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8月,人民幣匯率震蕩前行,總體在7.1030至7.2106區間內震蕩升值。市場對9月美聯儲降息預期的升溫,中國全社會用電量的單月萬億突破,以及中國經濟、社會走勢相對平穩等是影響8月美元兌人民幣匯率走勢的主要因素。展望未來,上合峰會、九三閱兵進一步提升了中國綜合國際地位,展現了綜合實力的提升,提高了中國資產的吸引力,疊加特朗普施壓美聯儲,增加了9月美聯儲降息預期,但實際數據方面持續上漲的通脹率、相對較低的失業率并不支持降息政策,預計2025年9月人民幣匯率在7.00~7.25區間雙向波動震蕩升值。
一、市場回顧
2025年8月,人民幣匯率震蕩前行,總體7.1030至7.2106區間內震蕩升值。其中,人民幣在岸匯率在7.1330至7.2106間波動;人民幣中間價在7.1030至7.1496間波動;人民幣離岸匯率則是在7.1209至7.1929間波動。國際方面,市場增加了9月美聯儲降息預期,CME“美聯儲觀察”數據顯示,7月26日美聯儲暫停降息后,市場預期9月美聯儲降息25個基點的概率為62.6%,到了8月1日降息25個基點的概率為81.9%,截至9月3日這一概率已經升至90.5%。三方面因素推動9月美聯儲降息預期升溫:第一,7月新增非農人口7.3萬人,不及預期的11萬人,也低于前值14.7萬人。第二,近期美國總統特朗普部分行為被市場解讀為對美聯儲施壓,8月1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考慮就美聯儲大樓翻新工程管理問題對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提起訴訟;8月25日特朗普解雇美聯儲理事莉薩·庫克,因其涉嫌住房抵押貸款欺詐。第三,鮑威爾在杰克遜霍爾央行年會上表示,“風險平衡似乎正在發生變化,當前的形勢意味著,就業面臨的下行風險上升”“隨著政策處于緊縮區域,這種風險平衡的轉變可能意味著需要調整政策立場”。
國內方面,第一,7月全社會用電量1022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6%,首次突破萬億千瓦時大關,體現了中國經濟的活力與韌性;第二,與同期全球主要國家、組織相比,中國經濟、社會相對穩定,科技發展迅速,尤其8月舉辦的世界機器人大會與復雜的全球局勢形成鮮明的對比,彰顯出中國經濟、投資環境的穩定,利多人民幣。
總體來看,市場對9月美聯儲降息預期的升溫,中國全社會用電量的單月萬億突破,以及中國經濟、社會走勢相對平穩等是影響8月美元兌人民幣匯率走勢的主要因素,總體在7.1030至7.2106區間內震蕩升值。

二、人民幣匯率后市展望
預計2025年9月人民幣匯率保持震蕩升值,震蕩區間為7.00~7.25。
從拉升因素看:第一,中國經濟、軍事、科技大爆發,國家綜合國際地位提升,提高了中國資產的吸引力,為人民幣匯率自主穩定的走勢提供了支撐。8月31日至9月1日,上合峰會在天津舉行;9月3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閱兵,全球20余位國家領導人親臨參會,體現出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高端現代化武器亮相進一步展現了中國科技的爆發。第二,近期受美國總統特朗普對美聯儲施壓影響,市場增加的9月美聯儲降息的預期,利多人民幣。
從壓低因素看:盡管市場認為杰克遜霍爾年會上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講話放鴿,增加了9月美聯儲降息預期,但4月以來美國通脹率持續上升、失業率依然相對較低,實際經濟數據并不支持降息開啟。
綜合而言,上合峰會、九三閱兵進一步提升了中國綜合國際地位,展現了綜合實力的提升,提高了中國資產的吸引力,疊加特朗普施壓美聯儲,增加了9月美聯儲降息預期,但實際數據方面持續上漲的通脹率、相對較低的失業率并不支持降息政策,預計2025年9月人民幣匯率在7.00~7.25區間雙向波動震蕩升值。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簡介: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成立于2004年。掛靠在北京大學經濟學院。依托北京大學,重點研究領域包括中國經濟波動和經濟增長、宏觀調控理論與實踐、經濟學理論、中國經濟改革實踐、轉軌經濟理論和實踐前沿課題、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教學研究等。同時,本中心密切跟蹤宏觀經濟與政策的重大變化,將短期波動和長期增長納入一個綜合性的理論研究框架,以獨特的觀察視角去解讀,把握宏觀趨勢、剖析數據變化、理解政策初衷、預判政策效果。
中心的研究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對中國的宏觀經濟政策產生了較大影響。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有:(1)推動了中國人口政策的調整。中心主任蘇劍教授從2006年開始就呼吁中國應該立即徹底放棄計劃生育政策,并轉而鼓勵生育。(2)關于宏觀調控體系的研究:中心提出了包括市場化改革、供給管理和需求管理政策的三維宏觀調控體系。(3)關于宏觀調控力度的研究:2017年7月,本中心指出中國的宏觀調控應該嚴防用力過猛,這一建議得到了國務院主要領導的批示,也與三個月后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宏觀調控有度”的觀點完全一致。(4)關于中國經濟目標增速的成果。2013年,劉偉、蘇劍經過縝密分析和測算,認為中國每年只要有6.5%的經濟增速就可以確保就業。此后不久,這一增速就成為中國政府經濟增長速度的基準目標。最近幾年中國經濟的實踐也證明了他們的這一測算結果的精確性。(5)供給側研究。劉偉和蘇劍教授是國內最早研究供給側的學者,他們在2007年就開始在《經濟研究》等雜志上發表關于供給管理的學術論文。(6)新常態研究。劉偉和蘇劍合作的論文“新常態下的中國宏觀調控”(《經濟科學》2014年第4期)是研究中國經濟新常態的第一篇學術論文。蘇劍和林衛斌還研究了發達國家的新常態。(7)劉偉和蘇劍主編的《尋求突破的中國經濟》被譯成英文、韓文、俄文、日文、印地文5種文字出版。(8)北京地鐵補貼機制研究。2008年,本課題組受北京市財政局委托設計了北京市地鐵運營的補貼機制。該機制從2009年1月1日開始被使用,直到現在。
中心出版物有:(1)《原富》雜志?!对弧肥且粋€月度電子刊物,由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辦,目的是以最及時、最專業、最全面的方式呈現本月國內外主要宏觀經濟大事并對重點事件進行專業解讀。(2)《中國經濟增長報告》(年度報告)。該報告主要分析中國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中長期問題,從2003年開始已經連續出版14期,是相關年度報告中連續出版年限最長的一本,被教育部列入其年度報告資助計劃。(3)系列宏觀經濟運行分析和預測報告。本中心定期發布關于中國宏觀經濟運行的系列分析和預測報告,尤其是本中心的預測報告在預測精度上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
免責聲明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屬學術機構,本報告僅供學術交流使用,在任何情況下,本報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觀點僅供參考,亦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
本報告版權僅為本研究中心所有,未經書面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復制、發表或引用。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