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 id="ww04w"><rt id="ww04w"></rt></tt>
  • <tt id="ww04w"><table id="ww04w"></table></tt>
  • <tt id="ww04w"><table id="ww04w"></table></tt>
  • <tt id="ww04w"></tt>
  • <tt id="ww04w"><table id="ww04w"></table></tt>
  • <li id="ww04w"></li>
  • 被辟謠的“取消中考”,能走進現實嗎

    經濟觀察報 關注 2025-10-23 11:18

    熊丙奇/文 近日,上海市教委印發《上海市普通高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其中包括試點長學制貫通培養模式。成都市教育局近期也公布了一項改革,自2025年起,探索開展小初高12年貫通式與初高中貫通式培養改革試點,首批參與試點的學校共8所。 

    此番消息在網絡上引起熱議和猜測,其中包括“是否要取消中考”“初高中是不是要合并”等。對此,10月22日,上海市教委與成都市教育局都“辟謠”表示,這是落實“優化高中教育資源配置布局和育人方式改革國家戰略”的具體舉措之一。 

    所謂的“取消中考”,不過是博流量的炒作。之所以引起輿論關注,是因為“取消中考”是很多家長一直以來的呼聲,他們希望能成為現實。但從高中階段教育的現實看,推進貫通培養改革,只是對中考的有限改革。要取消中考,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升學壓力和家長的焦慮,需要在實現高中普及化后,推進高中多樣化、均衡化發展。 

    上海和成都兩地的貫通式培養,都只是少數學校試點。成都已經公布了試點的8所學校,從這8所學校的辦學看,屬于當地中等層次的普高。選擇中等層次的普高進行貫通培養,是有良苦用心的。因為如果選擇當地的優質高中、頂尖高中貫通培養,就很可能變為這些高中“掐尖”,家長會爭著讓孩子進入頂尖高中的貫通班,進一步刺激升學競爭。 

    正是因為如此,成都設計的貫通培養,試點范圍并不大,由學生自主申請,不進行考試選拔,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則進行搖號錄取。在求學過程中,貫通班的學生還可以申請退出,但“只出不進”。試點這樣的貫通培養,對選擇貫通班的學生來說,相當于有了進普高的保底,貫通班可以進行小初高一體化培養,關注學生的綜合素質。但這并不會影響整體中考格局,大部分初中畢業生還將參加中考。選擇貫通班的學生,如果想報考更好的普高,也可能退出貫通班。 

    不少人希望貫通培養模式能擴大,這樣就可以讓更多學生不參加中考了。但這是受到現實局限的。擴大貫通培養及取消中考的難點都在于,除了高中階段實行普職分流外,我國普通高中體系內仍存在事實上的等級差異,諸如超級高中、示范性高中、特色高中等多種類型,其資源配置和升學前景差異顯著。 

    高中階段的普職分流受到關注,但很快就不再是問題。我國的普職比已經超過7:3,不久將達到8:2。按照出生人口變化與普高辦學規模,到2034年,我國所有適齡學生都可以上普高(如果不強制保留中職的話),實現普及普高。但普及普高就意味著取消中考嗎?并不是,如果普高存在不同的等級,怎么取消中考?我國義務教育均衡化已經推進了20多年,迄今還有“幼升小”“小升初”擇校熱,何況高中本就設有重點高中、示范高中。拿北京來說,取消中考,用搖號方式進人大附中嗎? 

    這就需要調整高中階段教育發展戰略。切實推進高中階段教育多樣化、均衡化發展,適時取消重點高中制度,這是進入教育普及化時代的必然選擇。耐人尋味的是,很多人呼吁取消中考,但又反對取消重點高中制度,那么,怎么實現取消中考,減輕學生考試壓力的目標?難道讓每所重點高中都實行貫通培養嗎?這不是讓“幼升小”擇校熱更熱嗎? 

    另外,在高中普及化時代,發展中職教育的思維也應調整,不是采取單設職業學校的方式,而是把職業教育融入到普通高中,建設融普高課程與技職課程于一體的綜合高中。綜合高中是比普高更高水平的高中,一是開設課程更多,二是實行學分制教學,由學生自主選擇普高與技職課程。辦好高水平綜合高中,關鍵在于要重視技職課程建設,并給選擇技職課程的學生平等的升學選擇。這也是美國、加拿大、英國的高中教育方式,由于所有高中都是綜合高中,且高中均衡發展,因此不存在中考的問題,所有學生都免試進入高中階段學習。 

    簡言之,貫通式培養是當前中考框架的培養模式改革,只能起到有限的作用,學生(家長)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貫通培養;要扭轉基礎教育的應試化,需要把均衡化從義務教育推進到高中教育,并在高中教育中推進普職融通。 

    (作者系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日本人成18禁止久久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