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關注
2025-09-27 13:39

日前,國家醫保局發布第十一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文件。此次藥品集采涉及55種藥品,包括抗感染、抗腫瘤、抗過敏、糖尿病用藥、心血管用藥等。盡管這是一次常態化的集采,但市場對其關注度超過以往。各方最大的關切或許是,新的競標規則將對集采結果產生怎樣的影響?
今年6月13日舉行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加強藥品和耗材集采政策評估,總結經驗、補齊短板,推動集采工作規范化制度化常態化開展。此后,國家醫保局按照“穩臨床、保質量、防圍標、反內卷”的原則,研究優化了具體的采購規則?,F實地看,這是對此前市場和醫患關切的積極回應,也是采購規則的進一步完善。
據國家醫保局介紹,在中選規則方面,優化了價差計算的 “錨點”,不再以簡單的最低價作為錨點,同時報價最低企業要公開說明報價的合理性,并承諾不低于成本報價。
我們以為,新規則的指向非常明確,就是避免制藥企業陷入內卷式惡性競爭。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患者希望得到更友好的價格,這也符合醫??刭M的要求。一味追求低價甚至低于成本競價,很可能適得其反,既不利于患者也不利于行業的健康發展。
如果說,價格一端的調整有“減壓”的意思,在質量一端則體現了持續的高壓態勢——這也是醫生和患者最關切的問題。新規則要求,投標藥品的生產線兩年內不存在違反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的情形,藥監部門對集采中選企業檢查和產品抽檢兩個“全覆蓋”。
我們注意到,新規則增加了針對市場主流品牌的“復活”機制,允許在第一輪落選的市場主流品牌,以該輪最高擬中選價格獲得中選資格?!皬突睢睓C制體現了對優質品牌市場價值的認可,也為其提供了一定的保護空間——這是一張企業過往研發投入與市場聲譽織就的 “安全網”,有助于在控費與優質之間實現更合理的平衡。
與此同時,報量規則也由過去按藥品通用名統計,改為允許醫療機構按具體廠牌報量。這一調整向臨床醫生傳遞出明確信號:醫保政策會充分尊重并考量其在診療過程中的藥品選擇權。保障患者用藥可及性與醫生處方自主權,這是“穩臨床”的應有之義。
新規則將對藥品集采帶來怎樣的影響,藥品企業會因此做出怎樣的調整,整個行業又將發生怎樣的變化,要看這一輪藥品集采的結果,也需要更長時間的觀察??梢灶A期的是,集采仍然會推動醫藥產業加速洗牌。那些同質化生產嚴重的品種,仍會有不少企業被淘汰出局。這也提醒企業,一味卷價格沒有出路,要在行業中站得穩、走得遠,更要卷質量、卷創新。
與此同時,我們認為,有關部門也需要關注各利益相關方的反饋信息,及時客觀評估新規則帶來的影響和變化,持續補短板、強監管,如此,集采政策才能始終保持生命力與有效性,也才能真正用好集采這根“指揮棒”,讓患者用上價格合理的放心藥,讓企業回歸良性競爭,堅持長期主義。事實上,從2018年藥品集中采購啟動至今,每一批次藥品帶量采購都會伴隨規則的不斷優化和完善。這也是一個政策制定部門、制藥企業、醫生和患者持續互動的過程。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