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 id="ww04w"><rt id="ww04w"></rt></tt>
  • <tt id="ww04w"><table id="ww04w"></table></tt>
  • <tt id="ww04w"><table id="ww04w"></table></tt>
  • <tt id="ww04w"></tt>
  • <tt id="ww04w"><table id="ww04w"></table></tt>
  • <li id="ww04w"></li>
  • 千億資金“競逐”中尺寸IT面板

    經濟觀察報 關注 2025-09-24 19:39

    經濟觀察報記者 鄭晨燁

    面板巨頭不約同“盯”上了中尺寸IT面板:京東方(000725.SZ)相關投資630億元、維信諾(002387.SZ)相關投資550億元,TCL華星相關投資295億元……

    自2023年11月起,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中國顯示面板行業在同一個細分領域——第8.6代OLED生產線的公開投資計劃總額,已約達1500億元。這些巨額投資所爭奪的,是未來數年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等中尺寸高端顯示屏的市場主導權。

    在這一連串的巨額投資中,TCL華星是最新入局的一個。2025年9月12日,TCL科技(000100.SZ)公告,擬與其子公司TCL華星及廣州市政府方面共同投資295億元,建設一條8.6代印刷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一種在材料通電后可主動發光的顯示技術)產線。與該筆巨額投資形成對比的是,在2024年5月7日,針對當時的市場傳言,TCL科技曾發布過一份澄清公告,內容很明確:“公司(包括下屬控股子公司)目前無新建8代或8.6代OLED產線的投資計劃?!?/p>

    當然,整個行業圍繞8.6代OLED的布局,也并非完全沒有分歧:一方面,是早已開工且建設進度飛快的京東方和維信諾,以及將于2025年年底啟動試運行,并計劃于2026年第二季度全面量產的三星顯示;另一方面,則是出于對市場和財務的審慎考慮而明確推遲第8.6代OLED投資的LG Display(樂金顯示)。

    除了投資節奏的分化,面板巨頭們在技術路線的選擇上亦有不同:京東方與三星顯示堅持走技術最成熟的“蒸鍍”(一種主流的OLED面板制造工藝,指在真空環境下將有機發光材料加熱成氣態,使其附著在玻璃基板上形成像素點)路線,這是目前市場的主流選擇;TCL華星則把295億元投向了“印刷”(一種新興的OLED面板制造工藝,類似噴墨打印,通過高精度噴頭將液態發光材料“印刷”到玻璃基板上)路線;維信諾也另辟蹊徑,把550億元押注在其自主研發的“ViP”(維信諾自研的一種技術,采用半導體光刻工藝替代“蒸鍍”工藝中的部分環節)技術上。

    那么,這些巨額投資為何會集中涌入被行業內部稱為“中尺寸”的IT面板領域?在已經過去的16個月的時間里,市場究竟發生了什么,讓TCL華星對8.6代線的投資態度發生了實質性轉變?面對共同的目標,在上述幾條不同的技術路徑背后,相關企業又有著怎樣的具體盤算?

    一塊必須拿下的市場

    動輒數百億元級別的投資,為什么都指向了同一個名字——8.6代OLED產線?

    要回答這個問題,得先從一塊玻璃說起——所有顯示面板,都切割自一塊被稱為“玻璃基板”的巨大原材料?!八^‘代線’,指的就是這塊玻璃基板的尺寸規格,尺寸越大,代數越高?!庇袠I內人士告訴記者。

    一塊玻璃基板,為何要分幾代?簡單來說,就是尺寸和效率的問題:用一大塊布裁衣服,總比用一些小塊布料拼湊要劃算。這些代線的尺寸規格在過去主要用于切割不同尺寸的LCD(液晶顯示屏)電視面板,但面板的代數并非簡單的線性升級,每一代線的尺寸,都是為當時主流產品的最高切割效率而量身定制的。

    過去的6代線,玻璃基板尺寸通常是1500mm x 1800mm,這個尺寸是為切割智能手機這種小屏幕設計的,效率最高,但如果用它來切割尺寸大得多的筆記本電腦或平板電腦屏幕,就好比用裁襪子的布料去做西裝,邊角料太多,浪費嚴重。

    根據相關上市公司的公告,新的8.6代線,玻璃基板的尺寸統一為2290mm x 2620mm,這個尺寸,就是為了高效切割中尺寸IT面板而優化的。有產業鏈人士告訴記者,一塊8.6代基板能切出的13.3英寸面板數量,是6代線的兩倍還多。

