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的雙11猶如一面“透鏡”,折射出消費者內心最真實的訴求。2025年,盡管促銷戰線拉長至10月9日開啟,購物熱情卻絲毫不減。為洞察服飾美妝領域的消費新動向、解碼消費者決策邏輯,日前,通過對2000位消費者的問卷調研,《2025雙11服飾美妝消費趨勢調研報告》發布,數據顯示:近九成消費者已參與雙11,超過一半的消費者已果斷下單,超過1/3的消費者將心儀單品加入購物車,只待最佳時機出手,生怕錯過“真香”折扣。作為大促的核心“戰場”,服飾與美妝護膚品類今年依然領跑。超過75%的消費者計劃入手秋冬服飾,47.2%的人鎖定護膚產品,強調“認真護膚才是對自己負責”,與此同時,消費邏輯的深刻轉向正在顯現,過去依賴個人體驗的“經驗派”、憑主觀喜好決策的“感覺派”,以及受促銷帶動的“沖動派”日益式微,取而代之的是,關注商品可驗證成分、可量化功效的“參數黨”快速崛起,這一變化的本質,是消費者從被動接受營銷,主動回歸以“商品功能本質”為核心的消費邏輯,用更理性的標準篩選真正有價值的產品。
在美妝護膚領域,“成分(成分代表的功效)”成為影響購買決策的重要因素:近七成消費者熟知玻尿酸主打補水鎖濕、膠原蛋白對抗干紋松弛,新晉“抗衰老王牌”麥角硫因也頻頻上榜。這種“參數思維”也已拓展至服飾領域,74.3%的消費者表示,冬季服飾開始習慣“看數據說話”,羽絨服要查充絨量,大衣關注羊毛/羊絨比例,戶外裝則緊盯防水指數、透氣系數。
與此同時,各大廠商甚至平臺也在“參數”維度上進行專業化升級。有的平臺出手規范細分行業的參數標準,建立賬號誠信體系,為用戶提供更豐富的參數選項讓用戶可以快速篩選商品。其中,非常值得關注的是,精于數智化的京東似乎用“理工思維”設定了更專業精準的參數嚴選來把關品質服飾,推出“安心品質”和“JD FASHION”標識,服務關注參數的消費者們,并快速獲得了消費者的認可,據調研,79.7%的消費者將京東“JD FASHION”和“安心品質”詳情頁視為最可信的參數說明書。
電商平臺這種可量化、可驗證的選品把關,不僅順應了理性消費的趨勢,還形成了“平臺—品牌—消費者”的正向循環:廠商為上“安心標”主動優化參數,平臺借專業選品提升信任,消費者“用腳投票”,最終電商平臺流量與口碑雙收。2025年雙11,當成分與參數成為決策錨點,消費從“跟著感覺走”轉向更多“用數據說話”,理性消費正孕育出更懂自己、更會生活的新消費風尚。
消費新風:成分與參數成理性決策核心
2025年雙11購物季正逐漸升溫,美妝護膚與服飾品類再度成為消費熱點。調研數據揭示,近兩年消費者購買行為發生顯著變化,成分、面料與參數成為影響消費者決策的核心因素,消費者更加關注商品本身的功能價值。
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選購服飾時研究面料、購買護膚品時研究成分,93.5%的受訪者認為,這是一種更好的消費方式,這種從產品本質出發的消費方式更科學,49.2%的人表示自己“關注產品最本質的元素,通過主動學習能找到更優質、更適配自身需求的產品”;14.2%的人指出,隨著商品選擇日益豐富,成分和參數已成為重要的購買決策依據;更有17.3%的人表示,關注成分和參數能精準匹配自身需求,從過去的“盲盒消費”轉向“精準適配”,避免盲目試錯。

