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關注
2025-10-11 15:46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姜鑫
“虧本賺吆喝”的非車險業務迎來嚴監管政策。
2025年10月10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下稱“金融監管總局”)發布了《關于加強非車險業務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通知》)。
《通知》聚焦非車險領域經營不規范、非理性競爭等問題,提出強化要求,并明確落實“報行合一”。
“報行合一”是指保險公司給監管部門報送產品審批或備案材料中所使用的產品定價假設,要與保險公司在實際經營過程當中的行為情況保持一致,不能“說一套,做一套”。
非車險業務“賠本賺吆喝”
非車險業務指的是在財產保險公司(下稱“財險公司”)業務范圍內,除機動車輛保險以外的其他財產保險業務。
一直以來,車險業務一直是財險行業的“基本盤”,隨著新車銷量增長的放緩以及車險改革倒逼財險行業規范經營,車險業務收入增長放緩。西部證券研報顯示,2025年上半年,上市險企的車險原保費收入同比增幅在0.5%~3.6%。
在這樣的背景下,財險公司近年來紛紛開始尋找“第二增長曲線”。
包括責任險、健康險和企財險等業務的非車險業務在近年來增長迅速,部分險種的保費增速甚至超過兩位數,其在財險保費收入中的占比也逐漸提升——保費規模占比從2019年的37.1%攀升至2024年的47.4%。
然而高速發展伴隨惡性競爭加劇,部分機構為搶占份額,通過拆分保額、更改標的使用性質變相降費, 或虛列“會議費”“咨詢費”等科目套取手續費,導致費用結構失真、承保利潤承壓。同時,應收保費壞賬風險積聚,尤其是政保類業務因財政支付延遲形成大量“空轉保單”,侵蝕險企現金流,為非車險中長期良性發展帶來一定壓力。
此外,在極端天氣等災害事件頻發的背景下,受部分險種賠付率高企影響,非車險業務整體處于“賠本賺吆喝”的承保虧損狀態。
國信證券研報顯示,目前,非車險業務因部分險種較新、歷史定價及理賠經驗缺乏,疊加手續費“內卷”,導致非車險業務面臨承保虧損壓力。以中國人保為例,截至2024年末,責任險、企財險及其他險種合計保費收入占比達15.7%,其中責任險及企財險均面臨較高的承保虧損壓力。2024年,中國平安的責任險及保證保險綜合成本率均超過100%;中國太保責任險及企財險綜合成本率分別為103.7%、103.8%。
明確非車險“報行合一”要求
為了推動非車險業務理性競爭、降本增效、提質擴面,維護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促進非車險業務高質量發展,《通知》聚焦非車險領域經營不規范、非理性競爭等問題,提出了具體強化要求。
在優化考核機制方面,《通知》推動財險公司非車險業務經營理念,由追求規模、速度向追求質量、效益轉變。
在規范產品開發使用上,《通知》提出,強化保險費率管理,嚴格執行經備案的保險產品,推動非車險產品的使用符合備案內容,即推動“報行合一”落地。
具體來看,《通知》明確,財險公司應遵循公平、合理、充足原則科學厘定保險費率,合理設置預定附加費率和手續費率水平,不得設置與所提供服務不符的高額費用。財險公司應嚴格條款費率使用,持續加強主險和附加險條款費率的規范使用,嚴格執行經備案的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財險公司和保險中介機構不得通過特別約定、批單、協議、備忘錄等方式實質改變經備案的保險條款責任,不得通過違規拆分保險標的、拆分保險金額、更改被保險人屬性、更改標的使用性質、提高或降低免賠額(率)等形式變相調整保險費率。
《通知》還要求規范經營管理費用:財險公司應嚴肅財經紀律,按照實質重于形式原則,據實列支各項經營管理費用;加強手續費核算管控,為保險銷售支付的中介費用不得超過產品報備的手續費率上限;不得通過宣傳費、技術支持費、防預費等方式變相支付手續費,不得通過虛掛中介業務、虛列費用等方式套取費用,變相突破報備的手續費率上限。
此外,《通知》明確強化市場行為監管,對未按照規定使用經備案條款費率,編制或提供虛假報告、報表、文件、資料等行為,依法采取監管措施或實施行政處罰。
在規范保費收入管理上,《通知》要求財險公司完善信息系統、健全內控機制,從源頭嚴格財務管理。財險公司應在收取保費后向客戶簽發保單并開具保費發票。保險中介機構應配合財險公司執行相關要求,不得以墊付保費、引導投保人延期支付保費等方式擾亂市場秩序。
一位財險從業人士表示,這對非車業務的開展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例如,在厘定費率上,主險的精算報告和附加險的其他備案材料中應明確列示附加費率、平均手續費率和逐單手續費率上限;保險公司也不得與中介機構通過特別約定、批單、協議、備忘錄等方式實質改變經備案的保險條款責任。另一個較大的影響是,保險公司需要“見費出單”(在收取全額保費或首期保費后向客戶出具保單和開具保費發票)。
將推動非車業務經營改善
自2025年3月開始,金融監管總局就非車險“報行合一”問題征求行業意見。
中國人保集團副總裁、人保財險總裁于澤在中期業績會上曾表示,推行非車險“報行合一”的主要目的是規范財險公司非車險業務,督促財險公司嚴格執行經備案的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有效管控應收保費風險,推進財險行業降本增效,提升內生能力,更好地服務民生保障和實體經濟。
于澤認為,非車險“報行合一”監管政策有效落地,將引導行業回歸保險本源,推動行業主體更加理性競爭,有效遏制行業違規問題,合理設定費率,降低費用率和應收率,提升非車險行業承保能力,提供更多更好的風險管理服務,降低行業應收保費風險。
于澤表示,“非車險長期虧損,主要是脫離了保險大數法則的基本原理。非車業務過度差異化、精細化,并且產品銷售過程中通過差異化來降低費率,使得大數法則無法實際應用。車險業務近年來發展較好,就是基于大數法則在標準費率和標準條款基礎上應用適度的自主系數?!?/p>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