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 id="ww04w"><rt id="ww04w"></rt></tt>
  • <tt id="ww04w"><table id="ww04w"></table></tt>
  • <tt id="ww04w"><table id="ww04w"></table></tt>
  • <tt id="ww04w"></tt>
  • <tt id="ww04w"><table id="ww04w"></table></tt>
  • <li id="ww04w"></li>
  • 曹縣的“逆襲”,從一根網線開始 | 鄉村新圖景

    經濟觀察報 關注 2025-10-05 11:03

    在憑借漢服出圈之前,曹縣曾長期“躺”在山東省脫貧任務最重的縣域名單里。 

    這個位于魯豫兩省交界處的人口第一大縣,也是勞動力資源第一大縣,其經濟增長的希望一度并非源于本土產業,而是系于成千上萬的外出務工者。

    據《齊魯晚報》2006年的一篇報道稱,2005年曹縣輸出農村勞動力20萬,平均每人每月務工收入只有700元至800元,全年的勞務收入達17億元,占當年曹縣GDP總值(56.5億元)的30%左右?!逗蕽山y計年鑒》顯示,同年曹縣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3941元,在菏澤9個縣區中排名墊底。

    曹縣下轄807個行政村,和大多數魯西南地區的鄉村一樣,這里曾經交通落后,缺乏像樣的道路。曹縣電商辦主任張龍飛回憶道,那時縣里的干部去大集鎮檢查工作,若遇烏云密布,就必須抓緊趕路,否則泥濘的土路會讓車輛寸步難行。

    誰曾想,當年那個雨天難行的大集鎮,日后卻成為曹縣電商的起點。如今,曹縣的大集鎮與安蔡樓鎮的行政村幾乎全民從事電商,這兩個鎮也是全國聞名的“淘寶村”全覆蓋的“雙子星”。 

    從依賴勞務輸出的傳統農業縣,到以農村電商為引擎的新型縣域,曹縣的轉型,不過用了十幾年時間,而一切僅始于一根“網線”。

    丁樓村最先“觸網”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曹縣安蔡樓鎮、大集鎮一帶已有部分村民從事影樓布景繪制與攝影服裝制作。在沒有電商的年代,他們已經四處奔波去銷售服裝了。曹縣的服裝產業由此萌芽,逐步形成了一批以影樓服飾和舞蹈演出服為主的產業群。然而,由于客戶分散、訂單零散,產業雖然小有集聚,但發展整體緩慢,不成氣候。

    追溯曹縣最早觸網的人,或許是安蔡樓鎮“80后”青年費敬開。2008年,他開設了全縣首家攝影服飾淘寶店,開創“電商跑單”模式,成為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次年,大集鎮丁樓村的任慶生夫婦,也萌生了開網店的想法。在開網店的前一年,任慶生曾因參與一款號稱能“包治百病”的康復治療儀傳銷活動,被騙走兩三千元——這相當于家里四畝地三年左右的收入。與此同時,妻子周愛華所在的棉花廠倒閉了,她也被迫下崗。夫妻二人面臨沉重的經濟壓力,為了找出路,周愛華在家里開始嘗試用電腦做生意。

    當時,農村的網絡普及率極低,多數人對電腦和互聯網一無所知。因曾被傳銷所騙,任慶生起初對開網店也猶疑觀望,而周愛華則觀念較為開放。2009年,兩人湊齊4000元,購置了電腦、安裝了寬帶,依照淘寶官方的引導,在家里注冊了網店,由于電腦配置不高、網速慢,打開一個頁面常常須等待一兩分鐘,網店就在這樣的條件下辦了起來。

    起初,網店銷售攝影棚用的演出服裝,這是曹縣唯一有優勢的產品。本著賣一單算一單的想法,網店還賣曹縣特產的鹵牛肉。不過,開張7個月,一直到2010年4月,一單生意也沒有成交,任慶生已經做好了拔掉網線、重新出去務工的打算了。

