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關注
2025-09-27 13:21

李涓/文
2025年9月22日下午,剛返回北京,還沒倒完時差,收到了許美征老師離世的消息,剎那間有些恍惚,回想起上次在她家聚會,仿如昨日……
和許老師結緣,是因為我們拍攝的紀錄片《絕境求生》,這是一部表現中國企業和資本市場真實故事的紀錄片。影片通過對各種不同當事人的采訪,講述了在中國西北戈壁一處核工業基地,一家企業和一群職工深陷絕境后的命運之變故事,許美征老師是我們片子里三大主角之一。
1、
2012年,當時我們團隊正在籌備一個以“債”為主題的新片。盛夏的一天,我們總策劃周放生老師接到了許美征老師的電話,他們是多年老朋友,許老師知道他退休后組織了一個專業團隊在做用影像記錄中國企業轉型故事的事兒。電話里許老師告訴周老師,她正在嘉峪關主持一家上市企業的破產重整,邀請他去看看。許美征老師是金融證券專家,曾任國家體改委宏觀司副司長,也是中國上市公司破產訴訟第一案——鄭百文案的操刀者,參與過一系列影響重大的重組項目。她告訴周放生老師這家正在重整中的企業叫中核鈦白,地處嘉峪關核工業基地(獨立工礦區)內,有1200名員工,是核工業集團下屬的一個上市公司,3天后要召開第二次債權人會議,重整方案能否通過?這家企業最終是破產清算、還是重整?就在此一舉了。
周放生老師“國企三年脫困”期間,擔任過國家經貿委“脫困辦”副主任,一聽說中核鈦白是獨立工礦區的企業,還關系到1200職工的安置,他第二天就飛往了嘉峪關。從嘉峪關回來,周老師把大家召到一起,說我們放棄“債”,從現在開始,改變方向,就做中核鈦白的破產重整,用一個故事解析中國企業的轉型。
周老師告訴我們,中核鈦白是當年國家為安置“核二代”,用中央特批資金,在核基地內部建成的一個企業,2007年上市,擁有當時鈦白粉行業最好的技術和裝備。這些員工的父母都是上世紀50年代,為發展中國自己的核工業,從大江南北乃至海外來到這里的一批頂尖科技精英。因此,從它誕生之日,一路被照拂,直到2009年被市場大潮沖擊到瀕臨破產的絕境。
而負責制定重整方案的許美征老師更是一個傳奇。老太太1930年出生于杭州一個大戶人家,17歲參加杭州地下黨,風風火火、意志堅定、英勇果斷的性格伴隨了一生。她也是新中國培養出來的的第一批經濟學研究生。1982年,國家體改委成立,她是最早一批負責金融體制改革的專家,也是體改委“老革命”中少有的既懂外語、又懂經濟的官員,幾乎參與了所有與金融市場相關的基礎性改革,證券市場的初設、債券市場的萌芽、對外金融機構的接待與溝通等等工作都有她的身影。
到了60歲該退休的時候,因為沒有合適的人接手,經中組部批準,在體改委宏觀司負責金融體制改革的許美征老師一直延遲到63歲,直到樓繼偉接任宏觀司后,才正式才辦理了離休手續。此后,她又應樓繼偉要求,組織了金融體系監管模式等重大課題的研究。
2、
1990年代初期,為推進證券市場發展,許美征老師帶領了30多個從銀行轉到證券業的證券公司的老總去美國考察,了解證券公司和紐約交易所等幾大交易所如何營運。1996年,四家銀行成立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后,又組織四大資產管理公司考察國外對不良資產的處理經驗,為處置銀行不良資產儲備了重要力量。1999年,許美征老師加入了專門從事并購重組業務的北京中和應泰財務顧問公司,開啟了她致力于重組和重整陷入困境但具有重組價值企業的新篇章。2000年,許美征老師操刀了“中國上市公司破產訴訟第一案——鄭百文案”,突破了以往行政手段兜底的老路,開創性地引入了市場化、法治化的處理方式,為2007《企業破產法》的制定積累了經驗。

周老師告訴我們,在業界,許美征老師敢拍案而起、仗義執言是出了名的。熟識的人說,在當年的國家體改委,許老師跟許多人都拍過桌子。而中核鈦白《重整計劃草案》最終能獲得通過,也是許老師拍桌子拍來的。
由于嘉峪關法院拒絕強制裁定,第二次債權人大會成了決定中核鈦白最終命運的關鍵節點,將由債權人以無記名投票方式決定是否通過管理人制定的《重整計劃草案》。如果《重整計劃草案》獲得通過,中核鈦白進入重整程序,企業可以獲得新生,引進新的重組方,員工繼續在廠里工作;如果沒通過,中核鈦白則進入破產清算程序,一切歸零,原工廠關張,員工便也沒了生計。
按照《破產法》第八十四條規定:“出席會議的同一表決組的債權人過半數同意重整計劃草案,并且其所代表的債權額占該組債權總額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即為該組通過重整計劃草案?!?/p>
當時,中核鈦白的供貨商債權人有160多家,而在原有方案中,有抵押的金融債權人得到的債權清償率平均值近70%,而像供貨商這樣的普通債權人清償率只有40%多,這就意味著他們的債權將損失近60%。這對中小債權人顯失公平,尤其那些是原本就有借款的小供應商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這樣的方案要想獲得半數以上的債權人通過,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重整方案通不過,企業就要清算,1200名員工就要失業。
