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9日,由中國信托業協會(以下簡稱“信托業協會”)組織編制的《2024—2025中國信托業社會責任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正式發布。記者了解到,今年已是信托業協會連續發布社會責任報告的第13年。
中國信托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新聞發言人蔡概還介紹,新中國信托業自1979年恢復以來,始終與國家發展同頻共振,在金融改革浪潮中,逐步實現了從“規模擴張”到“合規發展”,再到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深刻轉型,已成為服務實體經濟、助力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金融力量。2024年,信托業務三分類新規從“開局起步”走向“全面深化”;進入2025年,行業更迎來了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為全面展現信托業履行社會責任成果,宣傳信托文化理念,《報告》結合信托行業特點和信托業社會責任模型,從黨建責任、民生責任、經濟責任、法律責任、環境責任、公益責任、人本責任、責任管理8個方面介紹了2024年至2025年信托業社會責任工作取得的積極成效,系統反映了行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務實行動與具體進展。
《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末,信托業受托管理的信托資產規模為29.56萬億元,同比增長23.58%。其中,資金信托規模為22.25萬億元,同比增長28.02%,占受托管理資產規模75.27%。資產服務信托業務方面,截至2024年末,家族信托規模為6435.79億元,保險金信托規模為2703.97億元,其他個人財富信托規模為1149.06億元,資產證券化服務信托規模為12611.46億元;風險處置服務信托規模為24099.78億元。公益慈善信托業務方面,公益慈善信托財產規模余額為49.65億元。
2024年,信托業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這一核心使命,精準發力,將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經濟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為經濟社會的穩健發展提供了高質量的金融支持。截至2024年末,信托業管理的22.25萬億元資金信托中,28.81%直接投向實體經濟領域,另有46.17%通過資本市場間接支持實體經濟,二者合計規模達16.68萬億元,基本涵蓋了實體經濟各個行業。
同時,信托業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積極服務中國式現代化戰略進程,圍繞重點領域持續發力,不斷拓展信托服務民生的邊界,展現出服務國家大局、回應人民期待、促進共同富裕的時代擔當。2024年信托投向普惠金融領域的資金總量達1.6萬億元,設立養老服務類信托項目1148個,投入金額144.93億元;鄉村振興相關項目289個,資金投入43.04億元。
信托業也持續弘揚慈善文化,促進社會公平和諧,切實發揮慈善信托在助力共同富裕中的載體作用。截至2024年末,慈善信托累計備案數量達到2244單,累計備案規模達到85.07億元。其中,2024年新增慈善信托備案單數539單,較上一年增加85單,同比增長18.72%;新增備案規模16.61億元,較上一年增加3.84億元,同比增長30.07%。
在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方面,信托業也積極行動。2024年,綠色信托規模實現快速發展,業務結構不斷優化,綠色信托項目新增390個,同比增長21.50%,新增綠色信托規模1779.44億元,存續規模為3253.88億元。
人才是行業的寶貴資源,是信托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2024年,信托行業堅持以人為本,圍繞“人才強企”戰略,在隊伍建設、培養機制、權益保障等方面開展了系統深入的工作。截至2024年末,信托行業員工總數達17884人,隊伍結構持續優化。從年齡看,40歲以下員工占比超過六成,中青年已成為行業的中堅力量;從學歷看,碩士及以上學歷人員比例穩步提升,反映出信托行業人才素質的不斷增強。
蔡概還表示:“展望未來,信托業將立足金融強國建設新征程,堅守‘金融為民’的初心使命,在做精專業服務與深化受托功能中,持續提升服務國家戰略與人民美好生活的能力;行業將在規范中穩健轉型、于創新中尋求突破,以更加開放、專業的姿態,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實踐中,書寫屬于信托業的嶄新篇章?!?/p>
(文章來源:證券日報 方凌晨)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