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正席卷全球職場。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的報道,當前有?88%?的公司在招聘環節中使用AI進行候選人篩選。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2025就業未來報告》還顯示,62%?的雇主計劃招聘能夠與AI協作的員工。
然而,一項刊登在《福布斯》的國際商業調查也指出,37%的雇主寧愿選擇AI,也不愿雇用Z世代求職者。
面對快速的技術變革和職場環境的劇烈變化,Z世代在使用AI方面表現出極強的適應能力。AI已不再只是一個抽象概念,而是深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最新的NSHSS職業興趣調查顯示,49%的Z世代通過AI提升個人能力,其中用于頭腦風暴的占39%,校對占33%,數據分析占21%。
不過,AI的使用在Z世代中也引發了復雜的情緒。據CAKE項目管理軟件的調查,25.9%?的Z世代對AI持積極態度,39.7%?表示中立,20.7%?則持負面看法,呈現出Z世代與AI之間微妙的關系。
根據麥肯錫的《2025職場AI報告》,未來三年,92%的企業將增加AI投入,但目前只有1%的高管認為AI已完全融入他們的工作流程。
IE大學職業發展中心通過針對Z世代學生開展的焦點小組調研,也洞察到他們對于職場AI的細膩觀點、期望與擔憂。
AI與就業的未來
德勤《2025調查報告》顯示,Z世代對AI未來取代人類工作普遍存在擔憂:60%的Z世代認為AI會導致崗位流失,這一比例在經常使用AI的人群中更高,達到78%。
盡管如此,這一代人并非對AI盲目樂觀,他們非常清楚自己在AI沖擊下有可能被替代的風險。
各行業的焦慮程度有所不同,但Z世代普遍認為掌握AI技能至關重要,而這應成為企業與教育機構的重要責任。
將AI視為工具:追求實用,而非完美
對許多Z世代而言,AI的意義在于便利和效率。AI可以幫助他們完成大量耗時的工作,例如寫郵件、文案創作、信息整理和研究總結。
德勤《2025Z世代與千禧一代調查》顯示,80%的Z世代AI高頻用戶認為AI可以節省時間、改善工作與生活平衡,這一觀點也得到58%整體Z世代的認同。近一半的人認為,AI將改善他們的工作方式。
這正體現了Z世代的核心態度:AI應成為促進思考過程的一部分,而不是替代人類的批判性思維。
Z世代對AI的界限:創造力、偏見與同質化
當談及AI的具體用途,尤其在創意行業,Z世代則顯得格外審慎。他們擔心:如果AI在行業中被大規模使用,可能會讓公眾逐漸對“作品背后的創作者”失去敏感,改變藝術的本質意義。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AI也能顯著降低創意行業的用人成本,企業可能會借此減少崗位、以技術取代薪資支出。
此外,Z世代對AI偏見問題保持高度警覺,尤其是在圖像生成領域。他們意識到,AI模型往往基于有限數據訓練,容易產生偏見,也容易陷入同質化與“審美疲勞”的循環。
保持批判性思維:AI融入職場的最佳方式
Z世代認為,這正凸顯了在AI時代保持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性。AI可以是有力的工具,但最終仍應由人類掌控,將其納入以人類思維為主導的體系中。
他們還指出,在需要人類情感與道德判斷的職業領域,比如心理咨詢、司法等,工作應更多保留給人類。
Z世代的結論:AI注定成為職場常態
總體來看,Z世代清楚地認識到AI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因此職場需要積極擁抱并以道德和負責任的方式使用AI。
盡管有各種擔憂,Z世代對AI的整體態度依然是樂觀、務實的,并準備好迎接AI帶來的職場變革。他們期望找到同樣具有前瞻性、愿意與他們共同探索AI時代挑戰的雇主,攜手打造更具活力、面向未來的職場。
本文由西班牙IE大學職業規劃團隊撰寫。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