在美妝護膚領域,回歸產品本質、聚焦核心價值的趨勢尤為突出,成分(或者說成分代表的功效)已成為消費者核心考量因素之一。調研顯示,96.4%的消費者在購買護膚品時會關注成分,50.7%的人表示自己要按成分對同品類或同品牌產品做二輪優選;40.6%的人將其視為購買決策的第一維度,主要因為“成分決定效果,護膚品功效很重要”;另有27.1%的人表示特定需求下會關注,比如皮膚敏感看“神經酰胺/依克多因”,有明確目標才會重點查成分。
這種高關注度也源于消費者對成分功效的深入了解。在眾多護膚品成分中,玻尿酸(透明質酸)的“知名度”最高,有66.8%的人知曉該成分,其補水保濕功效被59.8%的消費者了解;其次是膠原蛋白,61.9%的人知曉,作為熱門抗衰老成分,它能為皮膚補充膠原,提升皮膚彈性、減少干紋,這一功效被55.3%的消費者熟知;煙酰胺位居第三,有著57.3%的知曉率,該成分側重美白提亮、改善膚色暗沉、淡化痘印,同時可輔助控油,它被48.8%的消費者了解。
這些經典成分的普及,推動了消費者從“品牌依賴”向“功效導向”的轉變,調研中59%的消費者在購買時主要看功效是否匹配自身需求,選功效明確且有實測支撐的產品。
這種參數思維還迅速擴展到服飾消費,相較于兩年前,有超過九成消費者表示自己更加關注服裝的面料材質參數,其中有48.6%的消費者認為,面料是服裝品質的三大要素之一,不同面料在膚感、質感、功能性上存在顯著區別;還有12.8%的人認為,面料也在成為一些文化代表或者品牌代表,比如宋錦、香云紗等;10.8%的人指出,因為選擇更多、做決定也越難,關注面料材質參數能幫助決策。在不少人看來,款式、品牌這些更外顯的因素或是服裝消費者最關注的方面,但調研數據卻與這一刻板印象相左。
將款式設計、版型和風格列入主要關注因素的消費者為38.5%,而主要關注面料材質參數,會看關鍵參數(如面料含棉率、羽絨服充絨量、戶外防風指數)的消費者達到72.2%,關注整體質感,如面料是否親膚、透氣、耐穿的達到39.5%,比例均超過款式和品牌。

雙11期間,購置冬裝是很多人的消費需求,超七成消費者認可選購冬季服飾時關注參數的重要性。調研中,79.7%的人會在購買羽絨服、大衣等冬季保暖外套時關注衣服參數,購買羽絨服,消費者的兩大核心訴求是保暖、輕盈,近六成的人在選購羽絨服時會關注充絨量,46%的人關注填充物。值得注意的是,羽絨服的關鍵參數會影響近九成購買者的消費決策,比如決定保暖性的充絨量。
以羽絨服為例,近六成的人在選購羽絨服時會關注充絨量,這背后是相當部分的消費者對這些參數的了解。51.8%的消費者了解填充物有白鵝絨、白鴨絨等,各類填充物中白鵝絨絨朵大,保暖性、蓬松度優于白鴨絨,灰鴨絨性價比高;49.5%的人知道充絨量是指羽絨服內填充羽絨的實際重量,是判斷保暖性的關鍵;38.8%的人了解絨子含量是羽絨中實際填充絨子的比例,國標要求絨子含量至少50%才能稱為羽絨服。
“形象投資”:雙11,美妝、服飾的哪些產品正在成為熱點?
與近幾年的雙11類似,多數消費者視大促為“形象投資”機會,傾向囤護膚品和添冬裝。調研顯示,65.2%的人打算購入護膚產品,如面霜、精華、面膜等,強調“認真護膚是對自己負責”;61.2%的人要添置冬季衣物,如羽絨服、大衣、保暖內衣;27.9%的人要購買美妝產品,如口紅、粉底液、眼影;19.3%的人要選購鞋靴包袋,如加絨短靴、通勤包包。這些數據反映出消費者從剛需滿足向悅己升級的趨勢,物質消費也折射精神需求。
在護膚品選擇上,面霜/乳液(52.5%)、精華(48%)、保濕水/爽膚水(44.2%)成為大促囤貨TOP3。這些品類對應消費者核心功效追求:基礎補水保濕(61.3%)和抗老淡紋(59%)位居前二,體現了從日常維護到延緩衰老的精準分層需求。
調研中,近六成(59%)人在購買美妝護膚產品時會主要看功效,他們在意產品是否匹配自身需求,要選功效明確且有實測支撐的產品,避免“虛標功效”忽悠。這種以實際需求為核心的功效導向不僅提升了購物效率,還減少了試錯成本,折射了消費者從感性向理性的轉變:從“跟著感覺走”的感性消費,轉向“按需選品”的理性轉變,更將消費焦點拉回“產品實際價值”本身。

消費者為了買到功效成分真實、安全、科學的美妝護膚產品, 45.2%的人將“官方授權渠道”視為首要保障,其次是認準“耳熟能詳的品牌”(29.6%)、以及“查看權威認證標識”(12.3%),而功效型美妝護膚產品要“買得安心”,82%的人看重購買渠道的供應鏈正規性,京東被90.8%的人票選為保障正品更靠譜的美妝護膚產品購買平臺,93.6%的人購買高端美妝護膚品會首選京東,消費者看重“京東自營”或品牌官方店,覺得有正品保障,而且配送及時、售后專業,綜合服務體驗好,遠高于淘寶/天貓(43%)、品牌官網/小程序(24.9%)等其他平臺。