    效率上的差異,最終也會體現在成本上。CINNO Research的資深分析師劉雨實向記者表示,即便部分6代OLED產線能在改造后小規模轉產中尺寸產品,其經濟性也不如專門的8.6代IT產線。

    這筆賬,面板廠商們算得很清楚。但光有效率還不夠,還必須得有足夠大的市場,才值得投入數百億元去建新的產線。

    轉折點發生在2024年5月7日,蘋果公司發布了搭載OLED屏幕的iPad Pro。行業里最重要的客戶一出手,大家就都看懂了,于是消費電子產品中利潤最豐厚的高端IT市場,正式開啟了從LCD向OLED的技術換代。

    對于京東方、TCL華星等廠商而言,一個被頭部客戶驗證過的、潛力巨大的新市場已經出現,這足以構成它們啟動巨額投資的理由。

    但是,一個強烈的信號,并不意味著所有不確定性都已被消除。就在蘋果的OLED iPad Pro發布8個月之后的2025年1月,LG Display的首席財務官Kim Sung-hyun在一次財報電話會議上,依然對市場表達了審慎態度,他認為IT領域對8.6代OLED的需求存在“相當大的不確定性”,公司需要市場發出一個“確定的信號”。

    蘋果OLED iPad Pro發布之初,產業鏈曾普遍預期其年出貨量有望突破1000萬臺。然而,受其定價高于市場預期及IT設備需求整體疲軟等因素影響,這一數字隨后被多家機構下調至650萬臺左右。

    在此背景下,LG Display最終的選擇,是將8.6代OLED設備的投資計劃推后到了2026年。

    顯然,對于“信號”的解讀,出現了分歧。對一些廠商來說,蘋果“做了什么”就足夠了;而對另一些廠商來說,蘋果的產品“賣得怎么樣”,才是判斷市場是否真正成熟的那個“確定的信號”。

    這兩種不同的判斷,背后是兩種不同的時間視角,一種是基于眼下,關注第一款產品的實際銷量,另一種則是越過眼前,押注未來數年的長期增長。

    雖然頭部客戶的產品銷量不達預期,但這場發生在中尺寸IT領域的、從LCD到OLED的技術換代潮,規模依舊可觀。根據市場研究機構Omdia的數據,預計到2030年,應用于筆記本電腦的AMOLED(OLED技術的一種主流路線,指每個像素點都能被獨立控制,響應速度更快)面板,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33%;車載顯示器的年復合增長率則在27%至30.6%之間;桌上型顯示器的年復合增長率也有19%。

    與此同時,OLED技術的主戰場——智能手機領域,則已是一片紅海。Omdia預計,2025年智能手機AMOLED面板的出貨量在全球智能手機中的占比將突破60%。在一個滲透率已經如此之高的市場里,尋找新的增長點自然就會成為所有廠商的當務之急。

    CINNO Research的資深分析師劉雨實告訴記者:“當前主流的6代OLED產線生產的主要是針對手機等市場的產品,建設之初并未考慮太多筆電等中尺寸需求,部分產線甚至根本不具備生產中尺寸產品的能力,即使仍有部分產線能夠在改造后小規模轉產,其經濟性也不如專門的8.6代IT產線?!?/p>

    劉雨實認為,要應對日益成長的中尺寸OLED需求,“建設專門產線仍是首選項”。

    一方面,是一個由頭部廠商明確引領且市場空間巨大的新增長點——中尺寸IT市場;另一方面,則是現有的生產工具(6代線)在經濟性上已無法滿足新市場的需求。于是,一個巨大的、可預見的產能缺口就擺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對于京東方、TCL華星這些廠商而言,這既是挑戰,更是機會。誰能率先建成專門的8.6代OLED產線,穩定地拿出兼具質量和成本優勢的產品,誰就能在這個即將到來的新周期里,掌握最大的主動權。

    這塊市場,必須拿下,問題只在于,怎么拿,以及用什么去拿。

    三種路徑的分化演進

    做出這些動輒百億元的投資決策,各家廠商的經營狀況和家底不盡相同。

    從2025年上半年的業績來看,幾家主要的中國大陸面板廠商基本都處于上升或改善通道:京東方實現營業收入1012.78億元,同比增長8.45%,歸母凈利潤為32.47億元,同比增長42.15%;深天馬(000050.SZ)則在同期實現了扭虧為盈,歸母凈利潤為2.06億元,營收同比增長9.93%至174.75億元;維信諾的營業收入為41.21億元,同比增長4.79%,其OLED產品毛利率同比增加了10.98個百分點。

