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 id="ww04w"><rt id="ww04w"></rt></tt>
  • <tt id="ww04w"><table id="ww04w"></table></tt>
  • <tt id="ww04w"><table id="ww04w"></table></tt>
  • <tt id="ww04w"></tt>
  • <tt id="ww04w"><table id="ww04w"></table></tt>
  • <li id="ww04w"></li>
  • 貴州百靈前三季度凈利潤大降35%,實控人姜偉背負17億訴訟

    2025-10-26 12:51

    10月24日晚,貴州百靈(002424.SZ)發布2025年三季報,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收21.02億元,歸屬凈利潤0.57億元,同比分別下降24.28%、35.60%。

    財報數據顯示,盡管貴州百靈三季度單季營收、凈利潤均實現同比增長,但由于上半年業績“欠賬”過多,導致前三季度整體業績仍大幅下滑。在業績下滑的同時,公司實際控制人、董事長姜偉還在三季度遭遇重大訴訟,總部同在貴州的華創證券,因此前紓困計劃及股票質押相關糾紛,向姜偉等人提起了總規模約17.61億元的訴訟。

    前三季度業績下滑 全年目標缺口大

    貴州百靈主營苗藥產品,其獨家產品包括銀丹心腦通軟膠囊、咳速停糖漿及膠囊、一枝黃花噴霧劑,公司產品在心腦血管類、咳嗽類、感冒類、小兒類藥品市場中都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

    2025年上半年,貴州百靈實現營收14.62億元,同比下降31.77%,歸屬凈利潤0.52億元,同比下降40.73%。分產品來看,占貴州百靈營收比重超八成的中成藥產品營收大幅下滑,同比減少37.07%。公司稱,制藥行業整體銷售規模有所下降,給公司帶來了經營挑戰。

    在業績顯著下滑的情況下,有投資機構在9月13日的投關活動中提問:公司銷售費用率高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優化措施?貴州百靈高管表示,公司銷售費用率高的原因是公司過去采用“大包”模式,存在品種規劃不清晰、渠道管控弱、銷售團隊人員管理不精細,人均銷售額不高等情況。公司對銷售費用率的優化是長期持續的工作,未來將通過深化營銷體系改革等方式加以優化。

    投關活動中,貴州百靈方面提出2025年營業總收入預計40億元,凈利潤預計1.2億元。公司將通過通過品種整合平臺,即通過上市持有人許可委托模式,不斷的引入優勢品種來提升綜合盈利能力,為公司業績貢獻增量。

    不過,就三季報看,貴州百靈前三季度實現營收21.02億元,歸屬凈利潤0.57億元,就時間進度而言距離公司前述全年目標仍有較大差距。

    17億巨額訴訟懸頂 或撼動公司股權結構

    貴州百靈在業績下滑的同時,其實際控制人面臨的巨額訴訟目前尚無結果,這一訴訟是否會影響到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仍有待事態進一步發展。

    2025年8月14日,華創云信(600155.SH)發布公告稱,其子公司華創證券就此前紓困計劃及股票質押相關糾紛,已向貴州百靈大股東姜偉及其一致行動人姜勇、張錦芬等人提起訴訟,訴求追討資金規模合計達17.61億元,涵蓋紓困資金與質押借款相關款項。

    公告稱,2019年,華創證券按照中國證監會關于支持證券經營機構積極參與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質押風險、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有關要求,在貴州百靈大股東姜偉的多次請求和地方政府的協調下,通過兩期資產管理計劃(簡稱“紓困計劃”),以股份轉讓的形式向姜偉等提供資金14億元,持有貴州百靈1.61億股股份(占總股本的11.54%);此外,華創證券還向姜偉提供股票質押借款3.61億元,質押貴州百靈1.10億股股份。

    據公告,上述兩期紓困計劃分別于2022年7月、2024年3月到期,股票質押于2024年8月到期,期間華創證券多次敦促姜偉等履約,姜偉等既不履行股份回購和還款義務,也未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此后,華創證券依法分別向貴陽市中級人民法院、云巖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姜偉等償還紓困計劃本金14億元并支付固定收益、違約金、浮動收益(若有)及與訴訟相關的其他費用;判令姜偉償還股票質押融資本金3.61億元并支付利息、違約金及與訴訟相關的其他費用。

    據三季報披露,姜偉所持的貴州百靈17.55%股權(245,346,284股)幾乎已100%質押(詳見下圖),如果姜偉在上述案件中敗訴,這位上市公司實控人所持股權是否會易手,目前也是一個未知數。

    來源 貴州百靈三季報

    對于這項涉及實控人姜偉的訴訟,貴州百靈三季報沒有披露其最新進展。中華網9月23日相關報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華創證券“紓困計劃”的背景,是姜偉為支持地方生態農業、文旅地產和一些政府指定項目的建設,投入逾20億元,紓困計劃也是為緩解姜偉的流動性困境。

    該報道還稱:“姜偉方面也透露,為維護上市公司和員工的合法權益,在積極應訴的同時,亦將起訴華創和相關責任個人?!?/p>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從業10余年,2012年加入《經濟觀察報》,不敢妄言新聞理想,但求專注、專業。
    日本人成18禁止久久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