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 id="ww04w"><rt id="ww04w"></rt></tt>
  • <tt id="ww04w"><table id="ww04w"></table></tt>
  • <tt id="ww04w"><table id="ww04w"></table></tt>
  • <tt id="ww04w"></tt>
  • <tt id="ww04w"><table id="ww04w"></table></tt>
  • <li id="ww04w"></li>
  • 黃金稅收新政下的產業鏈變局

    經濟觀察報 關注 2025-11-08 15:30

    11月初,在中國最大的黃金批發市場——深圳水貝市場,從事黃金生產加工業務的周先生突然遭遇訂單停滯的情況?!安糠旨庸S可能需要暫時調整生產節奏?!彼嬖V記者,這不是個別現象,近期水貝市場交易活躍度明顯下降,進入“半停滯”狀態。

    這背后,是黃金產業鏈正在“消化”剛剛出臺的黃金稅收新政所帶來的影響。

    近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于黃金有關稅收政策的公告》(下稱“新政”),明確黃金有關稅收政策,并自2025年11月1日起實施,執行至2027年12月31日。此次黃金稅收新政,對特定交易所場內黃金實物交割環節按買方用途及主體性質實施差異化征管。新政將黃金交易劃分為“投資性”與“非投資性”兩條“賽道”,非投資性用途及非會員買方稅負明顯增加。

    多個水貝商家向記者表示,黃金稅收新政發布后,目前業內普遍持觀望態度,等待具體操作細則進一步明確。此外,在加稅報價機制下,金條與金飾價格已全線上漲。終端消費者也多轉為觀望,實際成交較為慘淡。

    記者通過多方采訪了解到,新政實施后,黃金飾品產業鏈中下游企業的稅務成本有所上升,短期內利潤空間受到擠壓。部分企業已通過上調產品價格,將成本壓力向終端消費者傳導。同時,業界普遍預計新政將推動黃金交易進一步向場內集中,促進行業整體透明化和規范化發展。

    產業鏈洗牌

    新規從源頭上區分投資性與非投資性用途,并進行分類管理,以取代已沿用20余年的原有政策。

    新政規定,對會員單位或客戶通過上海黃金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下稱“交易所”)交易標準黃金,賣出方會員單位或客戶銷售標準黃金時,免征增值稅。未發生實物交割出庫的,交易所免征增值稅;發生實物交割出庫的,區別標準黃金的投資性用途和非投資性用途,分別按規定適用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以及免征增值稅、買入方按照6%扣除率計算進項稅額政策。

    過去,會員單位、客戶通過交易所進行標準黃金交易,不發生實物交割的,一律免征增值稅;發生實物交割的,實行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發票的管理相對統一,不會按照用途進行區分。

    周先生向記者解釋,按照新政,對于非投資類的黃金企業(如飾品、工業用途)而言,稅收負擔將加重,因其繳納的進項稅抵扣減少,由原來的13%降至6%,相當于用金成本提升了7%。

    北京華稅律師事務所表示,此次黃金稅改新政改變了過去相對統一的稅收規則,通過“黃金用途區分+發票標記管理”的方式,有效防范利用黃金稅收規則虛開黃金發票的風險。

    國投安信期貨高級分析師劉冬博指出,新政實施后,無論金條還是金飾品均無法實現全鏈條增值稅專票傳導,稅務成本不同程度地提升。所有具有稅收優惠的交易都需經過交易所審核備案,黃金流向更加透明,可在一定程度上打擊灰色鏈條的業務規模。私料交易短期依然會存在,但隨著庫存的消耗,最終會逐漸回流到交易所層面進行交易,并面臨稅務成本的增加。

    稅收新政的沖擊,已經傳導至周先生所處的黃金加工環節。

    “目前,B端客戶需要一定時間消化和適應政策變化,部分訂單出現暫時停滯?!敝芟壬蛴浾咄嘎?,部分客戶已完成的訂單尚未前來提貨,原因在于客戶一時難以接受因稅收調整導致每公斤黃金采購成本增加約六七萬元,因而產生猶豫情緒。

    據周先生介紹,稅收新政對他的來料加工業務沒有直接影響——因為賺取的是加工費,且采用以料易貨的模式(客戶用黃金板料交易換取加工訂單),只要工廠維持原有的基礎盤,不去擴大黃金運營庫存(即新購入黃金生產板料),新政對該業務暫時影響有限。不過,下游部分客戶提貨停滯,還是間接影響了工廠的生產節奏。

    據了解,水貝市場的黃金交易以非投資類首飾用金為主,涵蓋批發商、加工廠及料商等多個環節。這些環節,無一例外都受到了稅收新政的影響。

    廣東省黃金協會副會長兼首席黃金分析師朱志剛向記者表示:“當前水貝市場交易近乎陷入半停滯狀態,大家對于新政的解讀還不是很清晰,都在等待出臺更明確、更具操作性的實施細則?!?/p>

    “這次稅改相當于重塑了游戲規則?!敝熘緞偙硎?,稅改防止了套票、虛開發票行為,“卡斷”了黃金現有的生態鏈,整個行業的成本會有所提高。他認為,黃金行業的競爭格局即將生變,一場行業洗牌在所難免。

