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金是貨幣。其他一切都只是信用。——約翰·皮爾龐特·摩根
雖然我對大宗商品總體抱有信心,但工業和農業大宗商品的波動性確實較大,當全球經濟增速放緩時,它們的價格可能會嚴重下跌。銅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銅是一種金屬,就像黃金和白銀一樣,但基本上是工業用途。因此,如果全球汽車的制造量越來越小、摩天大樓蓋得越來越少,銅價就會大幅下跌。
同樣的現象也發生在黃金和白銀領域,它們也會周期性下跌,而且幅度較大。然而,黃金和白銀與其他大宗商品的關鍵區別在于,它們作為貨幣已經被使用了幾千年。這兩種金屬都有工業和零售用途,但大眾對它們的需求越來越多地來自它們作為一種金融資產的功能——貨幣。
什么是貨幣?
貨幣具有以下三個特性:
便攜性
第一個關鍵功能是能夠隨身攜帶。以物易物制度的主要問題之一就是便攜性。便攜式貨幣可以使人們能夠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走得更遠。
可以獲得但相對稀少
使用幾乎不可能找到或者需要很多人來工作生產的東西作為貨幣,是沒有意義的??赡苷浅鲇谶@個原因,珍貴的寶石盡管價值很高,卻從未被當作日常交易(如購買食物)的通用貨幣。另外,若選擇一些非常常見的東西,又會導致使用一些不夠便攜的東西。
持久耐用性
要作為價值儲存的介質,它必須能長期保存,而且不容易損壞。例如,使用容易腐爛或斷裂的東西是沒有意義的。黃金和白銀在這一點上表現得特別出色。
可替代性和可分割性
要想真正發揮作用,貨幣還需要被分割成可靠的單位。早期社會太平洋群島的一些人使用貝殼和羽毛作為貨幣。問題就會出現:當用貝殼換魚時,大貝殼比小貝殼能多換多少魚?之后的發展,確保貨幣的大小和重量是標準化的,以避免此類問題。另一個問題是,用貝殼和羽毛做的貨幣,是可替代的。
考慮到上述要求,尼爾·弗格森教授在其著作《貨幣崛起》中寫道:“黃金、白銀和青銅等金屬被視為理想的貨幣原材料?!?/p>
早在公元前600年,甚至更早,貴金屬就被制成了硬幣。在紙幣出現之前,金屬硬幣已被廣泛使用了幾個世紀。
為什么你現在應該持有黃金?
近年來,一些評論人士聲稱,黃金處于泡沫狀態,因為它在8年內上漲了約5倍。這個分析過于簡單,歷史告訴我們,大型結構性牛市的漲幅和持續時間通常遠遠超過這個程度。
在考慮今天的黃金市場時,需要考慮一下6個因素:
1、本輪牛市黃金的漲幅與20世紀70年代牛市相比要小得多
20世紀70年代的黃金牛市漲幅遠遠超過本輪牛市的漲幅,而今天的情況遠遠不及那個時候。
1971—1980年,黃金價格從每盎司35美元上漲到每盎司850美元,也就是說增長了大約24倍。當前黃金牛市始于1999年的每盎司250美元左右,如果黃金市場在該輪牛市中呈現與20世紀70年代相同的上漲,這意味著黃金價格將達到6000美元(250美元×24)。然而,到2019年,黃金的價格約為1250美元。
吉姆·羅杰斯一直在強調黃金的長期價值。他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準確預測了大多數主要市場趨勢,并在喬治·索羅斯的量子基金上獲得了4200%的增長,這應該表明他的觀點是值得傾聽的。
2、黃金的潛在需求正在上升
在20世紀70年代的黃金牛市中,黃金的潛在買家只占如今潛在買家數量的一小部分。買家幾乎全是來自歐洲和美國的聰明或專業投資者。當時還沒有黃金ETF,基本上也沒有其他黃金基金。只有發達國家中最富有的人才能通過他們的私人銀行家參與市場。實際上,在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里,即使在西方國家,私人個體擁有黃金也是非法的。
即使一些發展中國家的政府或央行以及個人、家庭在購買黃金,他們仍然是較小的經濟體,在全球市場和黃金價格來說基本上都是無關緊要的。
過去幾十年黃金價格大幅上漲之后,黃金占全球金融資產的比例也處于歷史低點。近年來這一比例不到1%,而歷史上為3%~5%。如果,未來黃金占全球金融資產的比例重回3%~5%(或更多),那么市場將會迎來一股巨大的資金潮,對不斷減少的黃金供應需求會加大。這對于黃金價格會產生非常積極的影響。
黃金占全球金融資產的比例之所以下降,是因為全球范圍內印發大量紙幣,并最終流入股票、房地產和債券市場。