與此同時,冬季置裝品質要求同樣是重中之重。在冬季保暖服飾中,58.7%的消費者計劃購買羽絨服,并優選含絨量高、抗風的款式,以應對低溫大風天氣;46.1%要購買保暖內衣,注重透氣、不悶汗的材質。調研顯示,羽絨服、棉服等厚外套(51.6%)、保暖內衣等貼身保暖裝備(43.6%)、抓絨衣、沖鋒衣內膽、羽絨褲等戶外專用保暖裝備(39.2%)是大家票選的三類冬日保暖神器產品。60.5%的人在選購冬季服飾時“重品質輕數量”,優先選面料好、抗寒款式;33.7%在意“實用優先,兼顧保暖”,關心耐穿度和抗寒度;54%的人會“看參數選購”,確?!百I對、買值”,降低試錯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近七成人在購買品質大衣時會優先關注面料材質,在大衣面料中,羊毛、羊絨的大眾了解度最高,分別為61.7%、58%。購買保暖內衣、秋衣秋褲,近五成人在意面料親膚度,具體到參數,抗菌性能(39.9%)、保溫率(37.8%)、抗靜電(33.4%)是關注度TOP3。
這個雙11,有82.1%的消費者選擇去京東購買面料稱心的品質冬裝,因為經過專業團隊選品、有京東“JD FASHION”“安心品質”標的認證輔助,選擇更加便捷和放心。目前,在包括家電、食品、3C數碼等眾多產品的品類陣營中,護膚品與服飾已經位列參數消費品類TOP5,各有57.7%、49.4%的消費者將參數納入消費決策。

平臺主動履行責任,合上“參數消費”閉環
從前面的調研結果不難發現,在美妝護膚、服飾消費上,“懂成分、看參數、選面料”已經融入相當部分消費者的認知和消費決策之中,這是消費者主動跳出營銷干擾、回歸商品本質的理性選擇。不過,從看參數、選面料到買到“貨真價實”的商品之間,仍需要“靠譜”平臺來完成整個閉環。調研顯示,“參數消費”痛點多,參數造假難辨認(36.8%)、參數信息難獲?。?2.8%),參數解讀無統一標準(31.7%),是消費者要通過參數選購合適面料衣服的三大“難點”。不少消費者表示,擔心“虛標參數”,自己沒法驗證真假,不敢信;還有些消費者提出,在一些電商平臺商品上參數信息獲取難,常常是標注模糊,如只寫“純棉”不標含棉率,在這種情況下需要花大量時間精力進行比對核實,既費時又累心。調查顯示,不符商品描述包賠承諾、檢測報告透明是消費者對購衣平臺的兩大顯性要求,各自占比57.7%、57.5%。
正是基于消費者“參數消費”的種種痛點,領先的電商平臺開始用平臺認證或第三方認證方式,為消費者標注規范、準確的參數,這不僅為關注參數的消費者提供便捷的參考,也讓一些消費者從似是而非的“信息干擾”中解脫出來,用最小的成本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平臺可信的標注成為影響眾多消費者購買決策重要的依據。

針對關注參數的消費者,京東運用更嚴謹的“理工思維”設定了更專業精準的參數嚴選來把關品質服飾,推出“安心品質”和“JD FASHION”標識,這種精準服務快速獲得消費者青睞,調研顯示,79.7% 的消費者將標識商品詳情頁視為最可信的參數說明書,不僅有蓋章認證的三方檢測報告,還明確標注了檢測方法、詳細面料參數表,信息透明公開,并附有賠付保障,承諾材質假冒4倍賠、材質/功能/性能不符2倍賠。
在消費者看來,面料材質是“品質好衣”的第一標準,消費者購買“面料有把關、一分錢一分貨” 的品質服裝,也首選京東。資料顯示,目前,京東JD FASHION標已覆蓋羽絨服、羊毛羊絨、沖鋒衣、棉家居服等秋冬核心品類,重點關注優質面料、實用功能與科技創新。

可見,只有電商平臺主動履行責任,深耕供應鏈、強化參數認證,才能真正合上“參數消費”閉環,成為消費者決策的“守門人”,也是對消費者“主動回歸商品本質”訴求的精準回應。更進一步,平臺主動、科學履責也將助力完善行業規范,讓理性消費從理念落地實踐,助力雙11從內卷轉向共贏,將“懂需求、選本質”的消費自主權真正還給消費者,讓每一次下單都成為大家掌控美好生活、享受品質生活的有力注腳。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