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 id="ww04w"><rt id="ww04w"></rt></tt>
  • <tt id="ww04w"><table id="ww04w"></table></tt>
  • <tt id="ww04w"><table id="ww04w"></table></tt>
  • <tt id="ww04w"></tt>
  • <tt id="ww04w"><table id="ww04w"></table></tt>
  • <li id="ww04w"></li>
  • 夢回杏壇:在曲阜與孔子的時空邂逅

    2025-10-31 10:58

    作者 文博時空

    文博時空 作者 尹博 王子恒 山東早在數十萬年前便有人類活動的蹤跡,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而在山東地區孕育早期中華文明文化結晶的,是山東的曲阜。在我的了解中,曲阜還是炎帝舊都、黃帝出生地、少昊之墟、商奄古國、周魯古都,當然最關鍵的一點是,曲阜是儒家創始人——孔子的出生地,孔子于此出生、成長、入葬、被祭祀,因此曲阜也被西方人稱為“東方的耶路撒冷”。

    ?

    大汶口文化 石鉞
    孔子畫像


    聆聽一次孔子的講學

    我一直想去探訪山東的曲阜,趁著假期,我買了一張通往曲阜的高鐵票。從高鐵上下來,我打了輛車直奔孔廟,一想到即將到達孔子曾經生活和講學過的地方,我的內心就十分激動。司機師傅十分熱情,得知我的來意,就滔滔不絕地為我講起“三孔”的歷史淵源。

    ?

    “三孔”指的是孔府、孔廟和孔林??赘c孔廟位于曲阜明故城的中心位置,孔府位于孔廟東北側,而孔林位于曲阜城北側1.5公里處??赘强鬃雍蟠难檬鸷透?,又被稱作“衍圣公府”,有“天下第一家”之稱??讖R是孔子弟子及后代設立的祭祀孔子的廟宇,由孔子故宅發展而來,主要建筑有大成殿、杏壇、奎文閣等??琢质强鬃蛹昂蟠哪沟?,又稱“至圣林”?!叭住睔v經兩千五百多年的摧毀與重建,最終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樣子。

    ?

    正說著,我就到達了“仰圣門”前,這里是明清時期曲阜故城的正南門,進入仰圣門就是孔廟了。與司機師傅告別后,我走下車,“萬仞宮墻”矗立在我的面前,城墻前還橫貫著一條小河,應該就是明清時期修建的護城河吧!現在的宮墻上掛滿了燈籠,河道兩邊也有許多商家支起小攤,游客來來往往十分熱鬧,不知千百年前是否也是此般景象。

    ?

    曲阜孔子廟萬仞宮墻


    我走過橫跨護城河上的小橋,進入城門當中,忽然遇見一位老伯駕馬車而來穩穩停在我的面前,他下車向我作揖問道:“這位客人遠道而來,一定是來聽孔子講學的吧!不如坐我的馬車,我為您引路如何?”我感到十分驚訝,看到這位車夫穿著粗布長衣,突然意識到我好像回到了兩千五百年前的曲阜,于是我欣然應允,抬腳坐進了馬車。

    ?

    老伯駕著馬車一路向北走,道路兩邊遍植松柏,看起來十分莊嚴肅穆。最后馬車停在了一座小院門前,老伯告訴我由此進去即可到達孔子講學之處,我謝過老伯后獨自向前走去,進入了我期待已久的目的地——孔家小院。

    ?

    相傳孔子開創私學時孔家小院很是熱鬧,孔子于此植下杏樹,摸著杏樹說:“杏樹的果實很多,希望我的弟子也能夠像這樣滿天下。杏樹并不欹斜,而是挺直堅立,寓意正直的品格,而杏子可以吃,又可以入藥,寓意弟子們可以有利于社會民生,我的講壇就取名為杏壇吧?!?/p>

    ?