    相比之下,LG Display的狀況則更為復雜。根據其半年報數據,雖然虧損同比大幅收窄85%,但2025年上半年合計營收同比小幅下降3%,整體仍處于虧損狀態;2025年第二季度,LG Display再次錄得營業虧損,中斷了此前連續兩個季度的盈利勢頭。

    家底不同,讓屏廠們在面對同一個市場時,亦選擇了不同的路徑。

    第一種路徑,是重金押注“確定性”。

    這方面的代表廠商是京東方和三星顯示,它們的共同選擇是,投入巨資,采用行業內技術最成熟、已在6代線上被反復驗證過的“蒸鍍”工藝,京東方的投資額是630億元,三星顯示的投資額折合人民幣也超過200億元。

    這筆巨資投入換來的是最快的時間和最高的確定性。根據公開信息,京東方在成都的8.6代線項目,2025年5月就搬入了設備,計劃在2026年第四季度實現量產出貨;三星顯示在牙山的產線,則計劃于2025年年底啟動試運行,并在2026年第二季度實現全面量產,目標直指蘋果下一代的高端IT產品。

    關于公司相關投資的背后邏輯,京東方董事長陳炎順在2025年9月11日的半年度業績說明會上,有過一次完整的闡述。當被問及對行業內不同OLED技術路線的看法時,陳炎順首先明確了京東方的選擇,無論是已成熟的6代線,還是正在建設的8.6代線,京東方在背板技術(即驅動像素開關的底層電路板技術)上都沿用了已得到充分驗證的LTPS(即低溫多晶硅,一種成熟的高性能背板技術,能支持更高分辨率)和LTPO(在LTPS基礎上集成氧化物器件的背板技術,核心優勢是能實現刷新率動態調節,從而降低功耗)工藝。

    隨后,陳炎順也談到了印刷和光刻等新的技術路線。對于印刷技術,他承認其“這兩年有所發展”,并提及京東方早年也曾在小規模產線上進行過投入和驗證,但他緊接著指出了將其應用于8.6代大規模生產的關鍵疑慮:“大尺寸能不能做出來?做出來之后的良品率、應用效果怎么樣?因為我們現在還沒有看到真實的市場使用?!?/p>

    對于光刻技術,他認為面臨同樣的問題:“光刻技術也是一樣……沒用過,能夠有多大的成功概率,良品率穩定性有多少,我們現在確實還不得而知?!?/p>

    對于一筆高達630億元的投資,這種不確定性顯然是無法被接受的。陳炎順亦同時明確表達了他的決策原則:“我個人的想法,我們因為8.6代線投630個億,首先要保障成功。在成功的基礎上,我們再通過技術升級改造,把我們的競爭力做強。如果不成功,那后面什么事都談不了?!?/p>

    先保障成功,再談技術升級,這是最穩妥的算盤。但問題也不是沒有,“蒸鍍”工藝的核心設備蒸鍍機,全球只有日本Canon Tokki和韓國Sunic System等少數幾家公司能夠提供,行業研究機構WitDisplay早在去年5月份就指出,三星顯示預訂了Canon Tokki在2026年之前的蒸鍍機產能,而京東方則預訂完了Sunic System在2026年之前的產能。這意味這,其他廠商的設備進場,可能要等到2026年之后。

    第二種路徑,是技術“繞道”,尋求“非對稱”優勢。

    這方面的代表廠商是TCL華星和維信諾,它們的共同點,是都避開了主流的“蒸鍍”工藝,選擇了不同的技術路徑進行突圍。

    TCL華星的選擇是“印刷OLED”,這條路線的核心,是用類似“噴墨打印”的方式,將發光材料精準地噴涂到玻璃基板上,其最大的不同,在于繞開了對蒸鍍機的依賴。

    TCL華星CEO趙軍告訴記者,印刷技術有望解決中尺寸OLED長期面臨的“高成本、低良率和形態受限”三大難題。他給出的一個數據是,印刷OLED的材料利用率可以達到90%,而蒸鍍工藝只有30%左右。