在研究黃金的需求時,還有另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許多國家的央行(歐洲和美國以外的實際上還有剩余資金的央行)開始重新購買黃金。
中國多年來一直相對低調地出售美元資產并購買黃金,有估算稱,中國已經購買了價值超過1萬億美元的黃金。
中國并不是唯一一個大量凈買入黃金的國家。許多國家的央行一直在盡可能地增加黃金儲備,包括墨西哥、俄羅斯、韓國、新加坡、荷蘭、印度尼西亞、土耳其等國??傮w而言,這些國家在2009年第2季度成為黃金凈買家,此后它們的購買量或多或少一直在增加。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央行從世界各地凈買入黃金,長期而言應該對金價有利。
3、以美元計價的黃金價格并不能提供太多信息
這里的另一個考慮因素是,以美元計價黃金是一種非常簡單的計算其價值的方法,有點像使用彈性尺,因為美元的價值變化相當大。判斷黃金價值的一個更好方法是,將它與其他主要資產類別進行比較。
衡量黃金價值的一個好方法是,將它與石油、房地產和股票等資產進行比較。自1970年以來,黃金價格與一桶布倫特原油的平均比率約為16∶1。2019年,它們的交易價格的比率大致處于這個比率,這表明黃金在這個時候不算昂貴。以石油作為估值工具,如果黃金更昂貴,這個比率要翻倍,這在過去發生過幾次。
這樣的變化意味著石油價格可能減半,黃金價格翻倍,或者兼而有之。自2015年以來,石油價格的確下跌了一半,從某種程度上展示了通過觀察這一比率來對黃金進行估值的可行性(盡管之后它反彈了)。
自1971年以來,英鎊的購買力下降了約90%,這比任何其他因素更能解釋英國房地產名義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與英鎊相比,黃金是一種更好的長期保值工具。
2002年是一個出售黃金的糟糕時期,因為與房價相比,黃金當時的價格是歷史上最低的。
人們總是說“不要去預測市場”。我認為,如果你愿意花些時間來觀察各種資產的相對價值,你就有很大的機會長期做出更好的財務決策。圖表10.3告訴我們,聰明的投資者在2006—2007年賣出房子,購買黃金。如果英國房價回落到低于100盎司黃金,這意味著黃金要么從當前價格翻倍,要么英國房價減半。
聰明的投資者還會使用另一個指標,將黃金與股市指數——如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等——進行比較。2012年,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約為12000點,自那時以來該指數已經翻了一番以上,這證明了資本的力量。以黃金價格為每盎司1600美元計算,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與黃金價格的比率約為7.5∶1。在過去一個世紀里,這個比率曾經降至2∶1以下,并且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幾乎接近1∶1。如果我們再次看到2∶1的比率,這將意味著黃金可能增至每盎司12000美元,而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保持在當前水平;或者更有可能發生的是,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暴跌,而黃金價格略微上漲。近年來,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上漲而黃金下跌,這只是意味著橡皮筋拉得比以前更緊了。
許多過去幾年的黃金牛市金融危機做出準確預測的金融評論員認為,最終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與黃金價格的比率可能回到2∶1,甚至更低。
他們的觀點引發了爭議。然而,那些認為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與黃金價格的比率永遠不會達到這種水平的主流金融評論員,正是過去那些對黃金持反對意見的人,他們的判斷一直都是錯誤的,并因此錯過了500%的漲幅。