    就在這時,第一筆訂單終于來了。東莞虎門鎮的一所學校,看中了一套綠色上衣、白色褲子的影樓服飾,一口氣訂購了40套,并以60元一套的價格爽快成交。

    接到訂單后,任慶生夫婦立刻尋找布料、自行裁剪、縫制。當時,每套衣服的成本不足20元,為他們帶來了千把塊錢的收入。而這筆錢,卻相當于夫妻倆之前一年的收入。

    隨著訂單逐漸增多,任慶生敏銳地察覺到演出服市場的潛力。與需求量小、議價空間大的影樓服裝相比,學校對演出服的采購往往批量大、規格統一、利潤更高,有利于長期經營。因此,他開始將網店業務全面轉向演出服的制作和銷售。

    至此,任家網店終于找到了產品定位,訂單源源不斷,老客戶也保持穩定,生意越做越大。2013年,利潤累計達10萬元左右,任慶生買了一輛面包車,專門用于運輸貨物。那時,曹縣鄉鎮一級的物流體系十分落后,任慶生每次發貨,都需騎摩托車往返縣城,物流費用再加上自己的運費,極大侵占了利潤空間。

    不過,隨著任家網店的生意逐漸起色,網店的致富秘籍也迅速傳播開來,村民們紛紛效仿開起了網店。僅僅到2010年底,全村的演出服裝網店已發展到14家,2011年突破100家,并帶動周邊村莊加入這一行列。

    此后,任慶生主動與圓通等快遞公司洽談合作,將快捷的物流服務引入了丁樓村。如今,快遞員每日上門攬件,已成為丁樓村的日常圖景。

    2014年村“兩委”換屆選舉時,任慶生被全體村民選為村黨支部書記。在他的帶領下,丁樓村逐步發展為遠近聞名的“致富村”。在未開展電商之前,村民人均年收入僅千元左右,如今已提升至6萬元。

    過去,丁樓村村民制作服裝所需的原材料須遠赴義烏采購。隨著當地演出服飾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如今已形成了5公里以內的配套完備的產業鏈,即制版、布料、染色、剪裁到成衣,在以丁樓村為圓心的5公里范圍內,可以找到任何上下游供應商。

    返鄉開網店的年輕人

    丁樓村的電商生意越做越大,隔壁孫莊村也坐不住了,開始探索本村的電商生意。

    2013年,孫莊村村委會利用春節期間外出務工村民返鄉的時機,組織召開了一場茶話會。會上介紹了丁樓村演出服電商的發展情況,鼓勵本村的年輕人也返鄉創業,村里將大力支持:免費注冊公司,組織專家開展電商技能培訓。

    由此,孫莊村也掀起了一陣返鄉創業潮,楊巍就是其中之一。

    在回到孫莊村之前,楊巍一直在從事物流行業。返鄉之初,他從零開始學習線上運營,并在村、鎮兩級政府的協調支持下,獲得了一筆創業貸款。

    楊巍的網店,推出的第一款產品是“葫蘆娃”表演服,產品上線后,不期成為了爆款,吸引了村里不少“寶媽”主動拿貨,通過線上渠道分銷。創業第一年,該款式就賣出幾千套,為他積累了第一桶金。

    隨著業務穩步拓展,如今楊巍已擁有10家網店,年均銷售額達到約1000萬元。就這樣,無數后來者開設網店,同樣在電商勃興的時代取得了成功,孫莊村也同樣復制了丁樓村的成功路徑。

    “90后”閆得印是曹縣安蔡樓鎮霍莊村人,高中畢業后,他務過農,也曾在上海、蘇州、青島等地的建筑工地務工。也是2010年前后,閆得印得知曹縣很多村民都在做電商,便也回村開設了網店。

    不過,經過兩三年的迅速發展,曹縣的演出服市場競爭加劇,利潤漸漸攤薄。當時,恰逢“三坑文化”(指洛麗塔裙、漢服、JK制服)興起,為了錯位競爭,閆得印便選擇了漢服賽道。一開始,漢服業務以跟風生產大眾款式為主。當時的漢服消費者主要是愛好者,普通民眾的購買意愿較低,新款式往往更有吸引力。

    2018年,閆得印的漢服網店轉型嘗試原創設計,打造自有漢服品牌。在尚未組建設計團隊時,他通過微博等平臺尋找設計畫稿,當時的合作方式是,一幅畫稿價格約為500元,在漢服成品制作完成后,閆得印再向設計師提供一套成衣,從而獲得畫稿的完整授權。通過這種合作方式,閆得印的漢服網店也漸漸站穩了腳跟。