    他進一步解釋了印刷技術在高分辨率下的優勢:由于發光材料是通過印刷方式直接打印在像素上,RGB像素可以實現非常規則的排列,顯示的畫質會“清晰銳利、非常細膩”。

    TCL華星295億元的投資額,不到京東方的一半,規劃的月產能約為2.25萬片玻璃基板。作為對比,京東方630億元的投資,規劃的月產能為3.2萬片玻璃基板。

    TCL科技2025年半年度報告顯示,該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855.6億元,同比增長6.65%,歸母凈利潤18.83億元,同比增長89.26%;其核心子公司TCL華星,同期實現營業收入504.3億元,同比增長14.4%,凈利潤43.2億元,同比增長74.0%。

    趙軍告訴記者,“任何一個新興的技術,未來都要面臨一定的風險。你說沒風險,這個顯然不太現實?!钡瑫r表示,在團隊內部,包括與頭部客戶之間,都對印刷OLED路線做過廣泛深入的討論和論證。他認為,印刷技術能從根本上解決中尺寸OLED長期面臨的“高成本、低良率”等難題,最終能“以親民的價格推向消費者”。

    在TCL華星自己的敘事中,這次投資被定位為一次從“跟跑”到“領跑”的嘗試。正如其公告所稱,印刷OLED是“首個由中國企業引領全球進入商用階段的顯示技術”。

    至于維信諾,押注的則是其自主研發的“ViP”技術。

    根據其公告,這項技術通過半導體光刻工藝,替代了傳統的精細金屬掩模版(FMM),同樣旨在繞開主流工藝的設備和材料瓶頸,其在合肥投資550億元的產線,建設速度也很快,2025年8月就完成了主廠房封頂。

    這兩家廠商的算盤,是以技術上的“非對稱”優勢,去博取成本上的后發優勢,如果它們的新技術能夠順利實現大規模量產,并保持高良品率,就有可能拿出比主流廠商成本更低的產品,從而在市場上實現“繞道超車”。

    但風險也正在于此,正如京東方董事長陳炎順所言,這些新技術路線,在8.6代線的規模上還沒有經過真正的市場檢驗,它們的風險不在于資金,而在于技術本身能否穩定落地。

    第三種路徑,是固守“現金?!?,謹慎布局。

    這方面的代表廠商是深天馬和LG Display,它們的共同選擇是,暫不參與這場數百億元級別的8.6代OLED投資競賽,而將戰略重心放在各自的優勢領域。

    LG Display首席財務官Kim Sung-hyun在2025年1月的財報電話會上表示,市場信號還不夠“確定”。最終,在OLED iPad Pro實際銷量不及預期等因素影響下,LG Display決定將相關投資計劃推遲到2026年。對于財務承壓的LG Display而言,優先保證現有產線的盈利能力,顯然是更現實的選擇。

    深天馬2025年半年報顯示,該公司能夠實現扭虧為盈,利潤主要來自于成熟的LCD業務,特別是常年保持全球出貨量第一的車載顯示業務;而其新建的產線,包括OLED產線在內,都還處于投入和產能爬坡階段。

    因此,深天馬暫時沒有跟進投資8.6代OLED,而是將330億元投向了一條8.6代的LCD產線,繼續鞏固其在IT、車載等中尺寸領域的優勢。在OLED領域,深天馬則選擇在現有的6代線上進行技術升級和品牌突圍,于2025年9月聯合OPPO發布了高端OLED技術品牌“天工屏”。

    這條路徑的邏輯,是以盈利穩健的“現金?!睒I務為根基,規避巨大的資本開支和新技術風險,再用更小的投入,在OLED領域保持跟隨和追趕。但這種策略的風險在于,如果中尺寸OLED市場爆發速度超出預期,可能就會錯失搶占第一波市場份額的最佳窗口期。

    上述三種路徑的背后,是各家廠商對市場、技術、資金和風險的不同判斷,京東方與三星顯示,賭的是技術確定性和先發優勢;TCL華星與維信諾,賭的則是技術變革帶來的成本優勢;深天馬與LG Display,則把賭注押在了經營的穩健和風險的可控上。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深圳采訪部記者 關注新能源、半導體、智能汽車等新產業領域,有線索歡迎聯系:zhengchenye@eeo.com.cn,微信:zcy096x。
    日本人成18禁止久久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