    曲阜孔子廟杏壇
    明 孔子杏壇講學圖


    能夠在這里聆聽一次孔子的講學,我簡直太開心了!周圍的人身著深衣,那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代表性漢服,俗稱袍服,在歷代的畫像圖軸中十分常見,漢以來的朝服絳紗袍、女性大禮服都是深衣的形制。

    ?

    杏樹旁有一土堆壘筑的小壇,我抬頭一看,只見一約莫三十歲的男子正在宣講些什么,這男子身上佩玉,身材高大勻稱,挺拔端莊,看起來孔武有力又不失君子風度,想必他就是孔子??鬃又車幸蝗呵嗄?,有的衣著較精致、有的衣著較樸素,悉數認真聽他講話。

    ?

    周代組玉佩佩戴圖 《禮記·聘義》記載子貢曾問孔子,為什么君子以玉為貴而以墳塋為賤,孔子回答說并不是墳塋多才低賤,玉器少才珍貴,而是玉代表著君子的品德,“君子比德于玉”。玉也代表著身份地位,有時在服飾上古人就會佩戴結構復雜的組玉佩。
    戰國 透雕出廓雙鳳谷紋小系璧 谷紋為玉器上的一種紋飾,形如倒寫的e字母。谷紋最早出現在春秋時期的玉器中,到戰國時期發展為逗號字樣,如同圈著尾巴的蝌蚪,因此俗稱蝌蚪紋。
    戰國 谷紋夔龍形玉飾


    從衣著判斷,學生們有窮有富,但孔子并沒有因為學生的出身加以區別對待,而是傾其所能傳授知識,我不由想到成語“有教無類”??鬃由贂r家道中落,卻一心向學,三十歲左右時有些名氣,于曲阜城北講學,主要傳授詩、書、禮、樂和一些自然知識。西周時期“學在官府”,民間并無學術文化可言,所以平民百姓并不能學到什么知識,而到了春秋時期,一些私人講學開始出現,平民受到教育,多了社會階層流動的可能,這也適應了當時對“士”的需要。孔子私學是春秋時期規模最大、影響最深的學術團體,其“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等教育思想,至今被教育界認可。

    ?

    明 孔子講學圖


    孔子的學問來源,除了他勤奮好學以外,還離不開良師益友??鬃訉W識淵博、擅長教導又虛懷若谷,相傳他曾問禮于老聃、萇弘等人,對知識永遠保持學習的態度??鬃訉献拥恼埥?,是在文物中常被表現的題材,也是古書中的常用典故??鬃酉蛲芪幕?,公元前518年,在魯昭公的幫助下,孔子得以從魯國到東周洛陽拜訪老聃問禮。這一故事在《史記》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在拜訪老聃后,孔子覺得老聃是龍一般的人物,他對弟子們說:“鳥,我知道它可以飛;魚,我知道它可以游;野獸,我知道它可以奔跑。奔跑的可以用網捕捉它,游泳的可以用絲線垂釣它,飛翔的可以用弓箭射擊它。至于龍,它乘風上天,就沒法做什么了。我今天見到的老子,大概就是像龍一樣吧?!?/p>

    ?

    東漢 孔子見老子畫像石


    我認真聽著講壇上孔子對弟子們的問詢:

    ?

    “齊景公與晏嬰來魯國時剛召見了我。晏嬰是非常智慧的,對于喪葬,他認為傾盡財產厚葬是不好的,子路,你怎么看呢?”

    ?

    孔子是在和弟子們討論喪葬的禮制問題,孔子向來讓弟子們暢所欲言,并不因為自己的年齡稍長或學識豐富就不聽取學生們的意見。而我聽到孔子的這段話,還意識到,這應該是在公元前522年,因為齊景公與晏嬰出訪魯國召見孔子就是在這個時候。

    ?

    子路回答說:

    ?

    “我認為老師主張孝道,親親尊尊是周禮的核心之義,親近該親近的,尊重該尊重的,才合乎禮制,故而弟子認為應該厚葬?!?/p>

    ?

