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 id="ww04w"><rt id="ww04w"></rt></tt>
  • <tt id="ww04w"><table id="ww04w"></table></tt>
  • <tt id="ww04w"><table id="ww04w"></table></tt>
  • <tt id="ww04w"></tt>
  • <tt id="ww04w"><table id="ww04w"></table></tt>
  • <li id="ww04w"></li>
  • 央視起底直播帶貨彈幕亂象 全國首張“職業彈幕人”罰單開出!

    2025-10-13 14:43

    經觀新科技

    據央視新聞報道,在網絡直播間購物,你會留意彈幕嗎?在一款產品名為“燃咔果凍”的直播間里,直播帶貨過程中不斷有彈幕彈出,比如“輕松瘦35斤”“喝酒夜宵也能瘦”,因為反饋效果好,吸引眾多消費者購買,大半年時間售出了上萬單。

    然而,這背后是以“職業水軍”虛構減肥奇跡,用批量刷評制造的消費陷阱。北京市市場監管局對相關公司開出10萬元罰單,成功查辦全國市場監管領域直播電商“職業彈幕人”首案。

    直播間相同賬號頻繁發彈幕,反饋內容卻矛盾

    直播間里,帶貨主播正在銷售一款198元兩盒的“燃咔果凍”,雖然沒有直接宣稱其具有“減肥功效”,下方卻彈出不少彈幕,反饋吃了果凍后瘦身效果顯著。

    賬號為“健XXX”的“消費者”稱:“還好有你家果凍,已瘦10斤”,該賬號還發彈幕稱:“吃了中藥還能瘦,無敵了?!?/p>

    央視新聞記者注意到,直播間反饋果凍瘦身效果好的彈幕層出不窮。正是由于反饋效果好,消費者紛紛下單。

    然而記者進一步觀察后發現,直播過程中,有相同賬號的“消費者”頻繁發送彈幕,反復強調減肥效果,但其前后反饋的內容卻自相矛盾。

    一個賬號為“二XXX”的“消費者”先是發彈幕表示:“輕輕松松掉了35斤”,過一會兒又發彈幕說:“不餓不動,瘦了16.6?!?

    不僅如此,顯示為不同賬號的“消費者”,發送的彈幕內容竟然一模一樣。

    賬號為“二XXX”的用戶稱:“不餓不動搞了16.6”,過了一會兒,顯示為“鴻XXX”的賬號,發來了同樣的反饋,內容一字不差。

    直播間里這些異常彈幕,引起了市場監管人員的警覺。?

    北京市市場監管綜合執法總隊四級主辦陸楠表示,異常行為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同一條彈幕,有不同用戶在反復發送。二是同一條用戶可能會反復發一些前后矛盾的彈幕內容,比如一會稱自己是新疆的,買了很管用,一會稱自己是上海的。執法人員發現它高度疑似是雇傭了“職業彈幕人”在直播間發送了相關的彈幕話術。

    直播間涉嫌雇傭“職業彈幕人”批量發虛假彈幕

    從刷單炒信,到后來的“好評返現卡”,如今又出現了調動氣氛的“職業彈幕人”。

    據了解,“職業彈幕人”是指操控虛假賬號或者雇傭網絡水軍的人,通過在直播、短視頻等互動場景中批量發布預設話術評論,虛構產品功效、用戶評價或交易數據,以達到欺騙或者誤導消費者、制造虛假流量的目的。

    執法人員通過技術手段調查發現,該直播間涉嫌購買第三方服務,批量發送虛假彈幕,其雇傭的這些沒有使用過產品卻利用操控虛假賬號刷屏的團伙,就是“職業彈幕人”。他們在直播、短視頻等互動場景中批量發布事先寫好的彈幕評論,虛構產品功效、用戶評價,制造虛假流量。

    進一步調查中,市場監管人員發現,這款“燃咔果凍”只是一款普通食品,沒有保健食品的藍帽子標志,也沒有藥品生產許可證,根本不具備減肥功效。

    一場直播假彈幕占七成幾十個手機賬號同時發彈幕

    通過市場監管人員導出的一場直播的所有虛假彈幕,記者注意到,其中有大量重復發送的虛假彈幕內容:在同一場直播中“8單瘦28斤”被反復發送了26次,“不餓不動瘦16.6”被發送24次。

    據市場監管人員介紹,除了宣稱虛假效果的彈幕,“其他平臺398(元)一盒,直播間買200元送200元”,大量類似促單類彈幕也都是職業彈幕人所發。?

    職業彈幕人的話術分為兩類,一類是催單類,讓用戶趕緊下單,營造大家都在下單的氛圍。另一類是好評類,比如刷一些“吃了很管用,我哺乳期也吃了也減肥了”“我喝酒宵夜照樣能瘦”類似話術,給大家造成誤解,讓大家來購買。

    市場監管人員透露,在一場時長約十二小時的帶貨直播中,水軍利用其控制的幾十個手機賬號發送虛假彈幕,單個賬號發送虛假彈幕頻次達50至300條之多,一場直播中虛假彈幕的總量可達1000余條,占彈幕總數的近七成。

    在商家與職業彈幕人的微信聊天記錄中,記者看到,水軍提供虛假彈幕互動按時間收費,既可包場,也可包天或包周。報價為:包場40元,包天80元。

    直播間帶貨雇“職業彈幕人”涉虛假宣傳被嚴懲

    “虛假彈幕”刷屏直播間,營造出好評如潮的氛圍,再加上帶貨主播的營銷話術,極易誘導不明真相的消費者沖動下單,結果就是買來的商品與宣稱不符,既浪費了時間,又損失了金錢。

    記者調查發現,這樣的虛假彈幕在直播帶貨行業廣泛存在。北京市市場監管局查處的這起“職業彈幕人”虛假宣傳作為全國首案,為監管部門整治相關亂象提供了參考。

    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八條規定:經營者不得對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質量、銷售狀況、用戶評價、曾獲榮譽等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最終,涉事企業被行政處罰10萬元。

    “職業彈幕人”行為本質是通過技術手段偽造產品反饋,誘導消費。這樣的亂象既侵害了消費者權益,又干擾了正常商業秩序。據市場監管人員介紹,此次查處的案件暴露出網絡直播業態中“流量造假產業化”的管理盲區。?

    北京市市場監管綜合執法總隊三級主辦王鑫介紹,本案警示廣大網絡交易經營者應當全面、真實、準確、及時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務信息,不得通過機器或者人工方式刷榜、刷量、控評,營造虛假流量,擾亂市場競爭秩序。?

    市場監管人員提醒消費者,在通過直播間購物時,要警惕承諾效果的絕對性話術和促單彈幕信息。 一旦發現所購買的產品宣傳功效與實際功效不符,可以通過平臺客服進行投訴,并向市場監督管理部門進行舉報,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日本人成18禁止久久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