    如今,公開征稿已成為過去。閆得印已經在杭州組建了自己的設計團隊,為他新注冊的第二個漢服原創品牌服務。

    曹縣火了,漢服也火了

    在電商如火如荼發展的這些年,曹縣的電商創業者們,也跟隨著消費互聯網的進化而與時俱進。2016年,淘寶推出了直播功能,李字雷是首批嘗試者。 

    那時,曹縣的演出服生意已做的頗有規模,但這些生意大多依賴B端市場,與直播電商的消費特性不太匹配。

    2019年,隨著短視頻的盛行,李字雷開始在抖音平臺發布短視頻。當時,他嘗試過種草帶貨、風物展示等多種形式,也拍攝過漢服主題的段子,反響都不錯,一度進入抖音全國漲粉榜前十。

    2020年,受疫情影響,全國演出活動大幅減少,曹縣演出服產業也進入了“寒冬”。因此,當地演出服的企業不得不尋求轉型,將目光投向漢服市場。所幸,在曹縣安蔡樓鎮,漢服的批量制造其實早已開始并小有規模。

    2021年5月,隨著“山東菏澤曹縣666”的魔性口號火爆全網,曹縣的漢服產業獲得了大量關注,一個新的機會來了。李字雷因在電商直播方面的經驗,受到安蔡樓鎮政府邀請,在鎮上建立了曹縣首個漢服直播基地——有愛云倉漢服直播基地。

    基地成立初期,安蔡樓鎮鎮政府免費提供了約2000平方米場地,并協助宣傳推廣,吸引漢服商家入駐。用了半年時間,基地建立起了“線上直播+線下批發”的銷售模式,這一模式迅速走紅,周邊商家見成效后紛紛效仿,很快便把當地漢服市場盤活了。

    如今,李字雷被推選為曹縣電商直播協會會長。他表示,“倉播”模式的優勢在于激發了村民們直播動力,一般情況下,村民要開設直播電商,要參加各種直播培訓,費用通常需5000元—6000元,而基地不僅免費教學,還提供實操指導。

    有愛云倉漢服直播基地提出了“只要會說話就能直播”的口號,讓不識字的村民也參與直播并獲得收入。由此,他們的主播中80%—90%為當地村民,他們每天工作至少4小時,日收入可達500元—600元。在疫情期間,這成為村民們可觀的收入來源。

    曹縣的漢服,也憑借著直播電商的翅膀,飛入了全中國的尋常百姓家,甚至走出了國門。

    據統計,如今全國每賣出兩件漢服,就有一件來自曹縣。全縣擁有漢服相關企業2753家、網店15405個、線下體驗店224家,從業人數接近10萬人。2024年,曹縣漢服銷售額達87.5億元,同比增長21.28%。

    電商發展起來后,當地不同年齡段的村民都能在演出服和漢服產業鏈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有的經營輔料、紐扣、針線等小商品,有的則專攻包裝袋等配套服務。曹縣電商辦主任張龍飛說,年輕人一般從事漢服設計、網店運營等工作,而年長者如六七十歲的老人,也能參與剪裁布條等力所能及的工序。

    張龍飛介紹,如今的曹縣漢服電商產業,已直接帶動曹縣約35萬人創業就業,成為這座縣城一張耀眼的名片。而曹縣下一階段計劃,將深入推進漢服“七進”活動,即推動漢服文化進入高校、景區、線上平臺、文藝舞臺、媒體視野、海外市場以及博物館等七大領域,讓其持續成為曹縣的核心支柱產業。

    從演出服產業開始,到如今的漢服全面生根發芽,電商顯著提升了村民生活水平,在丁樓村,多數村民建起新房,購置了汽車,約九成的年輕家庭在縣城擁有了住房。產業的蓬勃發展還吸引了大量外來的勞動力,長期在丁樓村中務工的外來人員已達三四千人。

    而昔日的村莊也告別了“臟亂差”,村容村貌煥然一新:道路拓寬、路燈綠化、寬帶入戶……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村民新建的房屋多為小別墅樣式,幾乎家家都有小汽車。寶馬、奧迪、奔馳等一眾豪車品牌,多次聯合進村舉辦展銷會,瞄準的就是那些開網店的店主們。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日本人成18禁止久久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