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 id="ww04w"><rt id="ww04w"></rt></tt>
  • <tt id="ww04w"><table id="ww04w"></table></tt>
  • <tt id="ww04w"><table id="ww04w"></table></tt>
  • <tt id="ww04w"></tt>
  • <tt id="ww04w"><table id="ww04w"></table></tt>
  • <li id="ww04w"></li>
  • 臺海觀瀾 | 一邊是《沉默的榮耀》,一邊是以武謀“獨”的喧囂

    經濟觀察報 關注 2025-10-13 13:01

    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拍攝的電視連續劇《沉默的榮耀》正在央視熱播,劇中主角吳石將軍夫婦的骨灰分別于1991年和1993年由家人從臺灣和美國帶回大陸,于1994年合葬于北京福田公墓。

    這部劇帶來了兩個特殊的現象。

    其一,不少網民公開宣布“棄劇”,不看了,不是因為演員演得不好,也不是因為劇情不吸引人,而是因為這段歷史太扎心,劇中包括吳石、朱楓、陳寶倉、聶曦等人在內的主角的結局是舍生取義、喋血臺北,網民不忍看到這樣的場景。

    其二,不少網民前往福田公墓祭奠先烈,吳石將軍夫婦墓前鮮花簇擁。

    與大陸這邊“沉默”的氛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臺灣那邊,是一片以武謀“獨”的喧囂。

    10月10日是所謂的“中華民國”的紀念日,臺灣當局領導人賴清德在講話中宣布了兩個重大事項:第一,效仿以色列的鐵穹系統,打造“臺灣之盾”,構建一個分層防御、高度感知、有效攔截的嚴密防空系統;第二,大幅度提高防衛預算。防衛預算占GDP的比例,在2026年度超過3%,在2030年前達到5%。

    為了配合賴清德高調宣布的上述兩大事項,10月8日,臺灣軍方的一家智庫舉辦了一場名為“臺北安全對話”的論壇,來自英國、澳大利亞、拉脫維亞等地的前政要和所謂的專家與臺灣軍方共同討論了一旦大陸發起軍事行動之后臺灣的應對之策。

    另外,從2025年8月開始,由臺灣當局文化部門資助拍攝的10集電視劇《零日攻擊》陸續播放,10月4日播出最后一集。該劇假定大陸發起軍事行動,臺灣社會各階層用各種方式進行應對。

    綜合臺海兩岸媒體和專家學者以及筆者的看法,賴清德打造“臺灣之盾”的構想是不切實際,所謂的“臺北安全對話”是紙上談兵,套取了臺灣當局大量補助款的《零日攻擊》則是典型的粗制濫造。

    那么,賴清德當局為什么會持續地制造以武謀“獨”的喧囂呢?

    兩個原因:

    其一,賴清德當局、民進黨早已走上“臺獨”不歸路,部分臺灣民眾已經被這個集團蠱惑、裹挾,到目前為止,他們沒有回頭路可走,也沒有顯現出走回頭路的跡象。

    其二,外部環境發生了變化。

    10月12日,臺灣《聯合報》發表署名黃年的評論,題目是“賴清德的投名狀或上了當? 警覺美國逆向操弄‘臺獨’”。

    該文認為,美國的策略已從過去的管制“臺獨”轉向利用“臺獨”。過去的管制,是防止“臺獨”勢力成為麻煩制造者,避免兩岸沖突,以穩定大局?,F在的利用,則是玩弄甚至塑造“臺獨”的元素,以強化、惡化、固化兩岸的仇恨敵對,使兩岸不能和平競合,也是為了穩定所謂的大局。

    該文指出,美國利用“臺獨”,有蛛絲,也有馬跡。特朗普在2016年與蔡英文通電話,顯示他不愿被捆綁。后來,蔡英文宣示“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可以想象是美臺雙方的共同作品。特朗普的國務院官網取消了“不支持臺灣‘獨立’”的字句,也不會是即興之作。到了“2758決議臺灣地位未定論”(聯合國層面),及“開羅宣言臺灣地位未定論”(歷史層面),一次接一次,敲鑼打鼓,美國利用“臺獨”的策略已經暴露無遺。

    所以,賴清德當局以武謀“獨”的喧囂,就是在和美國利用“臺獨”的策略一唱一和、密切配合。

    最后,談一談《沉默的榮耀》帶給我們的啟示。

    吳石、朱楓等人于1950年6月10日犧牲,迄今已經75年。強攻金門失利,臺灣的地下組織遭到血洗,是兩道深深的歷史傷痕,臺灣一日不歸,傷痕無法愈合?,F在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在過去的某一個時間節點,大陸已經具備了用軍事手段解決臺灣問題的能力。但為什么,大陸沒有動用這個手段。

    答案是: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臺灣問題的解決,要對歷史負責,要對兩岸的人民負責,要統籌一盤大棋,在最佳的時機、用最合適的方式、付出最小的代價,完成這個偉大的歷史使命。

    這個時機,應該不遠了。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經濟觀察報海外部主任,臺海問題專家,長期關注民營經濟、國際經貿和反傾銷,對宏觀經濟也有深入觀察。
    日本人成18禁止久久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