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生素第一股”盟科藥業(688373.SH)持續多日的控制權之爭終于塵埃落定。
盟科藥業10月9日晚間發布的公告顯示,近期引發市場高度關注的約10.33億元定增方案獲高票通過,交易完成后,南京海鯨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海鯨藥業)將憑借20%持股成為控股股東,其實控人張現濤將成為盟科藥業實控人。這意味著盟科藥業上市三年來將迎來首位實控人。
今年9月22日,盟科藥業公告稱,為進一步增強公司綜合競爭力,擬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0.33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后,實際募集資金將全部用于公司日常研發與經營投入。
根據公告,本次發行對象為海鯨藥業,以現金方式認購本次發行的股票。本次發行的股票數量約為1.64億股,不超過發行前盟科藥業股本總數的百分之三十。本次發行完成后,海鯨藥業將持有盟科藥業20%股份,海鯨藥業將成為其控股股東,自然人張現濤將成為該公司實際控制人,合計控制其72.85%股權。
不過,自上述定增公告發布后,盟科藥業公司第一大股東Genie Pharma、未持股的獨立董事趙雅超均對定增議案投出反對票。反對理由是海鯨藥業在抗感染領域缺乏直接經營經驗,主營業務更多集中于非專利藥,該公司業務與盟科藥業沒有良好的協同效應。
此外,Genie Pharma還提請股東大會新增兩項議案,一是罷免該公司創始人及董事長ZHENGYU YUAN(袁征宇)等三人董事職務,二是選舉楊宗凡等三人為新任董事。在10月9日晚間發布的公告中,上述幾項人事變動均未獲得通過。
官網資料顯示,盟科藥業成立于2007年,于2022年8月上市,被稱為國內“抗生素第一股”。作為一家以治療感染性疾病為核心的生物醫藥企業,其自主設計和開發了公司首個抗菌藥產品——康替唑胺片,可用于治療多重耐藥革蘭陽性菌引起的感染,已在中國獲批上市,并有多款抗菌新藥處于臨床開發階段。
盟科藥業提供的數據顯示,其首款產品自2021年銷售以來,2022-2023年及2023-2024 年產品銷售收入年增速分別為88.31%和43.51%,2025年半年度產品銷售收入增速同比增長10.26%。
但隨著產品銷售規模的擴大,盟科藥業的產品難以短期內實現進一步爆發式的增長,公司需要通過外部賦能進一步提高商業化效率。盟科藥業表示,計劃通過本次融資實現產業整合,提高公司銷售規模與商業化效率,進一步擴大產品銷售規模,盡早實現產品商業化利潤。
自2022年上市至今,盟科藥業一直處于虧損狀態。2022-2024年,其歸母凈虧損分別為2.2億元、4.21億元、4.41億元。2025年上半年,歸母凈虧損收窄至1.39億元。公司資產負債率從2022年年底的18.91%升至今年6月底的59.45%。
海鯨藥業盈利情況目前較好。2022年到2024年,該公司凈利潤為7769.22萬元、5951.83萬元和1.04億元。公司資產負債率從2022年年底的49.65%降至去年年底的40.48%。
截至10月10日發稿前,盟科藥業股價下跌4.48%,報8.74元/股,市值為57.30億元。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