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關注
2025-09-24 13:27

一
“誰終將聲震人間,必長久深自緘默;誰終將點燃閃電,必長久如云漂泊?!闭軐W巨擘尼采這句膾炙人口的箴言,指出了欲成大器須先承受孤獨與艱苦的道理。其實,這句話未嘗不是尼采本人的心理寫照,他充滿天才性的哲學思想不被世人所理解,在極度痛苦和孤獨中最終走向了精神崩潰。
有此際遇的哲學家又何止尼采一人呢?尼采心中的“我的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教育者”“我的先驅”叔本華,大半生默默無聞,始終以自負與孤傲的態度對抗外部世界的忽略與冷漠。尼采的這句話還有下文:“我的時代還沒到來,有的人死后才重獲新生?!毙疫\的是,叔本華不用“死后重生”,在生命的最后10年,他終于名聲大噪——“就是這樣一個神秘的人物,他正在顛覆自康德去世以來由大學教授們建構起來的整個德國哲學體系”。
德國傳記作家呂迪格爾·薩弗蘭斯基的《叔本華及哲學的狂野年代》講述了阿圖爾·叔本華普通卻又不凡的一生,展現了這位哲學家如何闖入了哲學的圣地,打碎了前人的物件,又是如何重新建構全新的思想家園。但這部著作并非只是記錄叔本華的生命軌跡,而是以他為中心,勾連出整個“哲學的狂野年代”。

《叔本華及哲學的狂野年代》
[德] 呂迪格爾·薩弗蘭斯基| 著
欽文| 譯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22年3月
這是哲學巨擘層出不窮的年代,也是哲學思潮狂飆突進的年代,除了叔本華的意志哲學,作者還從橫向和縱向兩個方面闡釋了康德、費希特、謝林、黑格爾、費爾巴哈、馬克思、尼采等人的思想學說,進而呈現了一幅長達百年的哲學王國的絢麗圖景,描繪了那些熠熠生輝的人類群星閃耀的時刻。
二
就個人的閱讀偏好而言,我對傳記文學一直情有獨鐘。這種偏小眾的類型文學不僅呈現了一個人或平凡或傳奇的一生,為后世留下了一份寶貴的備忘,更重要的意義在于,通過閱讀被書寫者的生命歷程,我們可以收獲充沛的思想資源,豐厚自身的生命體驗,進而觀照外部,審視自我,挺進廣闊的世界,打開全新的視野。
楊德昌借由《一一》表達了對電影的赤忱之情——“電影發明以后,人類的生命至少延長了三倍”,而每閱讀一部優秀的傳記文學,相當于延長了一倍生命;閱讀了更多的人物傳記,我們可以看見“無窮的遠方”和“無窮的人們”,并將傳主的生命體驗嫁接到自我的“曲木”上,在他者的人生風景中完成自我的迭代與重生,無限趨向“筆直的”人生。
在傳記文學類型中,我認為哲學家的傳記可能是最難寫的,因為寫作者不僅要對傳主生平有十分詳細的了解和把握,還要系統學習其學說,透徹理解其思想,只有這樣才能更深刻地闡釋傳主的行動和抉擇,以及這些行動和抉擇背后的深層邏輯。而哲學思想往往又是極為晦澀難懂的,這就需要寫作者流暢的書寫能力和堅實的學術素養,尤其是在哲學方面要有深入研究。
依此來看,《叔本華及哲學的狂野年代》是成功的。作者詳略有致地選取了叔本華一生中多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片段,尤其是那些對他的哲學人生產生重大影響的時刻,并將生命歷程與哲學思想有機融合,有條不紊地講述了他的家庭生活、社會關系和哲學事業。
叔本華生于大富之家,一生未婚,家庭成員只有父親海因里?!じヂ謇锼?、母親約翰娜和妹妹阿黛拉三人。父親在生前已經為叔本華規劃好了人生路線,那就是繼承祖業,學習經商,成為一名成功的商人和“世界公民”。父親去世之時,叔本華只有17歲,但父親的“陰影”始終籠罩著他,他懷著尊重和敬畏之情,按照父親的意愿進入商行實習,暫時把對哲學的熱情擱置一旁,只能在閑暇的閱讀中享受思想的撫慰。
母親比父親年輕20歲,具有開放的心態和新潮的思想,與歌德、格林兄弟、施萊格爾兄弟皆有交往,后來還成為一名小有成就的小說家。是母親解放了叔本華,將他從商行和賬本中拽了出來,鼓勵他擺脫父親的設計,勇敢地走自己的道路,就像她在信中所寫的,“我眼中含著淚水懇求你,你不要欺騙自己,認真、誠實地面對自己,你一生的幸福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是生活在大城市里成為受人尊敬的富人,還是生活在孤寂之中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經歷了一番掙扎,叔本華最終選擇了后者。他說,“生命是一件不愉快的事情,我下定決心,用思考生命的方式度過一生”。叔本華本應感激母親,兩人卻在對亡父的態度、遺產分配、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上產生了無法調和的分歧,最終斷絕了往來,直至母親晚年時才稍稍恢復了通信。
對于天才來說,成為社會中安守本分的一分子并非他們的義務,他們只是在很努力地適應世俗社會的生存法則和交往習慣。叔本華亦是如此,他是一位偉大的哲學家,卻未必是一個合格的良師益友。在日常交往中,他在某種程度上是天才與瘋子的結合體。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學識的累積,他愈發狂傲不羈,恃才傲物,在自己的哲學王國中建造了一道密不透風的堡壘,容不得批評與反對的風聲。