    “顏回,你怎么看呢?”

    ?

    “弟子認為喪葬之禮雖不可廢,但更重要的是內在的哀思,如果內在的感情達到了,那么不過多破費,也是可以的?!?/p>

    ?

    “曾點,你怎么看呢?”

    ?

    “我贊同顏回的看法?!?/p>

    ?

    孔子笑了笑,并未對弟子用言語做出肯定或否定,而是任由弟子們繼續討論??鬃铀^“不憤不啟,不悱不發”,不到學生想弄明白但想不透的時候,就不去開導他,而不到學生心里想明白卻難以表達的時候,就不去啟發他,強調教育的方式和時機,此時孔子應該就是在鼓勵學生們自己探索??鬃铀綄W雖后來規模極大,但魯昭公二十年(公元前522年),孔子剛剛講學不久,弟子只有曾參的父親曾點、子路、子貢、顏淵等人。在場弟子并不很多,但弟子們的討論依舊很熱烈,他們互有爭論,并沒有得出結果。

    ?

    明 三圣像 圖中由左到右依次為顏回、孔子、曾參,此畫藏于曲阜孔子博物館,湊近看可以發現其上用工筆小楷寫著整部《論語》。

    ?

    聽到他們的討論,我的腦海中也浮現出了諸多思考??鬃又匾曅⒌纻惱頌楹裨崽峁┝死碚撘罁?,但事實上孔子主張薄葬,《論語》有“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笨鬃与m極注重禮節,但更不愿鋪張浪費,而是達到效果就好,在喪葬方面,孔子更是認為內心的真情實感比繁文縟節更加重要。

    ?

    孔子雖如此主張,但他的很多弟子并未很好踐行薄葬。在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顏回去世時,孔子無比傷心,卻堅決反對厚葬顏回,可顏回還是被偷偷厚葬了??鬃由r,子路讓門人裝作家臣為孔子辦喪事,準備行大夫之禮葬之,當時孔子已經卸任大夫,并不能行大夫之禮,孔子得知了這件事無比氣憤??鬃与m推行薄葬,但時人重視喪葬的風氣是毋庸置疑的,在孔子之后的儒家重要思想家孟子,與孔子就截然相反,推崇厚葬。

    ?

    戰國 夔龍谷紋青玉璧 此璧出土于曲阜市魯國故城,出土時,這件玉璧與墓中其他玉璧、玉環平鋪在死者尸身上下,從頭至腳排布。符合《周禮·春官·典瑞》中所說的“疏璧琮以斂尸”,因此這塊玉璧應為斂尸玉璧。玉在古代中國也是重要的陪葬物。
    戰國 黃玉馬
    戰國 雜草藍瑪瑙環


    “老師您是怎么看的呢?”

    ?

    就在弟子們爭執不下時,子路徑直詢問了孔子。子路性子直率,我并不對他直接詢問感到意外??鬃雍軠睾偷鼗卮鹆俗勇?。

    ?

    “我嗎,是贊同顏回的。譬如洗手洗臉有沃盥之禮,在安葬這件事上,自然也應有其禮節,對待人生的結束,是應該莊重的,只是切不可一味追求隆重,各人依據自己的財力即可,不必在此攀比,最重要的是表達真摯的哀情。喪禮之禮,不在于過程的繁縟,而是在于喪禮可以激發人們內心自然的親情,這才是我所注重的啊?!?/p>

    ?

