保就業。此后不久,這一增速就成為中國政府經濟增長速度的基準目標。最近幾年中國經濟的實踐也證明了他們的這一測算結果的精確性。(5)供給側研究。劉偉和蘇劍教授是國內最早研究供給側的學者,他們在2007年就開始在《經濟研究》等雜志上發表關于供給管理的學術論文。(6)新常態研究。劉偉和蘇劍合作的論文“新常態下的中國宏觀調控”(《經濟科學》2014年第4期)是研究中國經濟新常態的第一篇學術論文。蘇劍和林衛斌還研究了發達國家的新常態。(7)劉偉和蘇劍主編的《尋求突破的中國經濟》被譯成英文、韓文、俄文、日文、印地文5種文字出版。(8)北京地鐵補貼機制研究。2008年,本課題組受北京市財政局委托設計了北京市地鐵運營的補貼機制。該機制從2009年1月1日開始被使用,直到現在。
中心出版物有:(1)《原富》雜志?!对弧肥且粋€月度電子刊物,由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辦,目的是以最及時、最專業、最全面的方式呈現本月國內外主要宏觀經濟大事并對重點事件進行專業解讀。(2)《中國經濟增長報告》(年度報告)。該報告主要分析中國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中長期問題,從2003年開始已經連續出版14期,是相關年度報告中連續出版年限最長的一本,被教育部列入其年度報告資助計劃。(3)系列宏觀經濟運行分析和預測報告。本中心定期發布關于中國宏觀經濟運行的系列分析和預測報告,尤其是本中心的預測報告在預測精度上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
免責聲明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屬學術機構,本報告僅供學術交流使用,在任何情況下,本報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觀點僅供參考,亦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
本報告版權僅為本研究中心所有,未經書面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復制、發表或引用。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