我認為,那些認為2∶1的比率可能性不大的人,很可能受到了錨定效應的不良影響。正如你看到的,這些比率表明黃金尚未處于泡沫狀態。其他資產仍占有大量的資金,而且有令人信服的理由,這些資金在未來的幾年里可能會轉向黃金。
4、利率
黃金價格持續走強的另一個理由與全球利率有關。雖然我預計全球債券市場將在未來幾年推動利率上升,但是英國的實際利率一度處于300年來的最低點。世界上幾乎每個角落的實際利率都是負的,因為實際通脹率通常高于利率。
持有黃金最大的缺點之一是,你無法賺取任何利息。當利率處于高位的時候,黃金持有者就會錯過這種回報。經濟學家稱之為持有黃金的機會成本,這就是黃金在20世紀80年代早期表現如此疲軟的主要原因。當時的美聯儲主席保羅·沃爾克,為了控制通貨膨脹,制定了高利率。不可避免地,大量資金從黃金市場撤出,流向可以賺取歷史最高利率的其他地方,致使黃金價格下跌。
在目前的實際利率為負的情況下,持有黃金不存在這樣的負面影響,考慮到實際通脹水平,名義利率還有幾個百分點的上升空間,之后利率就不再是看漲黃金的理由。
5、黃金的供給
簡單來說,黃金供給正在大幅下降,尋找和生產黃金越來越難。要找到與一枚結婚戒指價值相當的黃金,需要開采超過20噸的巖石。世界上最大的金山開采黃金越來越難,它們的產量正在下降。
有充分的理由表明,未來對黃金的需求可能會大大增加,但黃金的供給卻并不樂觀。經濟學的一個基本原理是,當對某商品的需求上升,而該商品的供給不變或下降時,價格就會上升。
6、紙幣的供給
事實上,目前全世界的紙幣供給正在以相當快的速度增長。如果世界上美元的數量是原來的3倍,而黃金的數量一直未變,那么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以美元計價的黃金價格應該是原來的3倍。
事實上,自從1971年美元與黃金脫鉤以來,美元貨幣的供給已經增長了如此之多,以至于今天的黃金隱含價格“應該”為數萬美元。并不是說黃金價格很快就會達到這個水平,但這是一個有趣的比例,突顯了黃金資產的長期潛力。
事實上,白銀的前景比黃金更樂觀。首先,白銀的工業用途遠遠超過黃金,因此對白銀的非貨幣需求也更多。其次,世界上白銀的儲量大約是黃金的16倍,這意味著白銀的長期價格應該約為黃金價格的1/16。鑒于黃金價格近年來在1250美元左右,白銀價格“應該”在78美元左右,而白銀的交易價格當前在16美元左右。
關于貴金屬的建議
對有閑置資金的人來說,我一直將白銀作為一種重要的金融資產推薦給他們,但白銀的價格已從峰值下跌了一半以上。鑒于這一現實,一位讀者在網絡上評論道:“作者對大宗商品,尤其是對包括黃金和白銀在內的貴金屬的熱情,似乎反映了他對過去交易成功的傲慢和貨幣通脹的天真理論,而不是對未來回報的現實預期?!?/p>
讀者對我在大宗商品,尤其是貴金屬方面的觀點的批評,恰恰說明了為什么他們應該持有這類資產。人們往往掉入高估自己資產配置能力的陷阱:自認為了解何時持有股票,何時持有貴金屬,何時持有債券。對大多數人來說,擇時是比將資金合理地長期配置到每一個主要資產類別更“傲慢”的行為。
自2011年以來,黃金價格一直在下跌,過去15年,以英鎊計價的黃金價格仍平均每年上漲11.3%。
這個上漲幅度與活期賬戶的利率相比是相當有利的。股票市場表現非常強勁,任何遵循配置全球資產策略的投資者,都將從中受益。未來可能會出現黃金市場大幅上漲,而股票市場下跌。大量證據表明,長期持有多元化的資產是有效的,至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的經濟周期的各個階段是有益的。
如果你建立一個包含良好的股票、債券、大宗商品(實物資產)和現金的投資組合,你擁有的投資組合將比大多數沒有多元化投資的投資者的組合,更穩定、更安全和更可靠。你可能擔心擁有如此多元化的資產會使你的投資組合表現平庸,但歷史告訴我們,這樣的擔心是不必要的。
正如哈里·布朗所說:“長遠來看,成功的投資為投資組合帶來的價值,要比失敗的投資減少的價值更多?!?/strong>
更重要的是,多元化投資使投資者不太可能面臨非常大的損失。不虧損大量資金是非常重要的投資原則,特別是當你即將退休,卻面臨投資可能使你失去一生積累的大部分資金的風險時。盡管這似乎是顯而易見的,但很少有人真正理解盈虧平衡謬誤(break-evenfallacy)所蘊含的真理,而我的觀點正是強調穩定收益的重要性。
*本文摘自《如何配置全球資產》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