    西周 瓦紋四足銅匜 魯國故城出土。青銅匜最早出現于西周中期,流行于西周晚期和春秋時期。匜為注水器具,一般和盤配合使用,用來洗手洗臉。用匜澆水、用盤接水來洗手洗臉是祭祀、宴會等場合的重要禮儀,被稱為“沃盥之禮”。晉文公便曾因洗完手后隨意甩水導致懷嬴公主十分慍怒,可見在春秋時沃盥之禮還是十分重要的。
    春秋 姬嫞媵竊曲紋銅盤


    孔子回答完這一問題,子路似乎還想爭執什么??鬃犹质疽獯蠹医裉斓闹v學結束了,讓子路留下單獨交談,弟子們遂就此散去??鬃舆@種單獨留下某個或某幾個弟子的事情,在講學中時而有之??鬃幼⒅匾虿氖┙?,子路大膽、直率、魯莽,卻未嘗不是個正義好學的君子,他也是唯一敢對孔子進諫的弟子,對他的教育,孔子也是十分上心的。

    ?

    我并沒有被留下,也就隨著弟子們一同離開了。

    ?

    周禮盡在魯

    走出孔家小院,我開始沿著城內街道漫步,準備一覽魯國國郡的風景。

    ?

    在游覽過程中,我被魯國嚴格的規制所震驚。曲阜魯國故城城址略成扁方形,面積約10.45平方千米,周長11.9千米,城垣東西長3.7千米,南北寬2.7千米,東、西、北各三座城門。曲阜魯國故城分外城和內城兩部分?!吨芏Y·考工記》如是記載了關于城市規制的規定:“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涂九軌;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倍肪褪菄栏癜凑罩芏Y的規定建造的,務求合乎周禮。從前周公制禮作樂,曲阜這片土地至今還為周公立廟,這片土地上似乎還能窺見周公制禮作樂的偉大精神。

    ?

    曲阜周公廟“經天緯地”石坊 周公廟,亦稱文憲王廟,是祭祀周公的廟宇。因封建帝王曾封周公為“元圣”,故又得名為元圣廟。曲阜周公廟是全國三大周公廟之一。周公廟經過了宋、元、明、清的先后多次修建。
    曲阜周公廟“制禮作樂”石坊

    ?

    在故城內和周邊我還看到了許多禮制建筑,除了宗廟和周社、亳社以外,還有泮宮、舞雩臺、圓丘等。路過泮宮時我聽到了其中傳來的朗朗讀書聲,它是魯故城內最為重要的一處學宮,諸侯也會在其中謀定國事,孔子還經常帶領弟子到泮池處游玩,因此后人常將古代學生入學稱之為“入泮”。

    ?

    在都城北側,我看到了一些小的市肆,而在距離城內貴族居住區較遠的西部、西南部和北部,分布著一些手工業作坊,冶鐵、鑄銅、制骨、制陶等等,看來故城內的手工業還是十分發達和豐富的。

    ?

    戰國 鑲金銀質猿形帶鉤
    戰國 蜻蜓眼料珠


    周初,武王滅商,將其胞弟周公旦封于故奄地,即山東曲阜附近,以曲阜為國都,國號“魯”。奄,為商王朝東部較重要的小國,商王獻庚、陽甲曾建都于奄,之后盤庚才遷都于殷(河南安陽),三大商王曾立國都于此處,在遷都后奄地也是商朝東部的重鎮。

    ?

    “周公殿”款青花云龍紋五供 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于魯國太廟舊址重建周公廟,此后元明清均在此供奉周公。這套五供即為清朝同治年間祭祀周公的禮器,為一香爐、二燭臺、二尊。


    商代奄地與天子的親密聯系,同樣傳遞給了這片土地上的魯國,如奄國一樣,魯國在周朝也獲得了特殊的地位,“周之最親莫如魯,而魯所宜翼戴者莫如周”。魯國實力雖較弱,卻是最富正統禮樂文化的諸侯國,魯國走的是“禮制”的道路,較多保存著西周的禮樂制度,周代的眾多邦國中,魯國為姬姓“宗邦”,諸侯“望國”,在禮制走向崩壞的春秋,韓宣子在魯國觀看古代典籍后,更有“周禮盡在魯矣”的說法??鬃右恍淖非蠖Y樂復興的理想,和魯國的重禮的文化氛圍不無關系。

    ?