    周先生也認為,以往游走于灰色地帶的大小料商,今后違規經營的成本將顯著增加,整個行業將朝著更加陽光化、規范化的方向發展。

    在當前黃金稅收新政具體實施細則尚未明確之際,行業內普遍將加稅銷售視為相對穩妥的應對策略。記者觀察發現,零售端已對此作出反應,黃金首飾價格普遍上調。

    11月3日下午,盡管交易所的金價未出現大幅波動,深圳水貝市場的多家金店單日價格仍出現跳漲,漲幅達60元/克。記者實地走訪進一步確認,各品牌足金首飾價格普遍每克上調60元—70元。以周大福為例,其足金飾品當日報價為1259元/克,較此前三天保持的1198元/克上漲61元/克。

    朱志剛分析認為,稅收新政對大品牌黃金商家的影響相對有限。由于品牌溢價與客群承受能力較強,金價上漲六七十元對大品牌消費者的購買意愿影響不大。然而,對小商家而言,情況則截然不同。小商家長期以來依賴價格優勢參與市場競爭,加價后這一優勢基本喪失,競爭力將明顯削弱。他預計,未來可能會出現小品牌加速出清、行業集中度提升的行業洗牌現象。

    周先生也持相似觀點,他認為接下來行業將進入“適者生存、加速淘汰”的階段。在政策與市場的雙重壓力下,部分品牌力、產品力或營銷能力不足的企業,或將面臨關停退出的命運。

    中糧期貨指出,金飾企業短期利潤將承壓,具備交易所會員資格的金飾企業在投資類金條等產品銷售上優勢顯著,長期來看龍頭企業優勢將進一步凸顯。行業集中度將提升,稅收征管優化將推動市場凈化,加速中小企業退出。短期灰色交易萎縮或短暫擾動市場供應,中長期則有利于交易所會員及行業龍頭發展。

    流向場內交易

    近年來,國內外黃金價格大幅上漲,吸引大量社會資金涌入,掀起一股全民“淘金熱”。然而,市場熱度背后也伴隨著場外交易投機氛圍濃厚、報價機制不規范等問題,潛藏的風險不容忽視。

    業內分析指出,本次黃金稅收新政加重了非投資性用途黃金的稅負,有助于引導個人投資者轉向黃金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標準化金條等規范產品,推動資金向場內標準化交易集中,從而提升市場整體透明度與規范性。

    新政維持了中國黃金市場全面市場化后,交易所場內交易的稅收優惠地位。新政明確,場內交易免征增值稅,而非場內交易需按13%繳稅。這意味著,以投資為目的購買標準金條,通過交易所或其代理產品(如黃金ETF、積存金等)渠道,稅負成本更低,更具優勢。

    萬聯證券認為,由于場內交易標準黃金免繳增值稅,新政有助于黃金交易向場內集中化發展,減少場外非法交易和投機行為,提升市場透明度。

    華聞期貨總經理助理兼研究所所長程小勇分析稱,從稅收新規的導向來看,一是規范黃金購銷行為,引導黃金交易主體積極參與場內交易;二是避免場外交易可能存在的稅收盲區、價格操縱風險和過度投機風險;三是區別標準黃金的投資性用途和非投資性用途,在一定程度上引導投資者合理投資,避免投機過熱。

    多位受訪人士向記者表示,隨著新政落地,預計將出現黃金場外交易向場內轉移、部分珠寶首飾需求轉向投資性金條的結構性變化。

    根據新政,若為投資性用途,會員買方進項稅稅率13%(增值稅專用發票,享受即征即退政策,且免征城建稅及教育費附加),銷項僅能開具普通發票,企業原本能報銷的開支被取消。這一規則利好直營模式,且因抵扣鏈條被截斷,黃金流通監管進一步收緊,銀行及大品牌的金條銷售會更趨集中。

    南華期貨貴金屬新能源研究組負責人夏瑩瑩指出,通過非交易所通道采購黃金的珠寶首飾企業,因上游增值稅免征取消,其采購成本將直接增加13%,并轉移給下游消費者。這可能助推屬于交易所會員及客戶性質的珠寶首飾企業,相較于非交易所會員及客戶的相對稅收政策優勢凸顯。

    夏瑩瑩進一步表示,由于通過向交易所會員采購的投資金條仍享受增值稅13%抵扣政策,其銷售價格仍接近盤面價格,因此,預計珠寶需求可能向投資類交易所會員單位的投資金條需求轉移。

    從黃金投資層面來看,程小勇認為,稅收新規短期可能導致黃金實物投資成本攀升,長期則影響不大,且黃金ETF等投資不受稅收新規影響。他認為,去美元化、全球寬松的貨幣環境和全球政治環境的不確定性導致黃金投資需求增長趨勢還會持續。

    對于個人投資者投資黃金,程小勇提出三點建議:一是選擇正規渠道購買黃金及金飾品,優先選擇貨源來源于場內交易的供應商;二是避免過度投機和加杠桿,以資產配置為主,降低金價大起大落帶來的投資風險;三是資產配置應該多元化和做好適當對沖,不宜過度押注黃金。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華東新聞中心記者 主要關注金融衍生品領域,重點報道期貨、大宗商品、租賃、信托等市場動態。新聞線索可聯系郵箱:chenshan@eeo.com.cn。
    日本人成18禁止久久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