就在重整陷入僵局的時候,許美征老師提出了設立中小債權組,把供貨商債權人都納入在內,由兩個大股東(中國信達和中核404)拿出2000萬元,把中小債權人的債權償付率提高到70%。如此一來,供貨商債權人與金融債權人的損失基本持平,重整方案獲得通過的可能性就會大大提高??蛇@個方案遭到了大股東之一中國信達的反對,原因是財政部對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有規定:股權不能還債。
眼看著重整方案就要流產,許美征老師再次拍了桌子。她找到信達相關領導,據理力爭“這條規定有,但是《破產法》要求出資人分攤債務重組損失,這是法律!法律高于你的行政管理”。就這樣反復幾次溝通后,中國信達終于同意拿出1700萬,幫助中小債權人償付率從41.69%提高到了69.82%。
2012年7月27日,中核鈦白第二次債權人大會上,年逾80的許美征老師,以慷慨激昂的演講打動了大多數債權人,中核鈦白《重整計劃草案》最終以超過90%的高票獲得通過。周放生老師問過現場的一眾律師、會計師“如果換你們去講《重整計劃草案》會是什么結果?”他們的回答是“也許能通過,但得票率絕對不會這么高”。
凡是跟許美征老師有過接觸的人,都能感受到許老師的激情澎湃,言之盡興時,總是忍不住拍桌子。為了更好展現許老師的性格,我們正式采訪時,特意在她手邊放了張小桌子,就是為了方便她講到動情之處,有桌子可拍。
3、
中核鈦白重整的核心矛盾是股東利益與職工利益如何平衡。此前上市公司的破產重整方案往往采取賣殼方式,以股東利益為主,表面保住了公司,實際上犧牲了職工的基本生計。許美征老師接受管理人委托擔任中核鈦白重整財務顧問時,最初方案也是把中核鈦白的資產和員工挪出上市公司,單獨賣掉上市公司這個“殼”。但來到“核城”后,她提出中核鈦白的重整不能只顧股東,還要保護職工利益,必須“顧兩頭”。我問她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改變?許老師告訴我,“核城”有個展覽館,里面陳列著不少老物件,在看過老一代核城人冒著生命危險拔出來的核污染材料后,她改變了原來的想法,決定要“顧兩頭”,而她的想法也得到了大股東中國信達和中核404的支持。
無獨有偶,被“核城”展覽館打動的人,還包括我們片子的另一個主角——李建鋒,那個后來“四竅冒血”的江南水鄉“富二代”。我第一次見到李建峰,是在飛往“核城”的飛機上。我問他“是什么促使你來接這攤事兒?”他說他第一次來“核城”,就被老一代核城人的奉獻精神所打動,覺得大家都是做鈦白粉的,這個行當他熟悉,只要自己努努力,就可以帶他們走出困境。所以很多人在跟他說這個事情有風險的時候,他說“哎呀,沒什么風險,風險不大,但是戈壁灘風沙大”。透過李建峰看似平淡的幾句話,我看到的是孤勇和真誠。在之后的采訪中,我告訴我們的導演曹晨輝,讓他一定想辦法拿到李建峰這段話。
其實,核城那個展覽館,不僅看哭了許美征老師,看哭了李建鋒,也看哭了我。所以后來挑選同期時,我堅持選用了許老師那段紅了眼的話“如果把中核鈦白從上市公司里掏出來,還是原來的方法來經營,肯定這個企業要破產!破產以后,我們這些核二代,在這荒荒的大戈壁灘上,到哪里去找工作?我們對得起他們的父老嗎?對不起!”。成片后,每每看到這里,仍忍不住會紅眼……
《絕境求生》是我們團隊創作的第一部片子,回想起大家因為一句解說爭執不休,片子討論常常從上午到凌晨,創作過程其實也一直浸透著許老師和其他幾位劇中人帶給我們的感動,我們只是把這些感動放在了片子里,才有了后來的《絕境求生》。
因為有許老師和其他幾位親歷者的真情講述,《絕境求生》獲得了2016“金熊貓”國際紀錄片節“最受社會關注紀錄片”獎;2016“光影紀年”中國紀錄片學院獎“最佳剪輯獎”、以及“最佳長紀錄片提名獎”和“評委會大獎提名獎”;第九屆中國并購專項獎“最佳并購推廣獎”等多個獎項;2018年,《絕境求生》還獲得了國家表彰“2017年度優秀紀錄長片”和“優秀攝像”獎。
有觀眾留言說“我干了20年財經媒體,冷眼瞧了那么多案例,常想一個問題:資本到底是冷的,還是熱的?跟資本和市場是否可以談責任?今天片子里許美征老師紅了的眼圈,李建峰眼睛和鼻子迸出的血,打動到我了?!痹诤M獾恼褂持?,有位歐洲經濟學院教授看后說“在資本市場堅持這么做的太少了!”。而這些打動觀眾、也打動我的地方,都是源于許美征老師當初在制定重整方案時堅持的“顧兩頭”。
許老師幾乎工作到生命最后。90歲時,她仍活躍在各種破產重整論壇和研討會上,思維清晰、鞭辟入里、慷慨激昂。這些年,她不斷向全國人大破產法修改小組提交建議,她不怕與不同意見爭辯,堅持用理性和激情捍衛她的學術信念,聲震華堂。
緬懷許美征老師!謝謝您留給我們的精神遺產!永遠懷念您,那個激情澎湃、仗義執言、愛喝龍井、每天必吃1條小鯽魚、可敬又可愛的老太太!
(作者系紀錄片《絕境求生》總導演、原中央電視臺資深導演,曾參與大型紀錄片《復興之路》《中國經驗》《年度經濟人物》等節目。)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