    山東古國遺存發現分布示意圖


    只是可惜的是,這魯國的禮樂,怕是注定要走向崩潰了。雖然魯國城池修建的形制還保留著,但孔子的時代畢竟不是西周了,在孔子的時代,禮樂逐漸走向崩壞,很多超出禮制的事情在諸侯中屢見不鮮??鬃印鞍速栌谕ァ钡母袊@,就是說的魯卿季孫氏。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為魯國三桓,凌駕于魯國公室之上。三桓的說法源于這三家貴族都為魯桓公之后,而季孫氏為三桓之首,在魯昭公在位年間,正是季平子專權。魯卿季孫氏在家廟的庭院里用八佾樂舞,八佾,是只有天子才能用的舞蹈規格,故而孔子覺得這實在是亂了套,如果這都能容忍的話,還有什么是容忍不了的呢?

    ?

    在禮器的規格違制上,春秋戰國時表現最明顯的是鼎的亂用。鼎不僅是烹煮食物的器具,更是重要的祭祀禮器。周禮規定: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到了東周則是天子、諸侯九鼎,卿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在很多東周貴族的墓葬里都出現了規格超出的情況。春秋時楚莊王問周王使者“鼎之大小輕重焉”,戰國秦國直接出兵東周索要九鼎。

    ?

    列鼎制度
    西周 “魯仲齊”鱗紋三足銅鼎


    我在仔細觀察魯國國都的過程中,確實發現有一些極為高大華美的建筑,城池的規制保留著,但內在的布置,卻是并不和城池的等級相配了,各種精美的器物都能在其中看到,有些青銅器還帶有一些金黃色的光澤。這些富有光澤的青銅器看起來就極為精致,表面紋飾富有層次和沖擊力。能夠擁有這些的,在魯國國都,想必就是三桓了,連魯國公室也是要被三桓拿捏的,孔子最后就是被三桓趕出魯國。

    ?

    戰國 錯金銀銅杖首 青銅器鑄造之初并非青綠色,而是金黃色,以“吉金”著稱。為了提高青銅器的華美程度,古代工匠還會采用多種技藝,錯金銀便是其中之一,可以使得青銅器的造型更富層次與美感。
    西漢 錯金神獸紋銅當盧


    想到周代禮樂制的崩潰,我不由得一陣嘆息,孔子的學說,應暫時不能大放光彩了,他的思想在大一統帝國時,才會真正獲得崇高的地位,支撐古代中國數千年的統治?!傍P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背袢私虞洺@首歌從孔子的車旁經過,接輿以鳳凰的德行衰微比作孔子的境遇,勸孔子在混亂時代明哲保身。只是孔子從來沒有改變他的志向,他創始的儒家文化雖沒有在他的時代占據主流,卻在后來成了歷代統治者推崇的至圣先師。“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昔日望族王、謝之宅邸而今變為尋常百姓之家,在魯國權傾一時的三桓,也逐漸淡出了歷史的舞臺,而真正有價值的思想,卻是“不廢江河萬古流”。

    ?

    曲阜孔子廟大成殿
    曲阜孔子廟“萬世師表”“斯文在茲”匾額


    孔子的講學果然讓人受益匪淺,周朝的禮制也讓人感慨良多,帶著收獲和遺憾,我從南門走出,一瞬間又回到了我熟悉的地方,看到面前的護城河水和來往的游客,我逐漸回神,不禁感慨,果然是不虛此行??!

    ??

    參考資料:

    [1]?姜騰.曲阜周、漢、明清故城空間結構與“三孔”布局歷史相關性研究[D].北京建筑大學,2014.

    [2]?(春秋)孔子著;楊伯峻,楊逢彬注譯;楊柳岸導讀. 論語[M]. 長沙:岳麓書社, 2018.

    [3]?(西漢)戴圣編著.?禮記[M].?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22.


    圖片 | 杜廣磊

    排版 | 劉慧伶

    設計 | 尹莉莎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日本人成18禁止久久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