在魏瑪的時候,母親便提醒他,“你的個性、你的言論、你的觀點、你的評判、你的習慣”都“令人十分厭煩,讓人難以忍受”“你自己還有那么多缺陷可以讓人挑剔,他們尤其不能忍受的是你那種輕蔑的態度”。但是叔本華并沒有聽進母親的勸誡,反而愈發固執己見,在生活與學術上都不愿妥協。
在德累斯頓的4年時光中,與人辯論時,“他憑借著自己那種不加掩飾的直來直去的方式往往扮演一個讓人討厭的角色”。在生命中的最后28年時光,他定居在了法蘭克福,常去豪華的英吉利飯店吃午餐。一方面,他古怪的舉止成為別人嘲弄和諷刺的對象;另一方面,他在與人談話時仍聽不進別人的觀點,用不耐煩的態度貶低對方。音樂評論家克薩韋爾·施奈德·馮·瓦爾騰希就提到過一個讓人哭笑不得的細節——當他在訓斥自己的鬃毛狗時,將它喚作“你這個人”,然后便將惡狠狠的目光投向鄰桌的人。
與黑格爾學術競爭的失敗,是叔本華人生中一個雖然極為短暫卻至關重要的時刻。為了將康德之后的哲學從黑格爾的“魔爪”之中拯救出來,1820年他在柏林大學教授哲學,并以“復仇者”的身份自詡。然而,他既低估了黑格爾的思想精神的力量,也高估了自己的意志哲學的魅力,黑格爾的課堂座無虛席,場場爆滿,而叔本華的教室卻門庭冷落,寥無幾人。
僅僅半年的時間,失意的叔本華便離開了柏林。他在手稿本中以滿懷失落甚至憤慨的情緒寫道:“在我生活的這個時代,我的學說無法發揮影響。這個時代只是一塊土壤,站立其上的是我的軀體,然而這僅僅是我這個人身上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而已?!?/p>
著名哲學家、法蘭克福學派的創始人馬克斯·霍克海默曾如此評價叔本華的哲學,“在叔本華逝世后的這個世紀里,歷史不得不承認他看穿了歷史的本質。叔本華揭示了事情的全部真相。叔本華是一位有著深刻洞察力的悲觀主義者。今天,世界最需要的是叔本華的觀念——因為他的觀念正視著絕望,因而在面對絕望時,反而更知道希望”。這句話精準概括了叔本華的哲學精髓。
他是唯意志論與現代悲觀主義哲學的創始人和重要代表之一,還是哲學史上第一個公開反對理性主義哲學的人,開創了非理性主義哲學的先河。在最知名的著作《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他系統闡釋了自己的哲學思想。
柏拉圖、康德、印度宗教與哲學(婆羅門宗教、《奧義書》)是構筑叔本華哲學體系的三根支柱,也是他最重要的思想資源。他將世界分為表象世界和意志世界,前者與婆羅門教中的摩耶之幕、康德哲學中的現象類似,世界只是一個假象,是直觀的顯示,如柏拉圖《理想國》中著名的洞穴隱喻,我們看到的只是虛幻的投影,并沒有真正認識到世間萬物的本質。
與之相對的則是意志世界,這一概念上承康德的“自在之物”,下啟尼采的“太一”。在叔本華看來,意志是最確定的東西,是對自己身體的自我體驗,因為只有體驗到的意志才是“最實在者”。作為叔本華哲學思想中的核心命題,意志不是理性,不是道德,也不是精神,“意志只在行為活動中使自己現身,事實上它應該被理解為某種無法抑制的沖動,確切地說是盲目的沖動,某種非理性的欲求。人類所有的行為都是這種盲目的沖動,一切表象中的活動只是使人們感覺自由的假象。意志是一種不能被克服的東西,人類每一行為都是意志的現身”。
三
除了哲學、音樂、詩歌、歌劇等,叔本華也酷愛登山。1804年6月30日,16歲的叔本華登上了海拔1600余米的斯涅日卡峰,體驗到了登臨送目的壯志豪情,繼而在山坡木屋的留言簿上寫下了一句話:“誰能登臨而一語不發?”
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他在深邃浩瀚的哲學思想中同樣感受到了這種難以言表的沖擊反應和震驚體驗,它融合了激情與智性,有狄奧尼索斯的狂醉,更有阿波羅的法則,就像他在1811年游覽哈爾茨山時的感受,“哲學就是阿爾卑斯山脈中一條高峻的山路,只有一條崎嶇的羊腸小徑能夠通向這條路,可是中間必須經過尖利的山石和刺人的荊棘才能抵達?!救藙t一直站在阿爾卑斯山上呼吸著純凈、涼爽的空氣,此時他已經看到了太陽,而腳下的世界仍沉睡在黑暗之中”。
叔本華選擇了“發聲”,寫下了一系列影響后世的哲學著作,這個“人類最偉大的天才”“無與倫比地壯麗而清晰地反映了整個世界”(托爾斯泰語)。
黑格爾用“密涅瓦的貓頭鷹在黃昏起飛”來比喻哲學,意指哲學是反思的活動和沉思的理性。叔本華這只“貓頭鷹”發出了哲學的長嘯,到了“黃昏時分”才聽到回響。大器晚成的他,在生命最后的時光終于獲得了渴盼已久的光環與榮耀,然而此時這些已輕盈如浮云,對他沒那么重要了。為了回絕絡繹不絕的來訪者,他說道,“尼羅河流到了開羅?!?正如他的另一句名言,“為了解人生有多么短暫,一個人必須走過漫長的生活道路”。
1860年9月21日,72歲的叔本華與世長辭,“漫長的生活道路”終于走到了盡頭。只不過這次,尼羅河是真的入海了。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